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農機推廣對農業生產的意義農科論文

農機推廣對農業生產的意義農科論文

隨著近代西方工業革命的進行,畜力和機引農具的出現,誕生了近代農業;先進的大型拖拉機和農業機械的應用,有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機械作為先進農業生產工具,在農業生產力中是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同時它也歷來是衡量農業發展水平、反映農業現代化程序的重要標誌,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這一點已經被髮達國家和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實踐所證實。農業機械在農業發展中和農業現代化程序中的重要地位。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勞動條件

我國農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這巨大的成效中,除了採用良種、合理施用化肥及應用科學灌溉技術外,使用農業機械替代人畜力進行農業生產,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又一重要原因。採用機械化作業,可大大提高作業效率。例如:耕地作業,用1個壯勞力和1頭役畜,即使工作10 h/d,其作業量也不足0.50 hm2;若採用1臺40 kw拖拉機與鏵式犁配套作業,可作業5.00 hm2/d,生產效率提高10倍,目前比較先進的大型耕地作業機組,作業量將超過60.00 hm2/d,效率是人工的100倍以上;插秧作業,對比較熟練的農民,作業量僅有0.06 hm2/d,採用插秧機作業可插秧4.00~5.00 hm2/d,作業效率提高60~70倍;對收穫機械而言,人工用鐮刀收割,充其量不過0.10 hm2,其中還不包括脫粒、清選等作業專案,大型聯合收穫機可收穫小麥100.00 hm2/d以上,同時可完成全部收穫作業工序,效率可提高上千倍。至2000年美國勞均年產糧食113 603 kg,棉花1 120 kg,肉類12 435 kg,牛奶25 208 kg和雞蛋1 656 kg,比1910年(1910年為美國農機化初期)分別增長了12.6、5.0、25.8、10.8倍和14.0倍。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而且,可大幅度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徹底改變,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存狀況。農業機械的使用從建國初期單純的耕作和運輸機械,發展到今天的種(播)、收、加工等各個環節的機械,農機化服務也從原來的農業產中,擴充套件到產前和產後,農業機械化作業貫穿於農業、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業現代化程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1]。

2 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

農業機械化是保護和恢復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應用機械深耕能打破舊犁淺耕形成的犁底層,疏鬆土壤,加深耕作層,把地表的雜草、作物的殘體埋到底層,腐爛後,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耕後可以把農家肥均勻地混合到耕層中,擴大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動範圍,從而改善耕作層的水、肥、氣、熱條件。同時,還有保土保肥作用,可消滅部分在淺層土壤中越冬的害蟲,減少蟲害,促進農作物增產。先進國家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達到了70.0%,機械化作業與人工作業比較,增產幅度在5.0%~10.0%。由於生產效率的提高,可以保證農時,減少土地的空閒時間,提高土地的複種指數;先進的農業裝備為保護性耕作技術、化肥深施技術、節水灌溉技術、高效施藥技術等提供技術保障,可大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例如,667 m2經過大型多功能播種機種植的玉米,其產量比人工種植的產量要高出1/5。

3 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農業機械是實施農業科技的載體,機械作業透過各個農機作業環節對各種勞動物件施加作用,就能實現精耕細作,為農民節本增效i如採用水稻旱床盤育秧技術,可節省稻種30.0%以上;採用小麥精量播種技術,1.00 hm2可節約種子45婦以上j比常規播量減少i/3-i/2;使用農業機械還可以減少糧食損失,如穀物收穫,採用傳統的人工收穫,割、堆、捆、運、脫、揚場等工序複雜,損失量大,總損失高達6.8%~10.0%,而應用聯合收割機一次可完成割、脫、揚清選等工序,免去推、捆、運等環節,總損失只有1.5%~2.5%;利用機械化灌溉技術和節水設施,實施噴灌、滴灌、滲灌等,可節約農業用水50.0%,對緩解水資源緊張有著積極的意義;機械化的農產品加工、乾燥、貯存等,可以減少穀物和果實腐爛變質損失,提高農產品品質。農業機械化的推廣使得農民減少成本投入,增加農產品的畜力和品質,獲得良好的收益;同時,擁有農業機械的農民也從農機服務獲得了豐厚的報酬,2004年全國僅農機作業服務收入就達到了2 096.6億元。農業機械的應用,減少了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為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和二、三產業轉移提供了條件,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途徑。農民透過使用農業機械,改善勞動條件,增加收入,更新思想觀念,促進科學技術推廣普及,農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例如,自國家對農機購買實施補貼政策以來,許多農民透過補貼購買了大型農業機械,透過生產經營,不僅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且推動農村機械化程度,增加了農民收入[2]。

4 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現在,在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環節,都能看到農機在發揮著作用。從生產資料的準備,到農業生產出產品的全過程,產品的加工增值、貯藏、運輸、銷售等,都離不開農業機械。農機改變了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的小農經營模式。農業規模在擴大,生產在集中,作業在統一,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作業,統一質量標準,統一訂單,統一銷售,增強了農業抵禦市場風浪的能力。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助推器和先決條件。例如,在我國一些平原地區,許多農戶透過組建農村生產合作社的方式,集資購買大型農業機械,並統一,集中使用,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促進了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5 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又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洪災、旱災、颱風等屢屢侵襲,每年有35.0%~50.0%的農田遭遇旱澇等災害。如遇到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就會影響到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給國民經濟造成損失。使用農業機械化,就可以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等對農業生產產生的危害,抵禦人畜力所不能抗拒的自然災害,保障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如,當遭遇洪災和旱災,透過農業機械投入到抗災救災,可及時深入災區第一線開展抽水排澇、抗旱、灌溉農田,確保人畜飲水,緩解災情,發揮農業機械抗災救災主力軍作用。農業機械已成為農業部門應對農業生產危機,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區域性地位旱澇災害多發,如2009年我國華北平原農業主產區發生大旱,如不是發揮大型農業機械的解旱作用,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

總之,農業機械對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改變傳統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當前我國只有大力普及農業機械化,才能做好三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