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榮耀之重》操行讀後感

《榮耀之重》操行讀後感

在回味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關於“名與實”的分辨和思考比比皆是。或許是因為,對於人本身而言,許多渴求之事都會變成名與實二者之間的取捨。之所以有取有舍必然是在某些情境下,“名”成了矯飾之下的“名不符實”,“實”則成了被掩蓋之後的事實和本質。在這個時候,我是寧可獲取自欺的“名”,還是經過痛苦的思考和艱難的抉擇,牢牢地抓住客觀的“實”?

“當他們想要說服你,塵世就是你的家,請注意他們是如何著手的。他們一開始,試圖說服你,塵世可以變為天堂,因而誘你在塵世心生放逐之感。”

“名”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以假亂真,讓人難以識其本相。創世紀中蛇便藉著似是而非的話迷惑女人,讓絕對變成相對。時至今日,撒旦的謊言也從未停止,我們仍然時常面對著名與實的問題,做了一些有名無實的徒勞,也錯過了許多真正體現“實”的美好。正像書中所說:

“當無限之喜樂(joy)饋贈給我們時,我們卻耽溺於酒、性以及野心,恰如一個無知孩童,他情願在貧民窟繼續玩泥巴,因為他無法想象,海邊度假的機會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實在太容易心滿意足了。”

《奇葩說》曾有一句話: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實就是在培養延遲獲得滿足的能力。事實上,對於信仰而言,延遲滿足的背後應該是一種更大更完全的滿足在支撐著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期待即時滿足。而這很有可能就是一種矯飾的謊言,它不僅告訴我們“you can”,它也告訴我們即時滿足並不影響那份最大的滿足被實現,即所謂“魚與熊掌,爾可兼得”的.兩全之法。謊言總是如此動聽,因為它善於尋找我們內心由於罪的緣故而存在的軟肋,藉此使我們偏行己路。

“我們的一切天性活動,假如它們事奉上帝,即便最為卑微,都會得到接受;假如它們並非事奉上帝,即便最為高貴,也是有罪的(sinful)。”路易斯為我們找出了一條“名”與“實”的分辨途徑,無名或是惡名會讓我們躊躇去做對的事,而名譽讚揚會讓我們毫不猶豫去做未必對的事。抓住“實”唯一的方法保羅早已告訴我們: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腓立比書 3:7-8 和合本)”

讀後感心得體會:

其實,關於“名”與“實”,或多或少都會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甚至在我們的一些選擇中出現。

1.與別人討論信仰的問題時,我是更想了解對方的觀點,知道他的困惑,還是隻想維持自己所持觀點的勝利或是炫耀自己的知識?

2.去做一件好事,我是更希望他人的需要被滿足,還是希望自己的善行被看見從而獲得別人的稱讚?

3.有一件事,我知道它是正確的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但是對於別人來說,在這個時代做這件事顯得荒謬或者可笑,我還要不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