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論文
教育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凸顯,本研究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物件的特性分析入手,結合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已有研究成果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的現狀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看法和建議。
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物件的特性分析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對症下藥,就必須細緻分析大學生物件特徵。為此,下面從國別差異、當前環境和歷史文化影響、大學生與職員、學歷水平等方面分析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物件的特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國別差異比較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起步晚,職業規劃教育處於初級水平。首先,發達國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始於基礎教育階段,大學生專業學習與自身的興趣、職業理想、職業目標關聯性大;而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很少有開始於大學教育前的,多數入學專業選擇與興趣無關,純粹為了升學、盲從選擇專業、父母、老師意願等造成了對自己所學不感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對未來茫然。其次,發達國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系統性、專業性、多樣性,我國目前很多高校沒有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教育內容,即使有也是淺嘗輒止,處於初級水平。
大學生與職員差異比較職業生涯規劃最初起源於企業,針對企業員工培訓。企業員工培訓多是為了讓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目標相一致,同時對部分員工崗位作出調整,員工又在其崗位上具有實踐經歷,因此,能夠更清晰地判斷員工的職業潛能,生涯目標更為明確,發展路徑更為具體。而大學生是準職業者。大學階段的學習是為職業發展做準備,大學生活要經歷飛速成長,其人生觀、價值觀、能力、素養等變化與否和變化程度不一,大學生沒有長時間的.工作經驗,所以大學生更具有可塑性,職業發展更具有不確定性特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體現變動性,也更需注重引導性。
受教育水平差異比較與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相比,大學生是知識文化掌握較多者,更有理想和抱負,綜合素質高,肩負的社會責任大,大學生是知識文化、能力素質較高的勞動者。所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把大學生的人生理想、社會發展,大學生的個人現狀和社會形勢結合起來,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兼顧。
關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幾點思考意見把握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物件的特殊性,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結合相關研究成果,下面提出當前或者今後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幾點建議。
職業生涯規劃不能等同於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屬於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部分,大學生就業只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階段性目標,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涵蓋的範圍、內容更多。其包括自我認知、認識社會環境、確立畢業時就業和生涯長期發展目標,制定詳細、具體可行性計劃,如何為職業做準備(大學學習生活安排)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是就業集訓班,也不是大學後教育訓練營,應該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且是一個動態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學習、發展的引領作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不背離大學之精神和大學教育的目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既要規劃大學生的生存道路,更要規劃大學生的人生目標,發揮引領學生成長的作用,對學生學習起嚮導作用。千萬不可把大學變為技術培訓堂,大學教育變為考證教育。每個老師都要發揮引領學生成長的作用,並教會學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是全體教師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特別培養大學生幾個意識和幾方面的能力。意識包括生存意識、發展意識、創造意識、健康意識;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認知能力、認識環境的能力、抉擇能力、計劃能力、學習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增加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崗位勝任力特徵分析等,培養大學生了解社會和職業的能力,需要指導學生透過多種途徑,如深入調查、躬身實踐,社會階層有關的書本學習等。從而結合自身特色,知己知彼,然後確定職業目標,並做就業學習準備。
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建設透過梳理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和培養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引領作用,認為專業化的任課教師應具備以下要求:(1)擁有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理論知識背景;(2)瞭解社會、對社會形勢有準確的把握,並能夠指導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實踐的能力;(3)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強,能夠靈活處理課堂;(4)個別指導學生成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