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換位”後的美教學素材
生本課堂:尋求“換位”後的美!
“課堂不是教師自我表現的舞臺,不應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自己的設計為本。我們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生是怎麼學的。語文教學要走向以學生為本。”這句話是在今年的省小語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沈大安老師在會上對全體老師說的。當時就覺得甚為有理,宛然指點出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出路和正確方向,可回來一嘗試實踐,又覺得如有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和艱難。備課時在乎的還是“炫技”,上課時仍固執的不願改變已有的預設。
還記得自己曾執教二年級上冊閱讀課文《玲玲的畫》,其中我對文中出現的“端詳”一詞如何處理與把握,費了很多周章,卻買櫝還珠,忽略了最最重要的因素——設計的基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環節再現】:
1、出示第一段,指名讀
2、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學生作動作理解“端詳”
(學生作動作)
——教師隨機指著一名做的比較正確的學生說:“多聰明的孩子,看著這動作,我們明白,端詳的意思就是。。。。。。(生:看、認真的看。。。。。。)
3、聯絡上下文理解“端詳”
師:課文中也有一處寫的意思與“端詳”相同,你們能找出來嗎?看誰找的最快,就把手舉高。(生個別回答)
教師PPT隨機出示: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麼,不是很好嗎。”
師:對,眼睛真尖。(邊說邊點PPT,“仔細地看了看”變紅)把“仔細地看了看”換成“端詳”來說一說?
(生):爸爸端詳地看了看,說:“…。”
師:孩子,端詳就是仔細的看了看,這樣就重複了。在想想,應該怎麼說?
(生):爸爸端詳,說:“…。”
師:加上“一會兒“就更好了。
【痛定思痛】:
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我對“端詳”一詞的教學採用了“做動作初步感知——找找意近句子理解——換換嘗試說鞏固”的三個教學步驟,本以為對“端詳”一詞的教學應該達到滴水不漏、密不透風的紮實的教學效果,卻不想在課堂操作過程中頻頻亮起紅燈:在做動作和找句子的環節之後,我讓孩子把“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麼,不是很好嗎。”這句話中的“仔細地看了看”用“端詳”來代替,再把句子完整的說一說,結果孩子們站起來說的和我預料的大相徑庭,大部分站起來的孩子說的大同小異,都是“爸爸端詳地看了看……”任憑我如何幫助引導,孩子還是拗不過來,時間一分一秒的流失,我在著急中只能將此訓練草草收場。
杭州的柳漣老師聽完課後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低年級的教學要符合兒童的特點,特別是詞語教學要加強學生的感受,能不能更形象化。“端詳”一詞教師在處理時應體現適度,如:教師說“這麼美的畫,我們快來看看!”然後教師要用富有誇張意味的語言引導學生做動作“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然後教師很自然的小結:這樣仔細地看就叫端詳!
是的,教學應當站在學生的視角,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深入淺出,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親歷愉快的學習過程。
再一次,我接到了開課的任務,這一回我執教的是一年級上冊的《爺爺和小樹》,一個短小清新而溫情的故事,我站在上次失敗的教訓上痛定思痛,嘗試著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體驗,找尋一個孩子們樂於的學習方式,而這一次我擺脫了失敗的陰影,品嚐到輕鬆的愉悅。
【環節採擷】:
板書:爺爺(教師先寫一個“父”說:父親老了,拄上柺杖了,那是他已經變成“爺爺”了)
師:誰來甜甜的叫一叫? 你聽出了什麼?(爺爺讀輕聲)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讀一個爺爺的故事,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出示:一棵小樹
師:“棵”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指名讀 跟讀)
教師引導:仔細看“棵”,想一想畫面,你有新發現嗎?
生:因為和樹有關,所以它是木字旁。因為可能會結果子,所以右邊有個果字。
師:看來漢字的偏旁(部件)和它的意思有關係,這可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出示其他生字: 暖和 火熱
師:自己讀讀,你又發現什麼有趣的事情啦?選一個字說。
生(陳安可):這個“熱”字的四點就像火,有個小朋友手拿著肉丸子在火上烤,肉丸子好熱啊。/soft/
生(葉帥男):太陽光照射下來,覺得很暖和,所以暖字是日字旁。
……
【點滴感悟】:
果然,低段的教學無時不刻充滿著感性的形象的色彩,這種色彩充滿著一種暖暖的幸福感,教學時我盡力地靠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需要,為了學生的發展,我努力去經營、去實踐“生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識字的奧秘,瞭解學習是怎麼一回事。於是,在原來的隨文識字過程中,我利用“棵、暖、熱”的教學,設計孩子自主的學習活動,積極引導他們觀察發現,讓其說說藏在漢字裡有趣的事,進而明白有些漢字的偏旁和字義有聯絡。給孩子提供一個舞臺,孩子就會創造精彩。果不其然,課上有的孩子說:因為棵和樹有關,所以它是木字旁。有的孩子說:熱字的四點底就像是火在下面燒,有個小朋友手拿肉丸子在火上烤,肉丸子覺得很熱……孩子充滿靈性的話語不斷在課堂中生成、碰撞,進而激發了更新的靈感。教師利用圖畫、活動等與之相關的景象匯入、發散,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這樣的教學確實收到實效。
於是乎,我這樣提出自己的疑問:生本課堂,我們應該怎樣踐行漸遠?讓我們回讀專家的箴言,在他們高屋建瓴的語言中去悟尋生本課堂的真諦。
一、針對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教學。
學習一個文字,我們要思考:學生的原有基礎是什麼,哪些事學生已經知道的,不需要我們再講、再問。
學習一個文字,我們還要思考:學生的需求是什麼,有什麼困難,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錯誤,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
二、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個階段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見好就收;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變策略,努力達成目標,這就是一個好教師應有的“課感”。
把課堂的舞臺讓給孩子,讓課堂成為孩子發展的廣闊天地。學生學習的潛力很大,教師的“示弱”是為了讓學生“逞強”,我們老師該裝傻時要裝傻。
生本教育的創始人,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思若在他的專著《教育走向生本》中引用了印度教育家奧修的一句話“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 不是嗎?當鞋合腳時,腳就處於“忘我”狀態,讓我們感覺不到腳的存在。同樣,當我們的教學適合兒童時,我們就會看到,他們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我,這時他們的潛能被調動起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而這應是生本課堂的永遠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