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每年高考放榜,“搶生源”成了國內大學各個駐省招生組的主要任務。同樣,國外大學也需求迫切,對一些家長和學生來說,高考後選擇就讀國外大學,已成了最好的“退路。
去國外讀大學,是一種培育精英的良好路徑。但教育這件事,沒有普遍適用的模式,要根據每個人的個性發展,提供適合他們的成長方案。比如,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孩子,若去異國他鄉求學,非但不能成材,反倒可能像錢鍾書筆下的方鴻漸,虛度數年得一紙“克萊登大學”文憑,甚至毫無所獲而歸。
讀國外大學,並非對每個學生都是金光大道。除了自制力方面的因素,考生如果缺乏人生目標和學習興趣,也可能像新聞中提到的那些案例“在美國留學五年,學了一口長沙話”,“在韓國留學三年,最大收穫是一大本韓流明星簽名”。國內外教育文化差異顯著,國外大學屬於寬進嚴出,更多的要靠自己善於學習,去完成一些探索性的實踐活動,收穫真知。顯然,如果只是懷著鍍金心態走出國門,很難克服困難真正融入留學生活。
從教育實踐來說,那些富有主見且有一技之長的.孩子,往往更能融入異地生活。因此,家長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設計留學方案。如果能把自己的愛好與特長,與國外大學的教育優勢相結合,這種留學成材的機率就會更高。
你最大的責任就是把自己鑄造成材。”那些因為高考失利而去留學的少年們,或許看中的是留學的“海歸效應”,但市場經濟時代,文憑與能力的匹配越來越受市場主體重視。無論考生還是家長,都需直面這樣的教育現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別因盲目跟風而偏轉人生方向,而要在努力中找準屬於自己的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