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讀《兒童文化與兒童教育》有感

讀《兒童文化與兒童教育》有感900字

寒假接到讀書任務,就是再怎麼心不甘情不願,終究還是把書捧了起來。翻開書本,首先在目錄裡找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當第一行“兒童是誰”四個字映入我眼簾的時候,我心想,和孩子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難道還不知道兒童是誰呀。可是,當“兒童是自然之子”這幾個字映入我眼簾的時候,卻讓我頓感新奇。

書中提到:人,尤其是兒童,與自然具有同一與統一的辨證關係。兒童是自然的造化,是宇宙進化歷史的產物,因而可以稱兒童是自然之子,又可以稱其為歷史之子。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老早就認識了這一點,他說:“我們教師們與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嬌嫩、最精細和最敏感的東西,是小孩子的大腦。當你想到大腦時,就要想象這是一朵掛著露珠的嬌嫩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需要多麼小心謹慎。我們時時刻刻需要的正是這種審慎的態度:因為我們接觸的是自然界最精細、最嬌嫩的東西——正在成長的`有機體身上會思維的物質。”

我看了以後,很受震動,是呀,我們的孩子就像自然界中的嫩芽,需要我們悉心的呵護,千萬不能因為我們的粗暴和草率而傷害了一個孩子幼小、純潔的心靈。記得有一次放學後,孩子們排著隊來到幼兒園大門口等候家長來接,有一個班的孩子做了手工製作,都開心地拿在手裡,相互還在不斷議論著自己的大作,這時有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媽媽來接了,一邊興高采烈的奔到媽媽跟前,一邊舉起手裡的作品向媽媽炫耀,可是這媽媽只瞟了一眼,說:“看看你的做的是什麼呀,難看死了,你肯定做的時候不認真吧,人家小朋友就比你做得好……”媽媽的話還沒有說完,孩子的情緒已經是一百八十度的跌落,耷拉著腦袋,一臉沮喪。我想,也許這個孩子以後對手工製作再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興趣,也許媽媽只是不經意的一句話,她可能不知道這句話也許會毀掉了自己孩子學習、鍛鍊的熱情,最終耽誤的是自己的孩子。

其實在我們現實教育中,家長對教育的認識與態度真可謂是千姿百態,有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真正需要和興趣認識不到和重視不夠,使得孩子那多彩的世界備受壓抑,給本來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抹上了陰影,失去了快樂。書中說,兒童的受壓抑,實際上就是人性受到了冷遇或折磨。面對現實中的現象,進一步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是否也居高臨下地看待我們的孩子呢?是否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獨特世界呢?希望自己帶著想這些問題指導自己今後的工作,來悉心呵護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