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職業院校語文教育的定位論文

職業院校語文教育的定位論文

論文摘要:當前,職業院校語文教育邊緣化日趨突顯。本文就語文教育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對專業能力、職業能力提高所起的巨大作用,闡明必須正確定位語文教育的地位。

論文關鍵詞:職業院校,語文教育,定位

職業教育不但是單一的專業技能教育,而且是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育人教育,是人文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的相輔相成。社會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標準是“知識結構、專業技能、人文素養”三者最最佳化的組合,然而,當前職校畢業生情況並不樂觀。

一、語文教育悲觀定位的現狀

筆者曾對部分職校師學就語文教育問題訪談。訪談得知,語文教育定位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1)系科視為雞肋。為迎合市場需求,職校不斷增設新專業,加大專業能力培養的力度,排課中要麼違背教學大綱壓縮或“砍掉”文化基礎課,要麼象徵性的選幾個專業開設語文課,將語文教育置於食之無味、棄之不能的境地。(2)學生視為累贅。多數學生均經歷了九年及以上的語文學習,正因為語文等文化基礎課學得不好才走上職教之路,不少學生甚至家長也認為,選擇職校就是為學技能找工作,學好專業課就行,文化課無所謂,視語文教育為累贅。(3)教師視為任務。許多教師自身也認為,職教中的語文教育就象宴席上的果點,可有可無可多可少,不必過多追究,只要幫助學生透過統考即可,加上工作任務繁重,語文教學工作令人視之為任務而非樂趣的育人工程。

二、正確認識語文教育的地位

(一)職業院校語文教育的意義

中高職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教育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它對於學生其他學科、啟發思維、開拓視野、提高思想道德與文化科學素質,形成綜合職業能力,適應今後就職崗位的需要;對於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語文能力與智力發展的關係

許多心理學家實驗證明:學習者的智力水平是能力遷移的最重要因素,而在發展學生智力的過程中,語文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智力是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而語言既是思維的載體,又是思維的工具,同時語言還有建構作用。語言與思維的關係決定了語文能力的發展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和手段,尤其是以理解為中心的閱讀能力的發展,更是智力發展的有效手段。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與發展智力的關係進行過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得出: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捨棄閱讀能力而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那就只能使學生的智力變得遲鈍,造成思維混亂。由此可見,智力水平是能力遷移的最重要因素,而語文能力又是智力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語文能力較高,表明其智力發展水平也較高,同樣也會提高其專業能力的水平。

(三)語文能力與專業能力的關係

所謂“語文能力”,是指用語言文字進行理解和表達的雙向交流的能力,是個體與他人交往時能順利完成某種語文活動所具備的必要的心理特徵的總和。語文能力是由聽、說、讀、寫四大能力構成,也叫口語交際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這個構成基於語文課程的兩個基本屬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表現在社會交際和文化傳播的工具,是個人思維和想象的工具,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人文性具有智育、美育和德育功能。而且它透過載道明理具有思想性、透過表情達意具有情意性,透過審美創美具有美感性。

1.語文能力是專業能力的基礎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語文學習天生重要”。但不少家長、學生甚至教育工作者輕視語文學習的意義,常常出現學生認字量少,閱讀理解能力弱,缺乏邏輯有序的表達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專業課的學習質量。例如,學習《金屬材料與工藝學》這門專業理論課時,部分文字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對熱處理中的淬火、退火、回火等相近概念的辨析不清、不知所云。

2.語文能力對專業能力的遷移作用

能力遷移是指一種能力對另一種能力的影響。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語文能力對其他能力具有同樣的遷移效應。他曾對初中學生成績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做過深入研究,結果顯示不少學生在小學時閱讀能力不過關,當他們面對中學的'數、理、化課程時,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閱讀過程本身上面,他們害怕把字讀錯,碰到音節多的詞就要停頓一下,根本沒有力量去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這一現象在職教學生學習專業課時經常發生。面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內容的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顯然滯後,造成專業學習和能力形成的遮蔽。可見,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是學習專業知識、形成專業能力的必要條件。

(四)語文能力與職業能力的關係

1.語文能力是職業能力形成的必備條件

職業教育要求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學習:蘊藏財富其中》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和共同做事。強調職教要“科學準備教育”和“就業準備教育”和諧發展。職業能力決定著學生的擇業、就業和發展。在資訊時代迅速到來的形勢下,從業者的職業能力,比如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等,是他們自立於社會的關鍵能力。而語文能力是學生理解複雜社會現象的必備條件,有助於增強學生把握關鍵、創造能力,是他們適應社會和工作場所變化的重要基礎。所以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社會環境下,語文能力是形成較高職業能力的必備條件。

2.語文綜合素質對職業能力發展的推動作用

愛因斯坦曾說:“用專業知識來教育人是不夠的,透過專業知識,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的確,如果一個人的專業能力很強,而職業能力很低,那麼他也是學無所用。比如有的學生專業技能過硬,但是在就業招聘的時候屢屢受挫,原因是口氣太大,要求太高,人文素質比較差,沒有體現謙遜有禮的道德風範。還有的學生在實習崗位上缺乏合作意識,在企業急需或臨時調配時缺乏主動性,這樣做的結果則是被用人單位退回;再如學生在實習崗位上缺乏心理的承受能力,在業務上沒有業績時馬上就不幹了。這些都說明學生在職業能力形成方面準備不足。

由此,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要與專業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有效對接,在語文教學的口語訓練,思維訓練,情感教育,倫理認知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他們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從而實現和諧發展、全面推進的良性迴圈。有理由相信,語文教育被正確定位之時,就是職業教育走向健康發展之時!

參考文獻

1 夏正江:教育理論哲學基礎的反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2 謝象賢:語文教育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

3 韋志成:語文學科教育學.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9

4 黃堯、劉京輝: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綜述.北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1999.7

5 人民教育編輯部:21世紀初教育新理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6 孔慶東: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方向.中國大學教學.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