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蔣建榮談大學生職業規劃
大學生要對自己百分之百負責任
南開大學職業生涯規劃中心副主任蔣建榮談大學生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與大學生
記者:有人說職業規劃應該提前在高中選報專業甚至童年時候就開始,如今上了大學,專業已經定了,思想性格也已成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已基本定型,這個時候他們能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嗎,即使接受,這個時候再開始規劃不晚嗎?
蔣建榮:這個假設不成立。我們每個人在童年就有職業規劃,只不過沒有從這個角度切入,比如幼兒園的老師會問小朋友:“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小學的時候,老師也會讓學生寫作文《我的理想》,其實這就是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發動。
中國的學生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進入大學後由於種種原因,專業也往往不是其興趣所
在,這就為職業規劃提供了較大的空間。職業規劃師和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於,在可能的範圍內提升其職業興趣,使其真正做一份事業,而不只是把工作當作餬口的差事,職業規劃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大學生的價值觀並未定型,可塑性較強,如果說他們過去習慣於按照師長的要求,滿足於完成任務的話,進入大學,他們就有了足夠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這時需要學校做出引導。南開大學從06年的入學通知書為新生布置作業就是促使學生開始做職業規劃,從整個教育的連續性出發,我們希望幼兒園的老師和小學教師在請學生談理想的時候,不再是無意識的發問,而是有意識的引導,不再關注外部評價,而是關注學生的成長。
因為就業壓力的客觀存在,我每年開學都會對學生做調查,學生還是接受職業規劃理念的。今年我們從學生職業方向的確認角度來對入學教育進行評估,除了一個學生表示想一直讀書以外,其他的學生都有就業的考慮。學生對理想生活的描述不盡相同,不過有投機取巧的傾向,甚至有價值觀的扭曲,比如有學生說:“不惜重金賄賂官員我要當人大代表”。職業規劃是學生的顯性需要,我們要做的是使他們認識到其隱性的價值。
記者:有人說成功人士沒有人是靠職業規劃師規劃出來的,或者是靠職業諮詢師解答出來的,您怎樣反駁這種觀點?
蔣建榮:首先,職業規劃師的作用不是代替誰來做規劃,而是指導、支援他們找到發展方向,支援他們做努力。因為職業規劃師掌握了專業理論和技術,能幫對方挖掘出自己的東西,幫他清晰自己,在由諮詢者本人設定目標後,支援他做計劃,支援他行動。我們也相信,規劃只有是自己做出的,才有動力。對於大學生來說,職業規劃的實施有延遲性,所以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的作用是幫助大學生找一個方向,並用一個目標群來支援,使他們朝既定的方向積極準備。其次,成功的人雖然不一定做過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得到過規劃師的`幫助,但他們一定是有自己清晰的發展目標並且能堅定地執行的人。要獲得成功,僅有一個合理的規劃遠遠不夠,它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個人的行動力、潛質、智力、情商起很大作用,此外,還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等宏觀形勢和政策的影響。所以,有了職業規劃不一定會取得成功,但是沒有規劃,得過且過,就一定不會成功,它會增加成功的機率。
記者:對大學生來說,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是什麼?
蔣建榮:大學更多的應是大學生涯規劃,即如何過好四年的大學生活。大學生首先應該有職業意識,明確我上大學是為了什麼?是因為上了小學、中學然後自然而然就應該上大學?還是父母希望我上大學所以我就來了?上大學為了讓自己快樂?為了找一個好工作?我們在給學生的入學通知書上給學生留一份實踐作業就是為了讓學生提早認知職業社會,這是一個知彼的過程。在大二暑假的時候,大學生應該對職業環境和職位進行探索,發現自己更適合做什麼。到了大三就有了分化,有的人要考研,有的人要出國,等等,這就是另外一個系統。真正的職業規劃是走出大學後,所以我們南開大學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是在學生畢業後延遲半年,進行跟蹤指導。
記者:大學生如何進行學業生涯規劃?您能否舉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蔣建榮:首先要了解學習環境,包括瞭解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每一門課程的價值所在,需要提升什麼能力。方法就是找老師諮詢,聽團隊講座。其次,要了解校園對個人能力的提升有哪些支援,社團是一個途徑,但是我覺得太慢,我計劃在南開大學成立學生職業培訓學校,系統地、科學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再次,瞭解大學裡的紅燈、黃燈、綠燈是哪些,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什麼是可以做的。比如上課要穿正裝、開會時要保持肅靜,考察的是正規狀態下的素質,而宿舍整潔的保持體現的是休閒的職業素質,一個宿舍衛生一塌糊塗的人他的辦公桌也一定不會整潔,他的工作也一定不會井井有條。因此,要時刻注意自己素質的培養。最後,要儘早探索自己的職業方向。瞭解自己,知道我要具備什麼才能做我喜歡做的東西,我怎麼樣擠時間學習,我怎樣一步步提升能力,透過制定和實施計劃來實現由現實的我向理想的我的轉變,此外,還要分階段地,利用能協調出來的時間去體驗職業。理論上能開飛機的人很多,但真正能開的就不多了,因此,體驗職業很重要,這不是社會實踐,而是一種職位實踐,一開始可以做助理,打雜也沒關係,逐漸你就可以幫助處理一些事務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你就是適合崗位的人了。
畢業生要加強責任意識
記者:學生畢業後,在校期間形成的哪些文化行為和價值觀會給工作帶來阻力,也就是說畢業生要適應社會、適應工作,需要從哪些方面做出調整?
蔣建榮:大學生走上社會,第一不要拿著自己的標準去套外界,要仔細觀察,然後儘快融入職業環境,要認同組織文化、組織的價值觀,只要不牽涉到道德和法律,就可以遵從。森林就是森林,森林變不成大海。你可以保持自己的“個性”,可以堅持自己,但那是在個人生活時,而不是在職業生活中,況且,你不能保證你的觀點就是百分之百正確與合理。第二,要養成立刻行動的習慣,形成行動力。要從過去的“準備瞄準發射”變成“準備發射瞄準”。腳踏實地幹好你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積蓄能量,機會來了,你就可以“只有我放棄的機會,沒有我抓不住的機會”。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為自己的職業行為負責任。不是“我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是“我是來鍛鍊的”而是“我是來做事的”,改變在校園裡養成的做事隨意的習慣,而要適應企業規範性強的特點。不少同學走上社會之後,會把老闆當作教授,會把偶爾遲到、上班時間打私人電話看成小事,自己犯了錯誤不是拒不承認就是尋找藉口,並覺得上司應該像長輩對待晚輩、教授對待學生一樣寬容自己,其實都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為什麼別人應該原諒你,為什麼你不能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任?一直以來,學校給大學生包得太多,社會對大學生太過寬容,這些都不利於人才的培養。大學生自己,從現在開始,為你的一切行為負責任。
記者: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蔣建榮:走上工作崗位後,無論怎樣,大學生都要把這個工作當作自己喜歡的來做,如果做不到喜歡,那麼即使做一天,也要當作要做一輩子,去愛這個工作,不要抱怨。當初簽訂合同的時候,你已經承諾,已經接受了工作條件、工作任務,而一旦開始工作後,很多新人就會忘掉自己當初的承諾,就會抱怨。不要抱怨,你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個崗位,標準就是不可替代,先做到你的不可或缺,其次,你要有共贏的心態,要帶領團隊共同前進,培養接班人,這樣你才可能放心地並且有機會承擔其他工作。你能力很強,又有很強的社會支援的話,你會成長得更快。
按照程社民先生的理論,內職業生涯發展了你會獲得快樂,而且相應地外職業生涯也會發展,薪水、晉升這些都會隨之而來。因此,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的基本素質,其次要有負責任的態度。
女大學生求職難不是歧視
記者:江蘇省婦聯的一個專題調研顯示,80%的女大學生表示自己曾在求職過程中遭遇性別歧視,有34.3%的女生有過多次被拒經歷。許多被調查者指出,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明確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面對就業歧視,女大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順利求職?
蔣建榮:女大學生要正視現實,期望值不要那麼高,不要當作歧視,這是企業用人的遊戲規則。在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會選男生,你就要有超越那些男生的能力。
性別上的拒絕,加上企業對你的不瞭解,就會造成你求職的困難。有沒有可能在畢業前就讓社會來了解你呢?天津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FIU)的學生大一第一個學期就要進行職位實踐,大二要透過 TOEFL,他們有1000個小時的實習時間,因此,畢業生十分搶手,她們也是女生呀。
為什麼那20%未遭拒絕,為什麼遭拒絕的人是你而不是別人?癥結在於你目標過高,而以歧視為藉口,為自己開脫。現在人才的標準是品德、技能、業績、知識,而技能、業績需要在工作中才能考察,知識和品德也要靠長時間的觀察和了解,如果你的簡歷能給企業這樣一個感覺:她就是我們想要的人,那麼你還會發愁找不到工作嗎?
我們有一個女生到了寶潔,由於她是保研的學生,學校不願意放人,所以最後寶潔為她交了兩份違約金,一份給學校,一份給學院。很多企業來我們學校,一開始說要男生,但是後來都要走了女生。為什麼?因為女生優秀呀。
所以,女大學生要順利求職,最重要的就是過好大學生活,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去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向所謂的性別歧視低頭。
記者:在各高校的bbs上,有一個帖子被競相轉載,《一提找工作就想吐:失敗女生的20次面試》。北京某名校行政管理專業的一女大學生,自身的條件可以說非常優秀,連年獲校級一等獎學金,當了3年班長,被評為學校優秀幹部,本應是用人單位爭搶的人才。然而,經歷了20次面試的她,不是因為過於看重戶口而主動放棄機會,就是由於薪酬太低或簽約時間太長而猶豫不決,好不容易有一個符合自身期望值的機會
[南開大學蔣建榮談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1.大學生價值觀的特點
2.南開大學蔣建榮談大學生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