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從細節做起演講稿
星期一的國旗下講話時,校長宣讀了兩封信,一封是表揚我校高二(2)班沈嫻同學見義勇為,搶救一位落水的七旬老太太的感人事蹟,一封是一位老人對學生不肯讓座現象的批評。如此鮮明的對比,拷問我們當代學生的良知與道德。
對於見義勇為者,或許你會說:我只是碰巧沒有機會而已。如果我看見有人落水,也一定會大聲呼救,想辦法把他救上來。那麼,讓座呢?也是因為沒有機會嗎?你沒機會,車上坐著的人總有機會吧?可是為什麼那輛車上的在座者看見兩位老人擠上車時竟無一人想到讓座呢?也難怪,那位老人會如此為學生的素質和學校的教育擔憂。
誠然,社會之大,什麼樣的人都有。即使是在小小的公交車上,也可見一端倪:有人對上車的老人、殘疾人、抱小孩視而不見、有和他們爭搶座位,也有人主動把座位讓出來。所以說,公交車是個小社會,也是一個“道德考場”,一言一行折射出道德冷暖。
現在很流行講素質問題。有人插隊,你會說他素質不好。有人隨地吐痰,你會說他素質不高。那麼,你自己呢?如果在公交車上看見一位白髮老人吃力地與年輕人一起擠車卻沒有讓座的話,你是不是也應該對自己說一次素質不夠道德差勁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人喜歡講傳統,公交車上讓座這樣的美德不該丟。每個人都有父母、都有自己年老體衰的一天,如果當你需要別人幫助時,看到的卻是一張張冷漠的面孔,你心裡會是什麼滋味?其實,人的結構就是互相支撐,今天你幫了別人,明天別人就會懷著美好的情感,伸手去幫助其他的人。
一位女士談及親歷,至今難以忘記。幾年前,她坐 15路車去上班,坐在座位上的她突然發現前面一小姐臉色蒼白,緊靠扶手,立即為她讓座。不料,小姐坐下後突然暈倒,該女士當即攙扶她去醫院,為她付了醫療費,直到確認沒事才離開。幾個月後,這位女士偶然從紅十字會一份市民捐獻骨髓名單中,看到了這位小姐的名字。原來,小姐獻骨髓的理由就是,要感謝這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你不可能經常遇到有人落水的事,所以你也就不可能經常做救人的壯舉,但是,你會經常搭乘公交車,那麼,讓個座總可以吧?
文明,並不是只要說說就可以的,要有文明的素質,就應該從身邊的小事、隨身的細節做起。
舉行主題班會的是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初二(8)班,主題是《尋找身邊的道德細節———你為他人和自己創設好環境了嗎》。學生透過電腦製作、大螢幕展示等方式,分現場調查、同齡觀點、專家點評和樣板行為四部分,指出了身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並做出了樣板行為規範。主題班會現場調查了五組內容:破壞公物、隨地吐痰和亂吐口香糖、不分時間場合大聲喧譁、上下車擁擠、寵物擾民。學生對上下車擁擠和寵物擾民最關注。
一名男生給大家講的關於擠公交車的切身經歷引起大家共鳴。前幾天乘公交車去補課,到目的地的時候,好不容易剛從車上擠下來,但是上車的人擁擠得更厲害,結果剛下車的他又被擠回到車上。“當你要擠上公交車時,你如果能認識到上下車擁擠會更浪費時間,就不會做出擠車這種不道德的事,這樣無形中會節省時間。”這名男生說,“當我們要隨地吐痰或吐口香糖時,我們如果能認識到做這件事,會破壞我們美好的環境,就不會隨地吐了。”他說,其實講道德首先受益的是自己,其次是他人和社會。
■不檢點自己的道德細節,既損人又不利己
《尋找身邊的道德細節———你為他人和自己創設好環境了嗎》列舉了許多學生認為生活中值得反思的道德細節: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廁所裡,清潔人員特地在便池邊放了垃圾桶,可仍有人不時往水池和便池裡扔菸頭、紙屑,引起堵塞;電影院銀幕上醒目地出現“請勿吸菸”的提醒語,可仍有人吞雲吐霧;候車室,有人對痰盂視而不見,仍隨地吐痰,甚至還吐口香糖,使地面齷齪不堪……學生們告訴記者:“這些人我行我素,目中無人,其實質是缺乏社會公德。”
在大家的身邊有沒有上述現象的發生呢?同學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學生們透過自身體驗,或者透過查閱資料,對破壞公物、隨地吐痰和亂吐口香糖、不分時間場合大聲喧譁、上下車擁擠、寵物擾民等五種不良現象進行了評議,並總結出了減少這些不良行為的樣板做法。
“社會是一個整體,如果每一個人都不注意道德細節,那麼每個人一方面是給別人帶來不便,另一方面也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質量。”一個擔任專家點評的學生說,“我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時時刻刻都要與人相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樣需要德。試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在做事之前都替他人著想,遇事都能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那麼我們的社會肯定會變得更美好。”
那位“專家”學生特別說,讓我們重視身邊的道德細節,為他人和自己創設良好環境,“也請大家記住一句話:因為你的存在,使別人感到快樂幸福。”
■同學們發出倡議:從小事做起
主題班會結束的時候,初二(8)班學生還為《尋找身邊的道德細節》發出倡議書。他們倡議:1.自覺遵規守紀,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提高自身的公德意識。2.從身邊小事做起,注意道德細節:在家庭中做一名孝敬父母、明理懂事的好孩子;在學校中做一名熱愛學校、尊敬老師的好學生;在社會中做一名知法守法、舉止文雅的好市民。3.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區分善惡美醜,敢於和善於向不良行為做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