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實錄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實錄

眾所周知,人們的語文能力是習得的,而語文能力的習得無一不是從感悟開始。透過對語言材料的反覆感悟,學生才會從中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並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感經驗,形成了良好的語文素質。

於永正老師所上一課,擯棄了煩瑣分析的套路,在“強化誦讀,注重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膽探索。相信大家讀了這個實錄,一定能夠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請小朋友把手拿出來,跟於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稻”的筆順,“秧”的右邊起筆位置。

[評:板書課題不忘寫字訓練,說明老師有很強的訓練意識]

師:學這篇課文,我們有四項任務。(出示投影片,教師讀)

教學目標

1.讀課文,讀出生字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詞語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後來是怎樣脫險的?

4.寫生字,要求寫得正確、規範。

[評:於老師提出的這四項教學目標 是在研究本課課後作業 題的基礎上制定的。課後作業 題規定了教每課書的具體目標,只有每課的具體目標落實了,才能確保小學階段教學總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教每課書,都要像於老師這樣強化目標達成意識,圍繞課後作業 題來設計教學實施方案]

師:現在,先來看第一個任務。(出示投影片)這一課的生字一共有16個[注:教材是原版本,現已有所調整]。

雜 擁 拼 棵

劑 噴 器 欺

負 喘 紛 霧

吵 洶 蠻 搬 黴

小朋友注意看,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師教,也不要看書上的拼音,你就認識?

生:我認識“棵”、“拼”。

師:這個“拼”字你是什麼時候認識的?

生:我是一年級時認識的。那時有一個詞是“拼音”。

生:我還認識“劑”、“吵”、“霧”。

師:對她來說,近一半的生字都認識了。你讀書的時候,只把不認識的字的拼音畫出來。還有哪些字你認識?

生:我還認識“雜”、“器”。

師:(老師指“紛”)這個字有認識的嗎?

生:認識,這個字讀fēn。

師:你是怎麼認識的?

生:我是在{清明>這首詩裡學的:裡面有一句是“清明時節雨紛紛”。

生:我還認識“搬”。

師:你是在哪兒認識的?

生:在我們家門口牆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廣告上認識的。

師:那是一些“野廣告”。看來,“野廣告”也有好處,可以幫助你認字。作為你,還要“感謝”“野廣告”。這些字有沒有一個都不認識的?(學生搖頭)大家要實事求是:請大家拿好書,認真地讀書,遇到不認識的字看一看課後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評:生字對學生來說並季都“生”,這是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廷相等”。在此基礎上進行識字教學,這就叫實事求是]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師:我發現有同學已經讀第二遍課文了。有的同學在讀書時,把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的拼音寫在生字的上面。這樣很好。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的拼音寫在上面。

(學生默讀,邊讀邊寫拼音)

師:讀完寫完後,請同學們讀一讀生字的拼音,並記住它。

(學生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書上生字能記住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出示投影片)請同學們看,哪些字記住了。

(請一同學讀,其餘同學跟著讀)

師:注意“欺負”的“負”,單讀時,讀第四聲。和“欺”連在一起時讀輕聲。請接著讀。

(學生讀完,老師出示投影片)

雜草 一擁而上 拼命 一棵

化學除草劑 噴霧器 欺負

喘氣 紛紛 爭吵 氣勢洶洶

蠻不講理 搬到 倒黴

師:看一看,這些字組成的詞你會不會讀?(指一學生讀完)還有問題嗎?

生:“蠻”我讀不準。

師:多虛心,有不懂的就問。誰來當她的老師?

(一學生站起來教讀)

生:“氣勢洶洶”的“勢”我讀不準。

(一學生站起來教讀)

師:還有問題嗎?(學生搖頭)看來需要老師幫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時就會的。第一個任務完成了。下面我們還有一個任務。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學生讀課文,畫詞語,教師巡視。發給部分學生小黑板。讓他們把不懂的詞語寫在小黑板上)

師:請寫好的小朋友把小黑板送過來。 (學生紛紛送來.老師把小黑板掛到大黑板上。這些詞浯是: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警覺、收拾、有氣無力、紛紛)請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讀。

(大家讀詞語)

師:這些詞,有的需要老師幫助,有的自己讀課文就可以理解;請大家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相信,同學們能透過讀課文理解這些詞語。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讀完兩遍的請舉手。(學生舉手)好,讀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詞語的意思,還要做到正確、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請大家再讀。

(學生繼續讀課文)

師:有的同學已經讀到第四遍了。剛才有的同學問我(板書“蠟黃”)“蠟黃”的“蠟”的讀音。請大家讀字音。(師順手在“蠟”上面加上拼音。學生讀la)“蠟黃”是什麼意思?就是指臉色像蠟一樣黃。第二個任務基本上完成了。

[評:感悟,感悟,“感”而後“悟”。怎麼“感”?主要是誦讀,讀得多了,學生便能借助語言環境悟出語句的意思。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已有的認識結構對於當前的認知活動會起到決定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某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時,所聯絡的語言環境可視為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思維組塊。學生憑藉這個詞語或句子與上下文中的其他語句的邏輯聯絡,便能比較容易地推知這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於老師指導學生受複誦讀課文,意在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語言。從而為領悟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創造良好條件]

師:哪個小朋友有把握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學生舉手)三分之二的同學舉手。哪些同學雖然沒把握讀正確,但願意試一試?(一個同學舉手)好,請你站起來。於老師很喜歡這個小朋友,因為她勇敢、敢試。請你試著讀一讀。

(學生讀得較流利。但讀到“小稻秧望著這群蠻不講理的雜草,說……”時,“蠻”讀錯了,但自己意識到後,就改正了)

師:請停下來。這個小朋友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裡?

生:“蠻”一開始讀錯了,後來又改正了。

師:好,你聽得真認真。於老師就喜歡這樣的同學,自己錯了自己改正。請你再讀讀那一句。

(學生讀完那句後,接著讀下去,教師相機糾正錯誤)

師:哪一位同學能不讓老師教,就能讀得正確、流利,還能有感情?

(指一學生讀。學生讀得很好,老師相機表揚)

師:讀得多好呀!不要老師教,你就能讀好了,真不簡單!

[評:感悟是指學習主體對語言材料的能動感受與領悟。感悟的效果取決於學習主體的內因,也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於老師長於激勵、善於調動,是其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課)

第二課時

師:我們讀了一節課的書,黑板上的詞有些同學肯定都讀懂了。如果還有不懂的,請聽於老師讀,聽後再讀兩遍,我想大部分詞語都可以讀懂。

(老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學生不時發出讚歎聲:師讀完後.同學們禁不住鼓起掌來)

師:怎麼樣三

生:好!

師:請像老師一樣讀。

(學生像老師一樣有感情地讀.老師不時地進行表揚)

[評:課文內容怎麼才能懂?反覆誦讀才能懂,所謂“披文以人情”。誦讀得充分,才能感悟得深切]

師:讀到這裡,我想,“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肯定懂了。誰知道“氣勢洶洶”是什麼意思?

(老師喊了幾位舉手的同學到前面來)

師:這幾位同學都懂了,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我當小稻秧,你們幾個當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你們應該怎麼站?

(學生從四面把老師圍住:笑聲)

師:“你們要幹什麼?”

生:“快把營養交出來:”(聲音低)

師:你們沒有讀懂。要兇,聲音要大,把腰卡起來。生:(卡腰,大聲,兇惡地)“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我們剛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麼能交給你們呢?”

(學生不知所措)

師:(問全體同學)他們應幹什麼?

生:他們應上前搶營養。

師:對,要搶。營養在地裡,快! .

(“雜草們”一擁而上,搶起了營養。稻秧沒精打采地垂下了頭,下面的學生哈哈大笑)

師:雜草厲害不厲害?兇不兇?(生:厲害,兇)這就是“氣勢洶洶”。雜草野蠻不野蠻? (生:野蠻)講理不講理?(生:不講理)這就叫“蠻不講理”。雜草讓小稻秧發言嗎?(生:不讓)這就叫“不由分說”。各位“雜草”請回去。 (笑聲)

(老師拿下小黑板,學生讀上面的詞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

[評:這幾個詞語處理得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不是老師一廂情願地去灌輸,而是藉助情境啟發學生去自悟。詞屬於第二訊號.只有當它與第一訊號——即它聽代表的客觀事物聯絡起來時,這個詞才有意義:於老師進行詞義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這兩種訊號系統之間建立起聯絡]

師:(指“警覺”)看來這個詞語要老師幫忙了:誰不需要?

生:“警覺”就是靈敏的意思。

生:“警覺”就是感覺到了什麼,然後他抬頭看看。

師:有一點意思,但沒說清楚。下面老師表演一下。看了老師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也不一定說得出。

(老師請兩位同學一起表演。一學生讀書,一學生當噴霧器大夫,老師當雜草)

生:“突然,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說——”

師:(表演“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不對呀,大晴天怎麼會下雨呢?”

生:“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

生:(表演噴霧器大夫)“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學除草劑——”

師:“你是誰?”

生:“我是噴霧器大夫。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黴了。”

師:什麼是“警覺”,你們看到了嗎?我們再表演一下“警覺”,請大家看清楚。

(師生又表演了一次)

師:懂了嗎?這就是“警覺”的意思。不要說,體會一下就行了。(拿起小黑板)請大家讀——

生:警覺,警覺;

[評: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老師在教學詞語時,常常將“教參”或詞典上的解釋一字不漏地抄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以便在考試時不丟分。這樣做既加重了學生負擔,實際效果也不好。於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1

師:再看“收拾”。這個詞誰讀量子?

生:“收拾”就是欺負我。我就打你。

師:請你讀讀書上的最後兩節:

(生讀書)

師:懂了嗎?

生:就是把你打死:

師:是我嗎?(笑聲)

生:就是把雜草毒死。

師:對,“收拾”在這裡就是這個意思:你是怎麼懂的?

生:我讀了後面的課文懂的,後面寫“雜草紛紛倒了下去”。

師:倒下,就是完蛋了,被消滅了。這下你是真的懂了。

師:大家再聽我說一句話:“早晨,媽媽對我說:‘把你的房間收拾一下,下午有客人來。”這裡的“收拾”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把房間弄乾淨。

生:就是整理的'意思。

師:兩個同學都明白了,第二個同學表達得更好。詞語一定要聯絡課文來理解。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聲音大)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再噴灑兩遍你都不會完。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學生喘著氣讀)

師:雜草厲害不厲害?兇不兇?(生:厲害,兇)這就是“氣勢洶洶”。雜草野蠻不野蠻? (生:野蠻)講理不講理?(生:不講理)這就叫“蠻不講理”。雜草讓小稻秧發言嗎?(生:不讓)這就叫“不由分說”。各位“雜草”請回去。 (笑聲)

(老師拿下小黑板,學生讀上面的詞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

[評:這幾個詞語處理得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不是老師一廂情願地去灌輸,而是藉助情境啟發學生去自悟。詞屬於第二訊號.只有當它與第一訊號——即它聽代表的客觀事物聯絡起來時,這個詞才有意義:於老師進行詞義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這兩種訊號系統之間建立起聯絡]

師:(指“警覺”)看來這個詞語要老師幫忙了:誰不需要?

生:“警覺”就是靈敏的意思。

生:“警覺”就是感覺到了什麼,然後他抬頭看看。

師:有一點意思,但沒說清楚。下面老師表演一下。看了老師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也不一定說得出。

(老師請兩位同學一起表演。一學生讀書,一學生當噴霧器大夫,老師當雜草)

生:“突然,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說——”

師:(表演“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不對呀,大晴天怎麼會下雨呢?”

生:“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

生:(表演噴霧器大夫)“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學除草劑——”

師:“你是誰?”

生:“我是噴霧器大夫。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黴了。”

師:什麼是“警覺”,你們看到了嗎?我們再表演一下“警覺”,請大家看清楚。

(師生又表演了一次)

師:懂了嗎?這就是“警覺”的意思。不要說,體會一下就行了。(拿起小黑板)請大家讀——

生:警覺,警覺;

[評: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老師在教學詞語時,常常將“教參”或詞典上的解釋一字不漏地抄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以便在考試時不丟分。這樣做既加重了學生負擔,實際效果也不好。於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1

師:再看“收拾”。這個詞誰讀量子?

生:“收拾”就是欺負我。我就打你。

師:請你讀讀書上的最後兩節:

(生讀書)

師:懂了嗎?

生:就是把你打死:

師:是我嗎?(笑聲)

生:就是把雜草毒死。

師:對,“收拾”在這裡就是這個意思:你是怎麼懂的?

生:我讀了後面的課文懂的,後面寫“雜草紛紛倒了下去”。

師:倒下,就是完蛋了,被消滅了c這下你是真的懂了。

師:大家再聽我說一句話:“早晨,媽媽對我說:‘把你的房間收拾一下,下午有客人來。”這裡的“收拾”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把房間弄乾淨。

生:就是整理的意思。

師:兩個同學都明白了,第二個同學表達得更好。詞語一定要聯絡課文來理解。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聲音大)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再噴灑兩遍你都不會完。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學生喘著氣讀)

師:我聽到你喘氣了,但是聲音仍然很大。說話的聲音這麼大能完嗎?(學生笑)

生:(小聲地)“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師:好,掌聲鼓勵。(學生鼓掌)這就是“有氣無力”,讀——

(學生讀“有氣無力”)

[評:強調讓學生感悟,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師導得得法,學生才能悟得真切。正是由於於老師的循循善誘,學生對“收拾”一詞的理解才逐步到位]

師:“紛紛”讀懂了?請懂的同學站起來。我讀課文,你們做動作。

(學生紛紛站起來)

師:“雜草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不一會,雜草就紛紛倒下。”

(在老師的讀書聲中,站起來的同學紛紛倒下。課堂氣氛十分熱烈)

師:請大家坐好,看哪個同學腰挺得直。“紛紛”懂了嗎?(學生齊答:懂了)剛才有個同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那裡的“紛紛”是什麼意思?

生:那個“紛紛”是指毛毛雨慢慢地下。

師:不是慢慢地下。

生:是指不斷地下。

師:對,是指不斷地下。課文中的“紛紛”是“一個接一個”。記住,理解詞語一定要聯絡上下文。

[評:同一個詞語,所在的語境不同,意思也可能不同。於老師教學“紛紛”一詞,不忘照應上一節課有同學提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其教學安排得嚴密、周到之處]

師:透過剛才的表演,這些詞語都懂了。現在再讀,就會讀得更好。下面我們找一個讀書最好的同學來讀。

(由同學推薦出來的一名女生,到前面配樂朗讀。女同學讀得很有感情,同學們聽得人了迷。讀完,同學們熱烈鼓掌)

師:還記得第三題的要求嗎?“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後來是怎樣脫險的?”請大家

簡單地說一說。

生:小稻秧剛搬到稻田來不久,它就被雜草搶營養。(師插話:這句話應該這樣說:雜草就來搶營養)後來噴霧器大夫噴了一些化學除草劑,把雜草消滅了,小稻秧這才脫險。

生:小稻秧剛搬到稻田來不久,就被一群雜草團團圍住。

那些雜草搶去了它的營養。後來,噴霧器大夫來了,把雜草給消滅了;小稻秧終於

脫險了。

師:說得好,一個比一個好。書讀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評:第三個問題實際上是要求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由於誦讀課文比較充分,課文內容理解得較好,學生完成這項作業 並不困難。由此看來,讓學生熟讀課文是關鍵。正如於老師所說,“書讀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師:下面,請大家把課堂習字簿拿出來,我們來完成最後一項任務——正確、規範地寫生字。注意,一要正確,二要規範。每一個字描紅、仿影、臨寫各一遍。自己檢查一下寫字姿勢,“三個一”做到了沒有?(放古箏曲)好,先描紅一遍。

(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並提示保持適當的速度)

師:哪些字的筆順需要老師幫助?

生:“雜”、“欺”這兩個生字的筆順我拿不準。

(教師範寫“雜”、“欺”)

師:還有哪些字?

生:器。

師:(範寫後)一起把“器”字書寫一遍。

師:寫字課再把仿影、臨寫兩項任務完成。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