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聽趙志祥老師執教《鹿和狼的故事》有感

聽趙志祥老師執教《鹿和狼的故事》有感範文

福建省特級教師協會在福州錢塘小學舉辦“全國小學語文名師海西行”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我有幸參加,聽了八位教師的課及趙志祥老師執教的《鹿和狼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在趙老師執教的《鹿和狼的故事》一課中,我感受了趙教師那無厘頭的教學風格及他那種沒有規律就是規律;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學生語文素養好,你的教學方法就是好的);只要孩子們喜歡他就快樂的教學理念,他的課生動幽默,輕鬆愉快,跳躍式的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詞語訓練 從淺至深

趙志祥老師在教學中抓住以下這些詞語進行多元化的滲透教學。首先老師投影一組詞語,但詞語並不完整。老師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在課文裡找出這些詞語,並將這些詞語補充完整。再用這些詞語概括某一段課文,得出森林原本“松杉蔥鬱”的,但後來卻“面目全非”。再用“兇惡殘忍”的狼和“美麗善良”的鹿進行對比。以達褒貶分類,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非判斷能力,善惡標準等。這樣的從淺到深的'步步推進,理解,使祖國的語言美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學生覺得祖國語言並不難掌握,而且很有趣,很可以變化。這就是語文課的價值體現。

例: 松(杉)蔥鬱 生(機)勃勃 面目全(非)

難逃(厄)運 森林(毀)滅 生態(災)難

兇惡殘(忍) 一命(嗚)呼 美麗(善)良

二、圖文結合,合理想象

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和蒐集的森林美景圖,指引學生依循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一方面是森林蔥鬱,鹿群嬉戲,它們有吃有喝,活潑美麗;另一方面是惡狼兇殘,消除了疾病流行的隱患,鹿群防備,鍛鍊了它們的奔跑能力。學生充分認識到鹿和狼共處於有機統一的美好環境中,為下面作對比巧妙鋪墊。學生仔細觀察了森林蕭條圖,觸景生情,很好地想象出了鹿群在痛苦地嗟嘆,在垂死掙扎的情景,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節好的語文課,就是可以使學生有想象的空間,從自己心裡感受到作者的心裡,並有再昇華,這也就是一節語文課的價值。

三、辯論善惡 以求至善

學語文教學要簡化教材,淡化、摒棄對句子、課文內容的分析和深層挖掘,不求甚解。小學生缺乏求甚解的認知基礎,他們的思維特徵不需要求甚解,小學語文學習的特點是重在積累,而非理解。在《鹿和狼的故事》教學中,趙老師並沒去分析課文的內容,甚至於那些通常被老師們認為是重點的、難懂的詞句,到底是什麼意思,趙老師一個都沒有解釋。他只是讓孩子們提出觀點:“鹿和狼哪一個是兇惡殘忍的,哪一個是美麗善良的?”志圍繞“功臣”和“禍首”這一突破點,啟發學生緊密結合課文描寫,從中找出兩組鮮明對比之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緣由,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互相辯論。老師在引導中提出:可不可以把“兇惡殘忍”用在鹿的身上?把“美麗善良”用在狼的身上?有學生說行,是鹿糟蹋了森林。有學生說不行,是狼糟蹋了森林。有學生說都不是,狼吃鹿是一種天性,沒有得吃,狼就會滅絕。鹿吃樹皮和樹葉,也是天性。在辯論中充分認識到了“功臣”和“禍首”的真正內涵。在“兇惡”和“善良”中體現自然的規律。再透過充分的品讀,不僅有助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緯度目標的達成,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更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緯度的目標,更好地實踐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育學生的真善美,就是語文課的作用,就是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