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蝸牛的獎盃》的課後反思與啟示

《蝸牛的獎盃》的課後反思與啟示

求索

郝敬華老師在談國標本(蘇教版)二下課後作業的編排意圖和操作建議中指出:“課後作業題是每課書教學目的的具體化,只有每課的目標落實了,才能確保小學階段教學總目標的實現。因此,教每課書要強化目標達成意識,把課後作業的教學當作教學的重點,貫穿於整個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我們不妨從課後題的角度研究一下課堂教學。

《蝸牛的獎盃》課後共安排了五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朗讀課文是常規要求,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第二項內容是學習生字,共安排了應學會的10個生字,其中超過十畫的生字就有8個,除此還有5個字只識不寫,1個多音字。第三項和第四項內容都是詞句的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第三題意在鞏固識寫,強化對詞語的記憶,第四題則是將兩個同義詞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多彩。第五項內容側重於教材資源的開發,主要目的是為了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孩子們的想象,加深對寓體的獨特的體驗。

如果將每道課後作業題的要求明確的話,我們就會感覺到課時安排的緊張,按參考書意見,安排3課時,3課時時間比較充裕,一般第一課完成初讀任務,把課文讀通,第二課時進行的是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精讀訓練。第三課時,適度延伸,說寫訓練;在學生反覆讀書,生字在眼前多次出現的情況下進行寫字教學,教學效果自然紮實一些。如果是公開課,應該按兩課時進行預設,兩課時的設計,就要突出重點,有所取捨。就本文而言,作者用童話的體裁揭示的是要正確對待榮譽的道理。怎樣才能收到這種效果,我們不能只引導學生關注事情的最終結果,而要從過程中汲取教訓。過程是什麼?是蝸牛洋洋得意,只圖虛名的心理變化過程,正是這一心理變化過程導致了它慢慢爬行的必然結果,所以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第3自然段的朗讀品味上。

重點確定以後,時間的分配就會明確些。

第一課時,完成初讀任務,在全文的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將第1、2自然段的精讀教學也要完成。第1、2自然段只是導致蝸牛洋洋得意的誘因,但不是決定因素。再者說,到第三段的學習時還可以上掛下連:“蝸牛睡在獎盃裡想什麼?讀讀第二段,效果可能更強。學習這兩段的時候,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從前的蝸牛是什麼樣子的,你從哪些詞中知道的?一個要求:“透過你的讀讓以前的蝸牛復活吧!”這部分內容中,“遙遙領先”這個詞孩子們難以理解,不妨讓他們看看第一幅圖,和蜜蜂的神態比較一下,自然就理解了。

第三段的精讀,要抓住中心詞“得意洋洋”來統領全段。“得獎後的蝸牛是個什麼樣子?請用一個詞來概括。”“老師不想聽你對這個詞的解釋,你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估計孩子們能找到課後的第四題中的句子,於是第4題的處理就有充裕的時間了。“唯恐”和“生怕”兩個同義詞比較,首先要考慮到孩子們對“唯恐”這個詞是否理解,估計有一定的難度,應該提前安排學生查一,也可以教師引導學生用組詞的方式去進行感知,在感知的基礎上,不妨結合課堂教學用上這兩個詞說上一句話:“你手舉得高高的,()老師找不到你”?這樣,孩子們就能對兩個詞的感情色彩有所分辨了。

最後一段是事情的結果,時間不宜過長,關鍵是引導學生讀出身負重獎的蝸牛的“勉強”和“慢慢”就可以了。

朗讀的指導,首先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然後才是聲調的輕重緩急、虛實濃淡,孩子們如果動了真情,聲調上自然是各有千秋,絕不可整齊劃一。

課後第五題:“看到再也不能飛上天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些什麼?”既然讓孩子們從自己的角度說,就難免說空話。如果按教學的程序,在孩子們還沉浸在童話的氛圍中的時候,做些變通:“蝸牛望著以前在空中和自己一起自由飛翔的蜻蜓、蜜蜂、蝴蝶,它會怎麼說?”追悔莫及的蝸牛還愁沒有話可說嗎?

雖然是閱讀教學,但是低年級卻承擔著很重的識字、寫字任務。一般的教學設計中,這部分也一帶而過。如果安排兩課時,也不妨來個分散識字,教師板書“蝸牛”“獎盃”學生用心觀察,完成了兩個生字的書寫指導,中間的“的”偏偏不寫,來他個閱讀期待,一舉兩得。第一課時如果有時間,“蜻蜓”“蜜蜂”也可以學嗎。

第一課時,完成了預設的任務,第二課時,應該有時間重點落實“怕”和“翅”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