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春》教學實錄

《春》精品教學實錄

《春》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技巧。

課前準備:

1、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整體結構並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師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相應詩句、圖畫和音樂。

課堂實錄:

一、匯入: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唐代詩人朗士元的《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雖然我們不知道詩人在寫這首詩身處什麼季節,但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詩人看到了無數盛開的桃花。今天,我們身處萬物凋零的秋季,但我們仍然可以從《春》這篇教學設計>文章看到一個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動畫)

透過相關的詩和畫面營造一個美麗的氛圍,吸引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首先,讓我們聽著音樂,朗讀課文,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樂朗讀,請大家注意讀出語氣基本語調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質樸。同時朗讀層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漸快。首先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第一、二兩個小節,然後四個小組依次來讀一讀三至六小節,我們可以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最動情。最後四個小節全班齊讀,請大家注意銜接自然一些。

(學生配樂朗讀)

初步瞭解朗讀要求,透過不同的朗讀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品味課文語言。此過程也是學生掌握朗誦要求的起點。

三、品味語言。

師:本文共分為三段:盼春、繪春、贊春,其中寫得最形象、最生動、最美麗的是第二段,而這一段又可以分為幾幅畫面?

生: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師:回答的很好,我覺得全文中寫得最美的就是這六幅畫面,剛才我要求同學們劃出你認為最值得欣賞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麼現在我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從中選出一幅你覺得寫得最美的畫面,在下面小聲朗讀一下。

(學生自由朗讀自己所選段落)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你選擇了哪些畫面呢?請同學們在回答時突出你喜歡什麼詞句?這個詞句有什麼特點?表達效果如何?

生:我覺得春草圖這一句話寫得很好——“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它讓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樂。

師:人為什麼會感到如此快樂呢?

生:因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師:所以,這裡實際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覺得“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一句寫得很好,它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師:為什麼要強調“偷偷”,是不想讓人發現嗎?

生:是因為人在不知不覺中發現了小草已經出現了。

師:這裡正如一首唐詩中所說的:“天街小草潤如酥(sū),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裡所表現出的就是這種意想不到的欣喜。

(學生與教師一起重複這首詩)

生:我覺得“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一句寫得好,這句寫出春天百花爛漫的情景。

師:這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比喻、擬人。

師:作者用擬人手法讓你們感到了春花的什麼特點?

生:可愛、調皮。

師:其實都突出了一個字,從文中找出來。

生:“鬧”。

師:這裡有熱鬧、喧鬧的意思,表現出百花爭豔,絢麗多彩的情景。

……

(上述問題回答時,讓學生朗讀相關段落,可適時讓其它學生評點朗讀,然後再讀出相關語句。)

生:我喜歡“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這一句,它讓我感到了春天的寧靜的美。

師:這一段描寫春雨非常細緻的,有正面描寫,是什麼?

生:“像牛毛、像花針、像細針”。

師:還有側面描寫,是什麼?

生:“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師:為什麼天很晚了,又下著雨,農民還在地裡工作,他們不覺得辛苦嗎?

生:他們被春天的氣息所陶醉了。

生:他們想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到幸福的生活。

生:“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他們今天的工作將會給他們帶來更美好的明天。

生:他們在雨中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都很好,這場春天的雨孕育著一個美好的夢,一個美麗的明天,一個更加燦爛的未來。正如南宋大詩人陸游所說:“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買杏花。”也許明天當你推開窗戶,你將看到一個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春天。請全班同學集體配樂朗讀該段文字。

以上部分要求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品味教學設計>文章語言,教師起引導者作用,啟發學生深入探究課文內容,理解教學設計>文章的深層涵義。同時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逐步掌握朗讀的技巧和方法,這一步是訓練學生朗讀技巧的關鍵步驟。對於課文的各部分,可以採取不同的朗讀方式,有的可以讓學生單獨朗讀,有的可以讓全班齊讀,用不同的方式突出朗讀的要求。

四、質疑探究:

師:文中還有哪些疑問,把它們劃出來,與同座位交流一下,如果仍無法理解,就提出來。

(學生討論)

生:“紅的像火,粉的像霞”中,“粉的像霞”比喻是否恰當?這兩個比喻是否重複?

師:問得很好,霞不也是紅色的嗎?你見過粉色的霞嗎?這些寫好嗎?你們覺得如果換幾個詞來形容好嗎?

生:如果換了詞感情色彩就不強了。……

師:(總結)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一種變化。先用最純粹、最熱烈的顏色來寫春的色彩,用色彩表現春的活力。

生:“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樣寫是否符合實際?

師:對,這不是太快了嗎?

生:這是想象。……

師:(總結)透過想象把春花秋實聯絡了起來,也是對明天的美好憧憬。

生: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中,“像花針”這個比喻是否恰當?

師:對,花針不是很重的嗎,怎麼會象雨絲呢?用花針是為了表現雨絲的什麼特點?

生:讓我們想象到了雨絲的`在燈光中的閃亮。……

師:(總結)表現了雨絲閃閃發亮的特點。

……

師:同學們能否用幾個字概括春天的特點?

生:……

師:我們可以從課文第三段中總結出幾個詞對春天進行概括:新、美、力。

師:這幾段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比喻、擬人、排比。

師:這幾段話給人什麼感受。

生:充滿感情,有力。

師:這三個句子層層遞進,有力地結束了全文,也就是本文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朗讀最後一段,體會這種感情。

透過質疑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課文中修辭手法的使用,從而為下面的遷移訓練打好基礎。最後透過朗讀結束全文,也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

五、遷移訓練:

師:本文為什麼能夠寫得如此生動形象?

生:因為使用了許多修辭手法。

師:觀看一段有冬天的畫面,寫一段相關的文字描述一下這樣的美景。

(學生觀看畫面)

師:(點撥)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下雪的時候你可以把飛舞的雪花象什麼呢?雪睛了,你會把整個世界比喻成什麼?凝著雪的樹枝象什麼呢?發揮你的想象力,好好想一想。同學們可以用哪些比喻表現冬天的景色呢?

(學生寫出相應的句子)

生:大雪覆蓋了周圍的小山,好像一個溫柔的母親在撫慰著自己的兒子。

師:你說得很好,你還可以說:“它們好像對懷中的城市說:‘安心睡吧,這準保暖和。’”。

生:透明的冰柱像是由水晶製成,在陽光下閃耀。

師:你還可以說:“這些美麗的冰柱在陽光下彷彿閃耀著不同的色彩,造出了一個奇幻的世界。”

……

本部分是對全文的總結,要求學生運用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在此過程中指點學生使用更加生動、形象的詞語,透過教師的評點,讓學生能夠更好掌握這些修辭手法,更好地運用這些修辭手法。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教學更要突出學生的作用,變教學生“學什麼”為教學生“如何學”,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本篇課文應當以讀為,然後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書上評註相關的解釋和評論。而新的教學思想,要求摒棄傳統教學中落後的一面,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中有價值的因素。

本文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美文的範例,而本課的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欣賞美、品味美以及如何創造美。這是一篇寫得很美的散文,而這種美是透過各種修辭手法體現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當以欣賞修辭手法並且能夠運用修辭手法為主。而單純的講解重點語句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修辭手法。

因此,在教學設計>設計這課時我讓學生首先透過自己的朗讀來品味教學設計>文章的語言,再在教師的點撥啟發下深入瞭解教學設計>文章的深層涵義,最後透過質疑的形式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使用方法,再讓學生進行類似題材的寫作練習,考核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要組織學生探究內容,要引導他們深入理解,還要幫助他們掌握運用修辭手法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往往老師的一句話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教師隨時隨地都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