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說課稿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 第54-55頁
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引領學生在經歷問題情境的過程中發現、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比較、猜測、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會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與同伴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由主題圖情境匯入新課
師:商場要進行大拍賣,王老師來到了商場,同學們看這副圖,你收集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匯入:師:這麼便宜,王老師決定買2件夾克衫和2條褲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我們一起來口頭列式。
(65+45)×2 65×2+45×2 —板書
2.猜測驗證:猜想一下,兩道算式的計算結果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有猜想就要有驗證,同學們來認真計算,看計算結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彙報:計算結果是相等的,兩個算式可以用“=”相連。來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式兩邊都有65、45和2,一個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積,另一個式子是先求積,再求和等)
師:不知道同學們發現了沒有,(65+45)個2,不就是65個2加45個2嗎?(師比劃)
4.師:假如老師要買的是2件短袖衫和2條褲子,老師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嘗試用兩種方法完成,完成後簡單交流)
(32+45)×2 32×2+45×2 —板書
師:(32+45)個2,就是32個2加45個2。(師比劃)
5.比較類推:
師:這兩組算式左右兩邊相等是一種巧合還是有規律呢?同學們能不能舉一些類似這樣的算式呢?(強調計算結果)
6.表達交流: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所有具有這種規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內嗎?可以交流討論。
小結:如果用字母a 、b 、c來表示這三個數,這樣的規律該怎麼表示?
(a+b)×c=a×c+b×c(師比劃,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比劃)
7.揭題: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8.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還有什麼話要說,請認真看:
認識我——“乘法分配律” 我秉承著家傳助人的美德,默默的為我的祖國——數學王國貢獻著我的智慧。 有的同學還不是很認識我,告訴你們吧,我的職責範圍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所得的積加起來,結果不變。
舉個例子來說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這麼認識我,你就錯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告訴你,我的本事大著呢。我其實有很多的變身:
不信,我變——9×7+8×7=(9+8)×7=56+63=119,這是我的逆應用,如果你覺得這樣說著拗口,也可以說是反過來應用,呵呵。
我再變——(9-8)×7=9×7-8×7=63-56=7 你看,我的本事多吧,為我喝彩吧! (摘自黃崇波老師的部落格,內容有修改。)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師:乘法分配律會變身,看看我們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判斷正誤,說一說你是怎麼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分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3.“我最聰明”:括號中該填什麼數字才能讓計算更簡便,填上後快速計算。
( )×( )+78×21
4.平湖小學三、五、六年級學生人數情況如下表。
年級 班級數 平均每班人數
三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3 3 3
464650
(1)三年級和五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級比五年級多多少人?
5.自提問題,自由完成:
一塊長方形菜地種了青菜和蘿蔔,請聰明的你根據自己收集的數學資訊自編數學問題,自由解決,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課小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將自己的收穫寫成一篇數學筆記。
2、課後回憶我們學過的運算律,想想他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