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的現狀及建設的必要論文

關於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的現狀及建設的必要論文

論文摘要:“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由此可見,無論對何種型別的職業院校來說,其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發展的關鍵在於師資力量。長期以來人們在職業院校師資建設問題上,對“雙師型”這個概念提得比較多,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文章首先將在“雙師型”教師理論探討的基礎上,對“三師型”教師隊伍的理論內涵進行詳盡的分析和研究,其次對職業院校目前“三師型”教師隊伍的現狀進行分析,最後對職業院校為何必須重視“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文章認為“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院校未來師資建設的重要方向,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和關注。

論文關鍵詞:

“三師型”教師;建設;現狀;必要性

一、“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基本內涵

在明確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這個概念之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職業院校教師作為教師的一般,必須符合教師的一般要求。即具備思品、文化、身心、專業、教育、管理六大模組的基本素養,而每個素質模組又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如反映教師本質特徵的教育模組包括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專業模組包括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二者缺一不可。職業院校教師作為教師的特殊,必須符合職業院校教師的特殊要求,即滿足“職業針對性”的特殊要求,理論上要針對職業崗位(崗位群)要求的專門理論知識,實踐上要針對職業崗位要求的專門技能、技巧和其他實踐活動。本文探討“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在明確了職業院校教師具有一般性教師素質的基礎上,對“三師型”的基本內涵進行探討的,也就是說“三師型”教師不但具有一般性教師的素質,更具有我們所強調內容的素質和能力。簡單來說,“三師型”教師隊伍應該是一種具有複合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隊伍。

那麼具體來說什麼是“三師型”教師,它的具體內涵是什麼呢?筆者認為“三師型”教師是指具有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能力、具有專業技術能力以及職業指導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對職教師資嚴格按照“三師型”教師來要求的,除了強調具有教師和專業技師(律師、會計師、醫師等)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以及職業指導能力外,尤其強調真正的“三師型”教師不是教師和工程師和就業指導師這三者的線性疊加,而是作為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及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生產實踐以及就業指導能力的三維一體化的具體統一。在這個三維實踐中以完成教學與培養學生的任務為切入點,不斷滲透、開發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後的職業選擇提供良好的服務。指明方向。因此說,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以及良好的職業指導能力將是“三師型”教師隊伍具體內涵不可缺少的三個方面。

“三師型”教師可以改變目前職業學校中專業知識由專業教師來任教,實踐操作技能課程由實驗教師來指導,就業指導課程由學工處或各系分管學生工作的人員來承擔的現狀,做到教學、實踐、就業指導三位一體,實現1>1+1+1的效果。突出“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發展指導,就業心理測試,人才測評。個性化創業”的一體化、專業化、專家化、全程化。

由此可見“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研究不是簡單地將“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和職業指導師進行組合,而是在“雙師型”教師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甚至可以說“三師型”教師是職業院校在師資建設理論與實踐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對師資建設內容進行的一種必要的創新。這種創新是進一步深化職業院校在管理模式與制度建設方面的需要,也將為職業院校培養一支熱愛本職工作、專業功底與職業技能紮實、能夠從多角度指導學生成長的師資隊伍與管理人員隊伍,以優質的人才資源形成職業院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二、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

(一)“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薄弱

目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嚴重影響了“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目前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非常少,據對江西省部分職業院校2947名教師調查統計:30歲以下的“雙師型”教師有811人,佔32.34%;31-40歲的“雙師型”教師有564人,佔38.22%;41歲以上的“雙師型”教師有306人。佔21.12%。而具有“三師型”教師能力或者資格水平的僅僅有60多人,佔到9.32%。由此不難發現,中青年教師是職業院校教學和科研的中堅力量,中青年教師數量的增加,改善了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增強了師資隊伍的活力,為職業院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青年教師既缺乏專業經驗和必需的專業技能、也缺乏職業指導能力,顯然青年教師要想成為“三師型”教師還任重道遠。

還有目前職業院校教師存在一個現象,就是本科學歷多,研究生學歷少,中級職稱多,高階職稱少。據對江西省部分中職、高職院校2947名教師調查統計來看,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博士)的有9人,佔0.66%,碩士學位(含在讀碩士)的有219人,佔16.09%,而學士學位的有1049人,佔77.08%。中級職稱多,高階職稱少。具有正高階職稱的有5人,佔0.37%,具有副高階職稱的有589人,佔43.27%,而具有中級職稱的有767人,佔56.36%。在職業院校中,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偏少,是目前職業院校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顯然這樣的師資隊伍結構,並不具備培養“三師型”教師的基礎和條件,由此可見目前我國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還十分薄弱。

(二)教師實踐能力偏弱

實踐課教師從事的主要是實踐性教學,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他們的教學既要善於示範、演示,又要善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操作原理和過程講解給學生聽,學生要學會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術與技能,因此,教學經驗和專業實踐能力對實踐課教師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調研中。很多實踐課教師認為自己實踐技能弱,且實踐技能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造成教師實踐能力偏弱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校不斷擴招,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師的編制緊張,大多數專業課教師處於一種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很難有機會長時間到生產一線參加培訓和鍛鍊:二是社會提供給教師的實踐場所和實踐機會少,學校缺乏切實有力的激勵機制,重數量輕質量,忽視加強雙師教師的培養,造成雙師教師實踐能力提高較慢:三是隨著工業結構調整的加快,高新科技的廣泛應用,原有的一些雙師教師。由於未能及時地接受、消化和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因年齡、知識結構等原因。在實踐動手能力方面表現為由強變弱。

(三)多數職業院校教師缺乏職業指導能力

很多職業院校教師都是高校畢業直接到職業院校任教。根據資料調查,江西省部分職業院校專任教師中從高校畢業後直接任教的佔63.05%,他們是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到企業一線工作的經驗,專業實踐水平有限,如果談到他們是否能夠引領他們教育的學生進入行業、職業領域,指導學生按照行業職業規章辦事,熟悉並遵守相關行業的職業規章,清楚其制定過程、具體內容及其在行業中的地位、作用等,並透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及職業素養,這些要求恐怕是勉為其難了。

三、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一)“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我國和諧社會與加速經濟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來,高校與職業院校的規模發展,帶來的結果是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問題解決不好,必將對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三師型”教師概念提出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基於學生的職業選擇與發展需要,“三師型”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就業前景以及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有利於職業院校學生以後的發展和進步,從這個層面來說這無疑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目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創新為標誌的經濟,是超越於工業經濟的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以智力資源為主要依託,其核心是以智慧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知識因素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人的現代化素質成為最重要的國力。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化分工日益繁雜,每個勞動者都應該具備一定的理論思想水平,也應該具有更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更應該在社會分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合理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這個角度來看,透過加強“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能有效地實現學生理論學習、實踐操作以及職業規劃三位一體的統一,從而讓他們能夠找到適合發揮自己特長和技能的最佳位置,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他們的力量,從而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 (二)“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辦好學校、辦好教育,教師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由於職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如果僅僅依靠職業院校的一般性教師是不行的,還必須具有高階人才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從而提高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顯然如果一個職業院校僅僅有一個或者幾個“三師型”教師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不能滿足職業院校發展的需要,對我國整體的職業教育來講,必須大力培養“三師型”教師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實現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各職業院校應十分重視在保證教師個體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的群體效應,提高教育質量。

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好職業院校的根本,是提高其教育教學質量上一個新臺階的重要保障,是發展職業教育事業的基本建設,是職業院校工作的永恆主題,否則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就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是加強骨幹師資隊伍建設:“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原則是充分信任、全面要求、選拔與培養相結合:“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是以學術梯隊建設為中心,努力創造條件,強化中青年骨幹教師的選,拔和培養工作:“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條件是改善、提高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最佳化社會和學校方面的精神環境及物質環境。總之,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必將被人們視為提高教育質量,發展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重要工作和根本保證。

(三)“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有效地促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完成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職業院校辦學實力的強弱,取決於“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硬體”主要看所具備的實訓、實習條件及各種設施;“軟體”主要看師資隊伍建設。從目前情況來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專業學習指導、專業技能指導、職業指導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有針對性的、專業性的指導不夠,使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浮於表面。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較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專門應用性人才,各職業院校正在積極探索與實踐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目標在於有效地培養人才的職業素質,縮短上崗適應期,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產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和喜愛,並且對所學專業有科學和合理的認識。“三師型”教師應該對學生如何認識專業與職業的關係、如何選擇專業及進行有效地專業學習、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心態、如何擇業等方面進行全程、全面輔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為順利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三師型”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專業學習與職業選擇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讓學生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職業能力,完成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四)“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完善職業教育功能的現實需要

職業教育有兩大功能,一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多層次的技能人才,這主要是生產、服務一線工作需要的技術型實用人才,此種需要暗含了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技術型實用人才跨越在科學研究型人才和直接操作型人才之間,既需要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又需要面向生產和管理的一線,是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其職能是將科學研究、技能提升貫穿、轉化為現實產品和具體的應用:二是職業教育的長足發展,可以增加青年學生的受教育年限,將就業時間延長,客觀上減少了進入工作領域的勞動力,從而減輕社會就業的壓力。與此同時,還可以為企業、為部門、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高階技術型人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開拓能力,為社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職業教育的優勢還在於,可以透過職業培訓、技能培訓,將勞動力資源最佳化配置、穩妥轉移,緩解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而產生的勞動力富餘問題,有利於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

現在需要說的是,如何完善這兩個功能呢?讓學生實現良好的就業,既需要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也需要加強學生對職業前景的認識,而“三師型”教師這個概念就是為了完善職業教育這兩個功能而提出的,“三師型”教師不但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學到良好的職業技能,而且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職業選擇和職業規劃,從而延長學生的就業時間和空間,減少社會的矛盾與衝突。可見“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對於職業教育功能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現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根本需要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開發勞動力資源,直接向社會輸送實用型人才的重任。它的辦學方向決定了其專業設定的靈活性。一方面,根據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比較靈活地調整專業結構:另一方面,瞄準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定,使之能夠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因為“三師型”教師具有職業性和綜合性的特質,他們最瞭解職業院校的專業方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專業技能等教學環節:瞭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什麼樣的專業:能及時洞察預測行業的發展變化,捕捉行業人才供求資訊,及時調整專業設定以適應國內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他們能使教學改革和專業設定更有針對性、實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說,“三師型”教師對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當前職校教師主要是從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中選拔,幾乎沒有後續教育。“三師型”職校教師的培養應樹立終身學習、終身培訓的理念,包括職前培養、入職輔導、職後提高,需要整合大學、職業學校、企業、社會等多方資源。與大學的連結,是職校教師改變其學歷結構的重要路徑:與企業的合作,是職校教師提高實踐技能的重要方法:校本培訓,專家指導是透過行為研究來促進職校教師的自主發展:考證制度可以提高就業指導的多元化。職業院校透過建立“三師型”教師隊伍,可以開展對學生的學歷教育,也可以開展職業資格培訓,既要重視崗前培訓,也重視崗位引導和轉崗培訓與教育。可以說,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完善是終身教育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