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試析中德職業教育比較研究
【論文摘要】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以及上世紀中葉所創造的二十年黃金髮展期,世人矚目。德國先進的、獨特的職業教育理念,以及職業教育對德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值得學習借鑑,以促進我國職教辦學理念的更新,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我國職教事業的發展。
【論文關鍵詞】中德職業教育;比較研究
一、德國的經濟社會與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
1.德國經濟社會及職業教育
在上世紀全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大戰爭——二戰中,德國作為戰敗國,國民經濟受到重創,整個國家一片廢墟,為什麼短短的幾十年,能變成歐洲乃至世界的經濟強國?研究發現,戰敗的德國毀掉的是表面的東西,科技底子沒有毀掉,特別是德國推行的職業教育在恢復國民經濟中起到了秘密武器的作用,造就了德國上世紀中葉經濟發展的黃金二十年。 ②有科學的職業教育基本體系。德國義務教育年限為12年,德國職業教育建立在普通教育(相當於中國的初中)的基礎上,但在升初中時則開始初步的分流,德國的中學分為三類:普通中學、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小學畢業時,學校根據學生個人情況並徵求家長意見後指導學生分流,即實踐動手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學畢業後升入普通中學(約佔畢業生總數的60%),學制5年,學完後升入各種職業學校學習;實踐動手能力較強,又喜愛理論學習的,升入實科中學,學制6年,學完後升入高職本科職業大學學習;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對理論學習興趣高的學生則升入文理中學(約佔小學畢業生30%),學制9年,接受學術方向的普通教育,為普通本科大學學習做準備,畢業後進入本科大學深造。
2.德國職業教育的特點
①職教理念及社會價值觀不同 ②國家職業教育體制不同 ③職校的舉辦性質及管理體制不同 ④職校的教學管理不同 ⑤職業教育的實訓體制不同。
德國職教實訓由行業協會核准的專門提供職校學生實訓的工廠(企業)來作為實訓基地,實訓工廠是介於學校與企業間的獨立的實踐操作培訓基地。全國340家,分屬不同的行業協會協調指導。在一定行政區域內同行業只設一個或2-3個實訓企業,為全行業企業(職校同專業)服務。例如海德堡市的水泥集團屬下的機電實訓工廠,專門培訓電氣電工和機電一體化技師,為本集團相應崗位培訓人員同時,也為不具備培訓條件的其他企業代培訓。
實訓工廠有專門的培訓師來組織管理,培訓師必須有專門的培訓師資格證,具備四個條件:獲得相應專業知知、教育學知識,在企業工作三年以上,並無犯罪記錄。實訓工廠的實踐課與職教教學的理論課由工商聯合會和學校組織專門研討。
中國的則不同,教學實習基本上在學校內進行,理論成份佔多。實踐實習實行頂崗實習,有沒有獲取相應的專業崗位技能資格情況下就頂崗上線,成為生產工人。專業技能考核基本上也是由學校組織完成,實訓考核基本上流於形式。
二、幾點思考及意見
借鑑德國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實踐經驗,結合自身工作,從職校層面作幾點思考:
1.宏觀角度
①國家教育發展規劃綱要,把職業教育擺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職業教育面臨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作為職校必須跟上大潮流,順應大趨勢、把握大環境,促進學校的大發展。機會難得,必須緊緊抓住。②中國正在走上“科學發展,轉型發展”之路,職業教育是重要的支撐,唯有全面、快速提高人口的科技知識和職業技能水平,才能更有力促進轉型發展、全民創業。職業教育大有作為,職校應樹立迎難而上,藉機發展。③職校要徹底轉變觀念,樹立以企業為中心的職教理念,緊緊圍繞發展大局,服務當地經濟社會,切實提高職教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度,結合度。絕對不能閉門教學,當桃花園裡的陶淵明。
2.微觀角度
①在經濟轉型發展,企業、市場千變萬化中,要不斷理清發展思路,找準職業教育的發展定位。政策環境及當地經濟發展和企業產業化水平,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方向和定位,學校的發展必須有長遠規劃和近期目標,並且要跟上時代潮流不斷調整和完善。②要堅持以特色樹品牌,以精品求效益。同時,要堅持開門辦學和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在服務當地經濟社會中求發展,在發展職教事業中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社會。③要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交替。樹立圍繞企業服務社會思想,要在“用工荒、高就業率”的表象下,冷靜分析判斷,轉變以學校自我為中心的職教觀念。樹立以企業為中心的職教新觀念,以促進學生體面就業,高階就業為目標,全力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④要大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創新課程體糸和教學內容。儘快擺脫傳統的普通中專的理論教學模式,從教學計劃、師資隊伍、課程安排、學制等各方面建立真實的校企合作新模式。⑤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制訂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需求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以建立“學科帶頭人“、“大師工作室”和“雙師型”教師為推手,培養造就一支適應新的職教需求的高素質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