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聯絡的生物界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材《密切聯絡的生物界》一課,是研究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絡的。教學中,我大膽嘗試引入了大量的遊戲活動。下面就是其中的一個課堂教學片斷:
在認識了食物網之後,我加入了一個遊戲活動:讓學生們扮演不同的動物角色(有兔子、狐狸、狼) ,用紙條代表青草,不過這些“青草”有的被噴灑了殺蟲劑。學生們聽口令玩“誰吃誰”的遊戲。
遊戲開始了,你看,孩子們早已把自己融入了所扮演的動物角色中。小兔子被天敵捕獲時眼神中的驚恐與無奈;狐狸既想去抓獵物,又要提防成為狼的獵物,所以它東瞅西看;狼雖然強大,但是它的食物中滲入了毒素,被宣判殘疾或死亡時是那樣地吃驚與沮喪。孩子們對生命鏈條中動物的遭遇已然透過生動的表情展現在大家面前,相信他們也能透過角色扮演感受到動物的心情。
(遊戲結束後師生、生生對話) ……
師:看來,導致狼,甚至人中毒的罪魁禍首是誰呀?
生1 :是青草。
生2 :不對,是殺蟲劑(很多同學都表示贊成)
生3 :不對,我覺得罪魁禍首還是人。
師:哦?講講你的理由?
生3 :青草上的殺蟲劑應該是人噴灑上去的,為了消滅草上的害蟲,而不是草生來就有的。所以還是人害了狼,也傷害了人自己。
師:你能這樣分析,很了不起,問一問同學們同意嗎?
(學生們點頭同意)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遊戲的名稱是“誰吃誰”,大家認為究竟是誰吃了誰呢?
生 4 :我認為是人吃人。因為雖然人沒有直接去吃人,但由於人們往草上噴灑了殺蟲劑,使得殺蟲劑留在了很多動物的身體裡,最後人也遭殃了,所以最後還是人吃了人。
眾生:對,就是這樣的。
至此,所有的孩子都安靜下來,個個變得神情嚴肅,可能他們剛剛從那個被汙染的食物鏈中體會到了物種的滅絕和必然的消失。已經透過扮演的'角色深切地感受到了生物鏈破壞給人類帶來的悲哀。孩子有豐富的想像力,聯想幫助他們思考人類的命運。而這種思考不是無源之水,更不是無本之木,它是人與自然最直接聯絡的記錄。每個人都被牢牢地系在大自然生物鏈條之上,只是站在人的立場看,人是整個鏈條的最後一環而已。
反思:
科學課新課程評價標準要求在對學生科學學習的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在進行科學課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科學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個性和情感的變化。引領他們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透過自身的情感經歷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在生活、學習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遊戲--體驗,對話--生成,這樣的課堂以最生動的語言讓孩子懂得了人與萬物的關係,也讓課堂時時閃爍智慧的靈光。
在遊戲中孩子們可以獲得與現實完全不同的體驗。在現實中,一隻狼死了,或著是兔子死了,或著是稻草被汙染了,我們都不會感到驚訝和悲哀,因為它不能直接地威脅人的命運。可遊戲濃縮並強化了人與萬物的本質聯絡,誇張地再現了最終的結局。
在這個食物鏈遊戲裡,扮演任何一個角色的孩子,都能體會和領悟到人類的悲劇。孩子們也就更主動地想方設法來拯救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活環境,他們對待環境的態度也在遊戲中得到了提升,他們的人格素養也從這兒打下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