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我們共同的行動的課後反思
所屬學科或領域:生物
一、關於教學設計的反思設計者將本課教學設計定位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這一教學結構層次上。明確課題教學主題是“關注學校的綠化狀況,設計校園綠化方案,參與美化校園的活動”。充分體現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對生物學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意了激發學生運用資訊科技深入開展探究與實踐活動,力求達到開闊學生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的目的。教學設計注重讓學生感受環境保護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透過課外活動,經歷資料的收集、處理、利用和釋出的過程,加深對環境保護意義的理解,著眼於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教學活動設計採用探究性學習方式,構建問題情境,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必要的資訊科技工具和資源進行自主探究,注意發揮教師在整個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教學活動之前的問題設定、任務準確、到位;評價學生活動的量規的設計科學合理,在教學實踐中起到了較好的指導、示範作用。透過教學實踐檢驗,課前對學習者的分析基本準確,學生在分析“森林與人類和動物的關係”時準確、到位;根據教師的要求積極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所收集的資料豐富且能進行形式多樣的整理、釋出,這對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作出必要的知識、能力及情感的鋪墊。但對於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潛在影響估計不足,教學初期,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經過及時調整,有較大改觀,也為今後更好地開展“學生主動參與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新模式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學評價依據的原則是:學生在課前資料收集過程中的投入程度、製作細緻程度;小組合作,交流水平;上網調查結果及其方案設計水平。它是一種形成性課堂教學評價。這是由本課的設計原則——研究性學習所決定的。也是素質教育新觀念的基本要求。對於學生的參與性、激勵性、親和性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並且在此原則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評價量規。
二、關於教學實施過程的反思
授課人在課前嚴格按照預定問題情景佈置學生分組進行資料及相關資訊的收集、處理、利用以及準備釋出材料。學生普遍能積極活動,參與面廣,投入程度比較理想。這從學生收集的資料以及認真處理及利用所製作的彙報材料可見一斑。但由於學生是剛進中學的初一學生對資訊化資料的處理、分析以及釋出材料的製作能力參差不齊,在這方面的預期目標實現情況不理想,有待於今後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及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而且由於受時間和知識面等客觀因素的制約,收集的資料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方面,種類過於單一,這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在今後的課程改革及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改革的實踐中,應注意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等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課堂教學中,教師依據“以人為本”的原則,特別注意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真誠合作的“合作型”師生關係;並注意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相互協作的“合作型”生生關係。這有利於更好地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得整堂課充滿了師生和生生互動、相互促進、相互協作的情形。這為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實現課前制定的各項活動目標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也反映出學生在對知識的歸納總結、整理釋出上還不是十分簡練、明確,表達方式過於呆板,缺乏形象化設計。對資訊科技的使用還不是很熟練,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堅持進行有目的`地專項培養和訓練。其實這本身也就是一種學習方法及學習模式的學習過程,實質上,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以及養成“終生學習”行為習慣的良好途徑。課堂教學活動中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這從分組協作查閱資料和整理、彙報調查結果;課堂自由討論、辯論等多個環節均有十分有力的體現。這也是實現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的專項培養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對培養建立民主平等、真誠合作的“合作型”師生關係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相互協作的“合作型”生生關係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同學的表現依據事先制定的形成性教學評價原則對彙報的同學以及所代表的小組準備活動儘可能地作出客觀性評價。這對於學生的參與性、激勵性、親和性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這也為培養建立民主平等、真誠合作的“合作型”師生關係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相互協作的“合作型”生生關係提供了一個必要的公平評價體系。
教學活動中注意著重培養學生應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切實體會到生物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並透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加深了同學們對環境保護意義的理解;在活動中提高了同學們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的能力的同時,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和人文精神;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也實現了有目的地培養和鍛鍊。
在今後的教學實驗和實踐活動中,我必將不斷地虛心學習、認真總結這次實驗的經驗、教訓,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爭取為祖國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自己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