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海倫·凱勒》教學實錄

關於《海倫·凱勒》教學實錄

一、匯入課題,引導讀書。

師:昨天,我們也在這裡上了第一課時,對哪些內容印象深刻?

生答略

師:在繼續學習課文之前我們來聽寫一句話。人走多遠,不是問雙腳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問雙手而要問毅力。

師:這句話中有個標點要注意,什麼標點?

生:“志向”後面應當是分號。這句話是由兩個分句組成的。

師:不錯。能理解老師聽寫這句話的用意嗎?

學生不知所以。

師:聯絡今天我們所學的內容,老師為什麼要聽寫這句話呢?

生:我明白了。這句話是對海倫一生的讚美。

生:海倫是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但她卻透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閱讀寫作說話,寫了14部著作。

師:她走得遠嗎?(生:遠。)

師:她攀得高嗎?(生:高。)

師:她靠的是什麼?

生:是志向,是毅力。

師:這種毅力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講就是——

生:不屈不撓。

師:讓我們一起舉手寫下這個感動人心的詞語(板書:不屈不撓)。

師:讓我們一起呼喚這個頂天立地的名字———

生:(齊讀課題)海倫·凱勒。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課後第四題的學習要求。(指名生讀)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畫下來,再讀一讀。

(學生自由閱讀)

二、走進文字,深入對話。

師:找到了嗎?

生:(讀)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飢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生:(讀)“為使我的夥伴——即使是最親密的夥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覆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師:(出示第1段話)這段文字僅僅讀一遍是不夠的。大家再讀讀,你發現有哪些詞語值得我們品味。

生:“不分晝夜”說明海倫學習時間之長,白天學了還不夠,夜晚還接著進行。

生:海倫學習不僅時間長,還十分投入。是拼命地摸讀,不停地書寫。

師:是的,海倫十分地渴望知識,學習非常投入,用課文裡的詞講就是——

生:如飢似渴。

師:“如飢”……如同飢餓的人看到了食品,“似渴”……如同乾渴的人看到了水源,怎麼樣?

生:撲上去。

師:撲上去幹什麼?

生:吮吸,吮吸知識的甘霖。

師:同學們注意了嗎?這裡用的是“甘霖”,為什麼不說“甘露”呢?——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露”。

(生面面相覷)

師:“露”是什麼?

生:露水。

師:太陽一出就——

生:消失了。

師:“霖”呢?呵,有同學習慣性地找字典了,字典沒帶。怪老師疏忽了沒有通知。老師告訴你們吧:“霖”是連續下幾天的雨。

生:(急急舉手)雖然它們都是甘甜的知識,但“露”就在草皮上一點點,太陽一出來也就沒了,“霖”是下了幾天的雨,量很大,也就是說,不管有多少知識,海倫也能像乾燥的海綿一樣把它吮吸乾淨,對於學習她始終沒有滿足的時候,沒有懈怠的時候。(聽課老師嘖嘖讚歎)

師:這就叫“如飢似渴”,對知識保持強烈的渴望。“不停地”

在——(生:書寫)。“拼命地”在——(生:摸讀盲文)。以到於小小的手指頭都——(生:都摸出了血)。

師:什麼叫“都”?

生:不是一個手指頭,可能是十個手指頭。

師:有根據嗎?

生:下面有一句,“沙莉文老師心疼地將的手指頭一一包紮起來”。(學生話語裡強調出“一一”)

師:這是什麼手指頭?

生:小小的手指頭。

師:想到什麼嗎?

生:老師你昨天跟我們講,海倫是在五六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拼讀盲文的。五六歲的孩子,那可是很嫩很嫩的手指頭。難怪沙莉文老師心疼。

師:你不心疼嗎?

生:不光心疼,更有敬佩。

師:是啊,讓我們讀讀這段話吧。

(生深情朗讀)

[朗讀指導不是技巧的指導,而是引導學生感悟、揣摩後的表達和抒發,所以學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她為什麼這樣拼命地學?她不覺得苦累嗎?我請兩位同學來讀課文1-3小節,讀完後,同學們心裡也許就有答案了。

(一同學讀第1小節,另一同學讀2、3小節)

生:她生活在一個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裡,課文中的“暴躁”一詞說明了她當時內心的痛苦。她拼命地學習,知識給了她重生。(掌聲)

師:我注意到你的一詞兒“重生”。什麼意思?

生:本來她是與世界隔絕的,這樣的生命有什麼意思。是學習讓她認識了世界,讓她的生命有了光彩。

師:是的,外面世界有聲有色,那裡有玫瑰雨露,有流水落花,有……

生:有小橋流水,有夕陽西下。

生:有雷電風吼,有小鳥唱歌。

師:有媽媽的呼喚,有師長的囑託……海倫的世界呢?

生: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師:她要打破這樣阻隔,從自己黑暗沉寂的世界裡走出來,融進外面那五光十色的繽紛世界,這就是新生命的開始。(隨著講解板畫)

師:讀讀課文中海倫認識“水”後內心的喜悅吧。

生:(讀)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呀!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師:我們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海倫·凱勒的新生命也是從“水”開始的呀!知識之光照亮她黑暗的心房。所以——(指螢幕)

生:(齊讀)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飢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師:(過渡)摸出了血算什麼?她要讓她的生命開出更美的花兒。十歲時,她強烈地渴望開口說話,可這對於一個失聰失明的她來說,談何容易?

(螢幕出示開頭學生找出的表現“不屈不撓”的第二段話)“為使我的夥伴——即使是最親密的夥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覆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生讀)

師:難嗎?具體說說?

生:課文前面講,因為她看不見,又聽不見,所以只能用觸角來感覺模仿,這當然很難。

師:是的,把課本上的原話讀一讀。

生:(讀)薩勒發音時

,要海倫把手放在她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與喉嚨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音。

師:(指螢幕)從這段話你能感覺到艱難嗎?

生:為使她的夥伴能聽懂,她必須夜以繼日努力。我們一節課能學好多個詞語,而海倫卻要幾個小時。

師:注意句子裡的破折號了嗎?“為使我的夥伴——即使是最親密的夥伴……”我們知道,作為夥伴經常生活在一起,一個手勢眼神都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更何況說話呢?而海倫為了讓自己的最親密的夥伴明白自己的意思,常常為了一個詞一句話反覆朗讀幾個小時。最親密的夥伴尚且如此,不是夥伴的外人呢?難啊!

生:“練習”後面的省略號也說明海倫是在無止境“堅持”。

師:(指螢幕“練習,練習,練習……”)這裡的逗號換成頓號行不行?

生:不行,只有用逗號才更能說明每一次練習都是漫長的過程,一個痛苦的過程。

[抓住關鍵詞和標點深入體會,語文味特濃。]

師:是的,但這也是一個充滿期待的幸福過程。你看,當夏天來臨,海倫回到家就大聲呼喊——

生:(接讀)“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剎那間爸爸和媽媽緊緊地抱住了海倫,流下了興奮的淚水。

師:多少日想念祈禱,多少次模仿堅持,生命裡幸福的花朵就在這一刻絢麗綻放了。

三、引導體悟,昇華認識

師:課文前面還寫了一個“說話”,在哪兒?

生:(讀)就這樣,海倫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師:是真的說話嗎?

生:是用手指拼寫盲文,與人交流。

師:所以這裡引號的作用是——

生:表示特殊的`含義。

師:課文裡就有一段海倫用手指說出的令人感動的話。

生:(讀)“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於是我把落日想象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

師:(接)她用這樣動人的筆調描繪著她心中“看”到的世界。(讀時強調“看”)

生:這裡的“看”也是特殊的含義,其實是心裡的想象。

師:我們來把答案寫下來,翻開書,看課後第三題:說說下面引號的用法。後面的“說話”“看”我們知道都表示特殊的含義。第1句呢?

生:“在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學會了拼寫‘泥土’、‘種子’等許多單詞。”這裡“泥土”“種子”上的引號表示強調,突出來一下。

師:同學們一定沒有想過,為什麼這裡恰恰選“泥土”“種子”這兩個詞語,而不說“蔬菜”、“水果”?

(短暫的沉默後)

生:種子需要在泥土裡生長。這“種子”讓我想到了海倫,海倫就是在沙莉文老師關心、指導愛的土壤裡發芽、長葉,長成參天大樹的。(掌聲)

生:這種子也許就是知識的種子,是愛的種子,是沙莉文老師播下的,在海倫渴望知識適宜的泥土裡快速生長。

師:正是心中充滿了“愛”,海倫才會寫出那樣多感動世界的文字。我們來讀一讀。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衝出黑暗》

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恰到好處的拓展,從心靈上啟發、教化人格。]

師:還記得開頭我們聽寫的那句話嗎?

生:(齊)人走多遠,不是問雙腳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問雙手而要問毅力。

師:這句話送給同學們在今天的漫漫人生路上體會咀嚼。(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