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總結範文

大學生國企實習總結

大學生國企實習總結

工農兵學員雖然在基礎課的學習上有許多困難,但是在專業課上卻非常成功。由於大多數同學來源於生產實踐,諸如生產流程方面的課程一聽就懂,對生產加工和工序操作,基本上一看就會。

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中,對於專業課數學證明的過程是怎麼也跟不上的,但是對化肥生產的工藝過程、生產流程圖,大家幾乎都印在了腦子裡,80%以上的同學可以將化肥生產的工藝流程圖默寫下來,並清楚地說出生產過程的來龍去脈。

來到了小企業進行生產實習 ,只一天我們就能夠將企業的生產流程圖畫下來,並指出各個車間、裝置在生產中起到的作用。站在工廠的至高點“造粒塔”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企業生產流程的走向,辨別各個生產車間的位置與作用,甚至能夠提出企業平面設計中的一些不足,有許多同學還提出了更好的建議與思路。

當我們來到具體的車間進行實習時,也不象在大企業那樣,一個月只在一個車間實習,而是在每一個車間呆兩週。當已經基本熟悉了一個車間的生產後,就與其他同學交換,到另一個車間進行實習。學校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讓我們經過每一個車間的實習,深入瞭解整個企業的情況,以培養我們對整個企業的管理和生產適應的能力。

總的來說,小企業的裝置是簡陋的,而且體積也小得多。我們在大企業看到的合成塔和銅洗塔都是又大又粗的黑傢伙,有十五六米高,近兩米的直徑;而小企業的只有七八十釐米的直徑,也就有六七米高;大企業往往是一排約十幾個塔,而小企業只有一個小塔;大企業是將裝置也佈置在車間裡,小企業只是將裝置簡單地放在車間外的空間,與其相連線的各種顏色的管道彎彎曲曲地向外伸展著,只是將操作人員放置在了室內對其進行生產控制。

另外,小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跑、冒、滴、漏”現象非常嚴重,在合成塔的附近有非常強烈的氨水氣味,有時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風大的時候,在工廠以外的縣城都能聞到那刺鼻的氣味。在銅洗塔周圍有非常明顯的銅綠色,甚至在與它相連線的管道上也佈滿了銅綠色,可見這些小化肥廠的裝置與工藝、甚至管理上都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我的第一個實習崗位是在“造氣”車間,車間裡是一排的六七個“爐子”,工人就象鍋爐工差不多,不但要隨時地用鐵鍬向爐內送焦炭,還要按時地控制進出爐子內的氣體的閥門,需要空氣時就開一個閥門,需要水蒸汽時再開另一個閥門,當生產出了“半水煤氣”後,還必需及時地開啟送氣的閥門將其送往“氣櫃”。這些在大企業都是由自動化裝置來控制完成的,但小企業沒有那麼多資金武裝自己,只好由人來進行操作變換了。

車間裡面酷熱難當,想想由六七個大鍋爐在一個車間裡不停地燃燒,達到一定的溫度後,再向上面噴水蒸汽,再燃燒,再噴水蒸汽,那車間裡就是一個桑那浴大房間嗎! 工人們都光著膀子幹活,許多人乾脆就穿個褲頭。我們也只好“入鄉隨俗”了,每天也穿著個褲頭幹活,弄得上班一身汗,下班一身灰。女同學見著我們都忍不住偷偷地樂,我們也有些不好意識,但也沒辦法。在學校時的斯文全無,看著她們總是穿著乾乾淨淨的工作服上下班,真羨慕她們不用到這樣的車間來實習。

好在就是兩週,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來到了其它車間,我被分配到了合成車間。

在大企業實習時,我就是在合成車間進行的,所以對合成車間特別熟悉,可以說清楚每一個閥門,每一個管道的作用,對其生產過程的溫度、壓力等指標也瞭如指掌。想小企業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差異吧,一定會輕鬆地將他它搞定。

到了合成車間,還是讓我們另開了“眼界”。

當你進入大企業的合成車間,是寬敞的控制檯,控制生產過程的所有儀表都是鑲在馬賽克的牆壁上的,十幾個合成塔的控制儀器排滿了長長的車間牆壁,在明亮的燈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工人只要透過儀表的顯示,就可以判定合成生產的情況。通常情況下,操作工的工作就是看看儀表就可以了,生產正常時,一個小時都不用動一下。

而這小企業只有那麼一個小合成塔,一套簡單的控制儀表,大多數控制又是由人手動搬閥門來完成的,又小又破的車間裡就顯得格外地零亂,甚至壓縮機也是放在了控制室內,再加上它與外部的合成塔連線的進出管線,搞得小小的車間內亂七八糟。

更沒有預料到的是車間內的氣味。大企業由於裝置好,管理水平高,“跑、冒、滴、漏”就控制的好。而小企業的裝置粗放,到處是問題。這合成車間是化肥廠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將氮氣和氫氣在高壓下合成氨氣,壓力高達300個大氣壓以上,如果裝置密封不好,漏氣就必然出現。小企業的落後裝置,必然決定了它不可能達到很高階的密封條件,其結果就是合成車間漏氣非常嚴重。從管路介面和裝置的進出口漏出的氨氣,是毒性非常大的氣體,它刺激呼吸道,嚴重時可令人窒息、甚至死亡。

在大企業實習的日子裡,每天可以說是一種享受,在愉快環境工作的同時,也得到了伙食方面的改善,對於窮學生來說,真是天堂般的生活。可是在小工廠的實習,充滿了勞累和痛苦,甚至還在緩慢地中毒,直是度日如年啊。大家都在盼望這個實習能夠快一點結束,同時也在心裡禱告,自己將來畢業可千萬別分配到這樣的企業,還是大企業好,大城市更好。

同時,我們也相互安慰著,用劉寶忠的話說:“不就是兩個星期嗎?頂多就是三個月嗎?多大點兒事兒?”用老師的話說:“我們是來學習的,過了三個月就離開這裡了,再苦再累也比農民強吧?”就這樣,我們都努力地堅持在生產第一線,儘可能地體驗基層工人階級的工作與生活,與他們打成一片,心懷“遠大目標”地鍛鍊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