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社會教育總結
幼兒社會教育是指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
在本學期,社會領域小組人員開展了多次的學習會議,研討和總結了在開展社會領域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
一、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則,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對幼兒提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對幼兒的行為作出補充和修正,在維護幼兒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滲透課程的要求。具體來說有如下幾方面:
1、以積極的方式對幼兒提出要求。我們在希望幼兒做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事情、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樣的方式去做的時候,我們直接告訴幼兒具體如何去做和做什麼,而不是告訴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麼。
2、積極的環境。一個良好的、積極的環境意味著一個能夠誘發、維持、鞏固和強化積極的社會行為的'環境。這種環境應當具備如下基本特徵:
(1) 在物質上是豐富和多樣的。
(2) 在氣氛上是寬容和接納的。
(3) 在制度上是明確和必要的。
幼兒,要求老師多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幼兒體驗與
老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幼兒發展與人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懂得尊重他人,對人有禮貌、誠實、守信。多為中大班的幼兒提供表現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幼兒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恰當的評價,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和初步的價值觀。
中大班級在活動室設定了新聞角,請幼兒在電視上、報紙上看到的新聞、趣事帶回幼兒,貼在新聞角上,與老師和同伴分享。
三、社會領域教育的主要目標如下:
1、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3、學習理解、尊重和接納他人的需要、觀點、文化和信仰。
4、能大膽地提出不同意見,學會質疑、協商。
5、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6、對他人誠實、守信。
7、學會自律和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有初步的責任感。
8、愛勞動,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社會領域課程的組織應注重以下兩方面:
1、把社會教育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把社會教育看作是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及社會行為技能三個層面的教育構成的有機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