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封面設計師》教學反思
一、情境匯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1、上課前用謎語激趣,提高學習熱情
用猜謎語作為課前小遊戲,並給予適當的獎勵,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他們對這節課的學習熱情也高漲了。在猜謎語遊戲的最後,用“一人身子直,右長兩個駝,頭上一隻眼,孔子家裡多。”的謎語引出“書”,自然的進入本課的學習。
2、情境匯入,明確書籍封面製作的實用性和必要性
學生大多喜歡畫畫,對美好的事物都有一定的感知和評判能力,對同齡人也能表現出更多的親切感。拿出一本畫冊,以“美麗校園”為主題,是同齡的朋友們親手繪畫,這能夠引起學生對它的關注。透過觀看,學生能很快地說出畫冊優美的地方,同時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也很快意識到要成為一本書,畫冊還缺少一個美麗、合適的封面,那樣畫冊能更吸引他們。這時候,老師自然地引入本課的課題,明確書籍封面製作的實用性和必要性,也讓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中進入“小小封面設計師”的角色扮演中。
二、範例教學,注重學生的創作體驗
1、範例教學
透過觀看範例,讓學生分析書籍封面的組成要素,對書籍封面的構成有一個總體的認識;透過觀看各種不同的書籍封面範例,分析封面的佈局方式,學生對書籍封面的結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封面的構成要素和封面的佈局方式,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創作的基礎,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這些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創作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這部分內容略顯枯燥,雖然教師製作了簡報並配合書籍例項進行講解,但學生處於接受知識的狀態,因此,教師多用問答式和學生進行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師生示範教學
在封面的製作實踐上,教師進行示範操作,學生對封面製作的步驟和方法有了感性的認識,隨後他們在製作中進行體驗。學生在嘗試製作中發現的問題,在透過教師的技巧點撥後,他們能夠很快運用這些技巧去解決問題,並且能上臺進行示範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了體驗的樂趣。
但是,學生的創作空間大了,老師也就面臨著學生完成作品步調不一致的問題,這考驗到教師對課堂的把握和應變能力,教師要全面瞭解學生完成作品的情況,並且在隨後的教學中做出適當調整,繼續引導學生完成創作。
三、小組協作,完成角色扮演
學生在一開始就被分成了小組參加本課的學習,小組學習在整個課堂中施行,教師適當地組織小組討論、小組比賽,活躍課堂,激發學生創作的激情。
1、小組討論選擇主題,確定共同目標
技術是為生活服務的,資訊科技的教學強調為工作和學習服務,當教師為畫冊“美麗校園”進行範例製作的示範時,學生的學習目標已經定在完成“封面設計師”的扮演。
當教師出示可供選擇的多個主題時,每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選擇,這符合個性的需求,但卻不利於小組學習。因此,透過小組討論,能讓小組確定一個共同目標,小組成員既有共同目標,又有相互比較的要求,這是小組學習的基礎和動力。在短時間內,各小組基本上能完成有效的討論,或協商,或投票,有小組長的`組織,也有組員的意見,這形成了小組完成任務的模式和方法,活躍了小組氣氛,以便小組進一步地合作。
但是,創作主題由教師擬定,很容易出現各小組重複選擇同一主題的情況,那麼,哪些主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該準備多少個主題合適,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策略的設計上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也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調控能力,。
2、小組競賽,共建“書香屋”,促進小組內的合作
組員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也許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矛盾,部分學生會為了讓自己的作品顯得更好,而不願意去幫助跟他製作同一主題的組員。基於這個考慮,教師在完善創作的環節以共建“書香屋“的形式組織小組間的競賽,小組競賽關係到集體榮譽,集體為先,這能減少學生因突顯自我而不顧團體合作的行為,從而促進小組內的合作。
四、師生共評,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
“說得好”,“很棒”“掌聲表揚他(她)”……在課堂的各個環節中,教師用語言對學生的回答、示範等行為進行評價,給予肯定和鼓勵,帶動全班的學習氛圍。
在學生進行嘗試製作之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初步評價,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總結下,教師才出示評價標準,而不是一開始將評價標準強加於學生。初步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讓學生能更好地修改作品。
在完成初步評價之後,學生在小組競賽的環節中,在小組協作的平臺上,完善各自的創作。在小組協作時,組員間互相提出意見,這是在小組內進行的一次評價。在成果展示交流時,教師對作品進行點評,學生也能夠用評價標準的要求來點評他人的作品,並提出有用的修改建議。
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評價,多種評價方式相互結合,貫穿於整個教學中,能讓學生聽取多方的意見,更好地完成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