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說課稿範文
一、設計理念
新 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基於課改理念,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透過“目 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技能,培養科學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物的特徵,一是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節是在前一節認識了生物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對我們身邊的生物進行實地調查。旨在透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瞭解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共同特徵。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透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初一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三、教學規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明確調查的目的後,小組進行實地調查,最後進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透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 教學策略
本節課是一節調查課。在調查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什麼是調查?怎樣開展調查?調查的目的是什麼?然後針對調查的目的小組確定調查物件、調查範圍、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表,然後小組分頭進行調查、記錄,撰寫調查報告,最後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學重點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 教學難點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環境;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 教學方法
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 課前準備:準備筆、本、放大鏡、照相機等。
* 匯入:
一 個好的導言是決定學生能否上好課這節課的關鍵。所以,我透過媒體播放圖片並配以解說:“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種生物,它們與人類朝夕相處。有些是我們 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雞;看家護院的愛犬;陽臺上五顏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卻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為了更好地瞭解它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次調查。” 透過身邊熟悉的生物讓學生感到親切,同時又引起了學生的好奇:什麼生物我還沒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
*目標引領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分析出什麼是調查?然後讓小組討論制定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調查時應注意些什麼?設計出調查表。
* 自主學習
帶著目標,小組學生根據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明確什麼是調查。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設計出調查表並與書上的方法步驟相比較,確定本組的調查目標和方法。
這種學生自己選擇調查方案,並設計實施的做法,有利於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 實地調查
各小組根據本組制定的調查目標和方法進行實地調查。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學生注意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並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群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學生注意對生物資源的愛護。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群管理員請教。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學生注意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遇到不會的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4. 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5. 各組同學共同整理資料,對生物進行歸類、書寫調查報告。
* 展示、交流調查報告,進行反饋。
1、各組製作出PPT課件進行展示,並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並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選擇2—3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沒有原本常見的生物現在不見了?
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並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保護生物資源的教育。
* 總結調查的意義
透過調查,學生學會了調查的一般方法,會做調查記錄;對所知道的生物能夠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了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的教育,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 技能訓練
對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觀察它們的不同之處。透過觀察圖片,找出馬與驢在外形上的不同之處;馬與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 課堂延伸
請同學們課下完成一篇校園(或社群、農田)生物的調查報告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必須從認識身邊的生物做起,這節課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再認識平時已經熟悉的校園裡和校園裡的生物,並作調查,可以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渴望,也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學好生物學教育的契機,並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透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初一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透過調查可以熟悉身邊的生物,瞭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2)能力目標: 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生透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3.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4.教學難點:
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
2.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5.課前準備:
1.教師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範圍,瞭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指導學生設計調查方案。
2.學生準備好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二、說教法:
本節課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啟發為主,從具體事例入手,引導學生討論怎樣開展調查。
三、說學法:
本節課運用了探究、自主、合作、激勵學習的方式,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動物、植物,它們與我們朝夕相處。有些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比如:生長在花壇中的牡丹、月季、芍藥,校園中的鴿子,花叢中飛舞的蜜蜂、蝴蝶。但是還有一些卻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為了更好地認識它們、瞭解它們,讓我們一起做一次調查。板書: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二)學習新知
教師引導:什麼是調查呢?其實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我們在制定某些法令、法規或政策時都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那麼這些依據從何而來呢?這就需要進行調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作為被調查的物件,大家回憶並討論交流,你們都被作了哪些調查? 有:人口普查;每天有多少零花錢;每年收多少壓歲錢;對老師的滿意程度;亂收費問題。
教師繼續引導,這些都是調查,正是有了這些科學的調查,才使我們在寫論文或做出某些決定時有了依據,更具有了說服力。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的目的和調查物件,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下面我們就以人口普查為例,討論一下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下面請同學們說說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問我家有幾口人?都是誰?叫什麼名字?幾個男的幾個女的?多大年齡了?幹什麼工作?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就是人口普查的基本過程。那麼,大家討論一下,透過這樣的調查,我們可以得到一些什麼樣的結果。1、知道我們國家的人口數量。 2、性別比例。 3、各年齡段的人口數量。4、各民族有多少人?
教師總結:由此可見我們明確了調查目的和調查物件,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就能夠得到科學真實的調查結果。
下面我們也來做一次調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由於我們的調查範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物件作為樣本,樣本具有代表性,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例如,調查臨汾市初一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不可能到各個縣區去逐個調查,只要在各縣區選取一兩所有代表性的學校進行調查就可以了。下面,我們就根據我們的居住範圍來分組,住校的為一組,對校園的生物進行調查;附近農村的為一組,調查農田的生物;在鋼廠附近的為一組,對鋼廠區的生物進行調查;市區的學生分為一組,對所在社群的生物進行調查。下面各組同學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表格(作為重點),路線,看哪個組的方案最好,表格最完善,路線設計最合理。
各組進行討論並且進行分工,選取組長。然後各組彙報自己的調查方案,展示調查表格,確定調查的路線。
教師總結:各組的表格都設計的比較好,路線也比較合理,但選在馬路邊的有一定的危險性,要確保安全。另外,大家再討論一下,在調查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全組同學要集體行動,要有集體主義精神,不要一個人單獨行動,尤其不要到偏僻的地方去。
2.要愛護生物不要採摘花木,不要掏鳥卵,不要打雛鳥,不要捕捉小動物。
3.不要爬高,不要下水,注意安全。
4.同學之間分工明確,管記錄的管好記錄,集體彙總統計,寫好調查報告。
5.不要貪玩,要仔細觀察,不能只見大樹,看不見小草,只見樹上的鳥,看不見樹皮上的毛毛蟲。
下面老師再強調幾個問題
1、 調查表格可以參考課本第8頁,若有更獨特的設計表格那更好,調查完後,我們要在全班把成果展示一下。各組同學先彙總一下,一共調查了多少生物?其中植物有多少?動物有多少?其它生物有多少?並說說它們與人類的關係。
2、 在你調查的生物中任選用2∽3種,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哪些不同?
3、寫出調查報告,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天氣、調查路線,所見生物的種類、數量和生活環境等。
4、調查中遇到的問題和體會等下節課進行交流評價。最後,再強調一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課堂小結
調查是一項科學的工作,對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歡它,都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比如有的女同學害怕小蟲子,一看到就躲的遠遠的。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要有科學的探索精神。不能僅憑個人的好惡取捨,我們要對見到的每一種生物都要認真的觀察,如實記錄。
(四)鞏固練習
這裡是小亮在校園中調查時記錄的生物名稱:松樹、楊樹、鼠婦、螞蟻、榆樹、蚊子、蒼蠅、柳樹、菊花、麻雀、蟬、冬青、山桃、小鳥、狗尾草、蒲公英、苔蘚、玫瑰,請你幫他分成兩類(動物與植物),並說明理由。
(五)課後作業
1、 寫一份調查後的小論文或感受。
調查全年級同學的身高,並與全市初一學生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