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二元一次方程課後反思

二元一次方程課後反思

在學校組織的“每人一節彙報課”教研活動中,我聽了本組每位教師的課,也參加了評課活動。在相互交流與探討中,我學到了許多值得肯定的經驗,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感覺數學的應用性

數學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可以說,在每一個行業,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用到數學。因此,只有在教學時進行必要的現實聯絡,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上來,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讓他們認為這是一門十分有用的學科,這樣他們才能一直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來學習數學。某位教師在上《二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節時,她並不是直接教授課本上的內容,而是先拋給學生一個“分鋼筆”的問題。她告訴學生,辦公室的幾位老師一起買了一袋鋼筆,鋼筆總數是多少不知道,但是如果每個老師分3支筆,那就多出2支;如果每個老師分4支,又還差3支。然後要求學生幫助老師算出一共有多少支鋼筆,又有多少個老師。由於這個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所以對於解決問題的熱情都很高漲,但是他們事先都沒有接觸過“二元一次方程”,所以一個個無不是困難重重。因此,這個老師就十分自然得引入了《二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節的課程內容,透過列舉二元一次方程解決了“分鋼筆”的問題。而在這位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們也都聽得很認真。 因此,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緊密的聯絡起來,無疑能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應用能力的提升又會更加激發出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從而形成良性迴圈。

二、動手實踐,讓學生能體驗數學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變抽象為具體,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實現有效學習。讓學生在親歷中獲得知識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中,多數老師都會採用演示法引導學生學習新知,但還是老師講的多,動得多,往往沒有留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而一位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先是指導學生畫出一個底20釐米,高10釐米的平行四邊形,用剪刀剪下。然後提出能否把這個平行四邊形轉換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接著是學生的小組合作與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引導、合作,沒有太多的示範和言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就發現每人手中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他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但能拼成相同的長方形,對知識有了深層的感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因此,在數學的學習活動中,老師應當轉變角色,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動手操作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寬容的氛圍中探索新知、樹立信心,感受數學的魅力,以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三、關注個體差異,增強學生學數學的信心

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瞭解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係,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徵。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和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的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努力改正、爭取進步,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組:①x+=7②3x+=17,大部分學生把兩個方程相減先消去,有一位同學卻想出先把第二個方程變化為2x+(x+)=17,再由第一個方程x+=7代入得2x+7=17。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否定學生。當學生在學習上哪怕是點滴進步也要給予熱情鼓勵。不同的學生表達語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嚴密,我們都應積極鼓勵加以引導,逐步嚴密化。讓學生創設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自己學習的熱情,享受數學學習的“成功樂趣”。 關注差異,鼓勵不同的學習歷程,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思考,並結合自己的特色和學校學生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