小學六年級數學常態課總結
使每一位學生樂學、學會、會學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在學校開展的“常態課研究”活動過程中,在與組內老師互聽、互評、互議的交流過程中,讓我對常規課的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
1.認真鑽研教材。新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字體現,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位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也才能備出高質量的課。
2. 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選取素材,創設新的教學情境,如現實生活情境或模擬現實生活的情境,操作情境,趨近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探究情境等,使學生不僅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且能激發學生認知的需要、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動機。
3.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腳踏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從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模式,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教師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4.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學法指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還要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指導學生學會數學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何理解和轉化問題使它變成更易於解決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斷、選擇和利用資訊,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等等。透過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長期潛移默化的薰陶,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養成勤奮刻苦,求實創新的精神。
5. 尊重學生的生成,給學生的生成營造氛圍. 如果每次學生有了創造的火花,有了有價值的`生成,而教師給他的則是失望和不能滿足的資訊,學生的主動、積極思維就會磨滅,這樣培養學生顯然不是很有效。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讓我們在**校長“真人教育”的理念指導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不斷積累和掌握常規教學的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