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擺的快慢》評課稿
徐如海教師執教的《測量擺的快慢》,從總體上看教師是按照“問題——探究”模式進行的。“擺的快慢跟什麼有關?”讓學生猜測“擺的快慢跟擺錘的輕重,擺角的大小,擺線的`長短有關”。然後透過實驗證實猜測,得出結論:擺的快慢跟擺錘的輕重,擺角(幅)的大小無關,跟擺線的長短有關。在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到位,對提出的問題和猜測進行實驗證實,對一個個的問題進行實證,對培養學生的辨證思想有一定的幫助。實驗的次數的設定依據實驗的難易而定,多次驗證,有實證意識。每次的實驗以定量研究為起點:擺10次需要多少秒。有了定量然後改變其他的條件進行研究。
教師在教學中顯得很主動,主動地引導學生,對學生的引導太多太細,學生的自主意識不能較好地發揮。在“誤差”的指導上,教師簡單的以“四捨五入”作為依據,忽視對實驗資料誤差產生的分析上,使得在後面學生的實驗資料,多次雷同,當二組學生的資料接近時,教師常以“由於時間關係”終止對實驗資料的進一步分析,得出結論。似乎探究只是個形式,結論是個定局。教師對小組學生的分工花了一些時間,使整堂課的教學時間明顯不足。有必要我們對教材的主次進行分析,作出科學的時間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