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橋》語文教學實錄
一、看圖匯入:
師:圖上畫的是什麼?
生:圖上畫的是一座石拱橋。
生:還畫了橋的影子。
生:圖上其實畫了兩座橋。水上一座,水下一座。
師:有一個小朋友給水下這座橋取了個有趣的名字,叫影子橋。
(板書課題:影子橋)
二、聽讀課文,想象畫面。
師:接下來,我們要看一場“電影”,不過,這電影不是用眼睛來看,而是用“心”看。閉上眼睛,看誰看到的“電影”最精彩。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一邊閉目靜聽,一邊想象。)
師:睜開眼睛吧,剛才看到電影了嗎?
生:看到了。
師: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石拱橋。
生:我看到了四個石獅子。
生:我好像看到了小魚在游來游去。
生:我還看到了有一個小朋友坐在石頭上看魚呢。
……
師:多有趣的影子橋啊!你們也想來讀一讀嗎?
[點評:教師用聲情並茂的範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給了學生再造想象的空間和自由表達的機會。]
三、自讀課文,交流感受。
師:小朋友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
師: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說一說為什麼。
[教師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品味語言,重視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
生:我最喜歡這一句:只要有人來釣魚,我不是向水裡拋石子,就是大聲吆喝。因為我覺得這個小朋友很喜歡魚。
生:我也喜歡這一句,但我有不同的意見,這個小朋友是喜歡影子橋,所以不喜歡有人釣魚,他就扔石子,還大聲吆喝。
生:我喜歡這一句,“聽爺爺說,這橋很老了,是爺爺的爺爺那時侯修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趣。
師:不過老師聽你讀,感覺這橋還不夠古老,最多也不過是爺爺修的。再讀一次。
(生再讀)
[教師機智的點撥引導,使朗讀指導不著痕跡。]
生:我還喜歡這一句:站在橋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小石子,還有好多好多的小魚游來游去。我覺得這句話好美好美的。
師:確實很美的。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美美的讀一讀吧!注意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的畫面。
生:我還喜歡“風兒吹來,水面好像奶奶的臉,起了好多好多皺紋”這一句,一定是這個小朋友很思念自己的奶奶,所以看到水面的波紋就想起了奶奶。
生:我很喜歡“我明白了,石拱橋為什麼待在這兒,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喲!”他想象的好有意思的。
師:是啊,石拱橋為什麼老待在這呢?書上的小朋友說“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大家想一想,石拱橋還可能是在幹什麼呢?
生:他是為了讓大家能順利過河喲!
生:他是在等一個人吧!
生:我明白了,石拱橋為什麼待在這兒,他是在和小魚做遊戲,捨不得離開喲!
生:我喜歡“影子橋上的魚兒你追我逐,多快樂。他們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又跳進水裡。它們是在藏貓貓吧?”這句話讓我覺得好像看到好多小魚在做遊戲。
生:我也喜歡這一句,寫得很有趣。
師:“躥”上橋面的“躥”換一個詞可以怎麼說?
生:跳上橋面。
師:“躥”和“跳”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來比較以下這兩個句子:
我在山間小路上散步,走著走著,突然看見一隻小兔子從草叢中躥出來。
我在山間小路上散步,走著走著,突然看見一隻小兔子從草叢中跳出來。
(學生自由讀這兩個句子,有的孩子還一邊讀一邊用手比劃著。)
生:“躥”給人感覺動作快一些,是一下子就出來了。
生:“躥出來”好像是突然出來的,“跳出來”就沒有這樣的感覺。
師:那我們就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話,注意“躥”字讀出快和突然的感覺。
(生讀,但聲音太大)
師:噓!別把魚兒嚇跑了。再讀一遍。
(學生這一次讀,入情入境。很有感情。)
[“學習一個詞,就是給學生開啟一扇窗。”教師透過比較句子,讓學生在朗讀中咀嚼品味語言,體會用詞的精妙。]
(出示:影子橋上的魚兒你追我逐,多快樂。他們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又跳進水裡。它們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師:大家想一想,魚兒們還可能是在幹什麼呢?
生:它們是在玩跳高的遊戲吧?
生:它們是想象鳥兒一樣飛上天空吧!
生:它們是想看看陸地上的景色吧!
生:它們是想和岸上的小朋友打招呼吧!
……
[教師善於挖掘教材中的思維訓練點,“石拱橋為什麼老待在這兒?”“魚兒們還可能是在幹什麼呢?”兩個簡單的問題,給了學生無限的思維空間,真正實現了學生與文字的對話。]
生:老師,你打錯了一個標點,“真快樂”的後面,書上用的是句號,你的課件上寫的卻是感嘆號。
師:哦,真的是錯了!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這裡我們究竟用感嘆號好還是句號好呢?我們來讀一讀,比較比較好嗎?
學生比較讀:影子橋上的魚兒你追我逐,真快樂。
影子橋上的魚兒你追我逐,真快樂!
師:你們覺得哪個標點更合適呢?
生:我認為打感嘆號更合適,就更表現出小魚的快樂。
師:認為感嘆號更合適的同學,拿出筆,把書上的句號改成感嘆號吧!
[老師無意間出現的一個錯誤,倒成就了這一堂課的又一個亮點。教師抓住了教學過程中生髮出來的教育契機,使之成為了很好的教學資源。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敢於質疑,不唯師,不唯書的品質。]
生:老師,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這篇課文題目不叫“石拱橋”,而要叫“影子橋”呢?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生:我覺得是因為“影子橋”比“石拱橋”更有趣些,大家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會喜歡上這篇課文。
師:說得真好!看樣子,取一個好的題目對一篇文章來說很重要。還有其他理由嗎?
生(剛才提問的孩子):哦,我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水中的影子橋,不是石拱橋,書中的小朋友最喜歡的也是影子橋,題目當然是“影子橋”。
[學生的提問很有價值,教師把這個問題的解答權還給學生,孩子們透過自己的體味,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得出了自己的理解。]
四、美讀全文。
師:多麼迷人的影子橋啊!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再來自由地朗讀一遍。
(在教學接近尾聲時,再一次讓學生在音樂所創設的意境中朗讀課文,昇華了情感,積澱了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