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果的諸多因素論文
摘要:由於資訊科技學科的特點,在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感覺到影響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闡述了影響資訊科技課堂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要想真正抓好資訊科技課堂教學,這些因素都不容忽視,要想讓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果最最佳化和最大化,這些因素需要合理搭配。
關鍵詞: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果;因素
資訊科技課程已經在中小學中全面普及,現已成為中小學生必修課程,各種適應資訊科技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也被在實踐和實施中。其中有的確實起到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然而,我在近二十年的資訊科技教學中感受到要使資訊科技課堂達到真正的高效和有效,僅靠合理的教學方法還是不夠的,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影響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把我的一些觀點和感受說出來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人”的因素
在整個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直是課堂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元素。因此,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對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他們之間的關係和各自的行為意識應該是這樣的: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和導演了這堂課,而學生表演和實踐了這堂課。因此,對於教師來說,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資訊科技課,課前必須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而充分的準備。例如,練習的選取,課堂目標的確立,教學方法的確定,課件的製作等,這些都必須要在課前完成。接下來,在講課過程中,老師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也非常重要。語言表達上要做到:準確、精當、而又不乏風趣幽默,而且要能靈活處理資訊科技課堂中出現的異常情況(比如由於學生誤操作,出現不可預測的故障等),並能夠儘快解決問題,顯示出老師解決故障的能力與淡定。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我們雖不是知識和技能的壟斷者,但至少要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
是不是有了教師近乎完美的表現,就一定能收定良好的教學效果呢?未然,因為在“人”的因素中,學生自身的表現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是相當重要的。這與學生所處的大環境、生活和學習中使用資訊科技手段的多少及學生成長背景、學生自身對資訊科技的意識,原先的知識基礎和知識準備、課堂上精力的`集中程度、參與資訊科技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可激發性和可導引性都息息相關。
在近二十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我觀察、詢問、總結過有些學生為什麼學的又快,又好,而有的學生一臉茫然,無所施從呢?學的好的學生課堂反應積極,主動,當老師提及某些操作時,他們好像早有耳聞,繼續問其相關的情況時,才發現他們大多家裡有電腦,而且家長及學生本人也經常使用電腦,在使用的過程經常也出現過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老師在講解的時候,他們很有意識地去聽、去想。而那些掌握相對較差的學生呢,他們大多來自邊遠農村,家裡沒電腦,而且在讀初中和小學時,幾乎沒有很正規地上過電腦課(要麼,不具備硬體條件;要麼,就變成了自習課)。因此,沒有任何基礎和使用電腦意識的學生對老師引導和啟發是往往是沒有任何的反應,偶爾讓他們操作或回答問題時,也是機械的,要麼一字不落地把課本中相關內容讀出來,要麼按部就班模仿著相關操作,遇到問題(即使是最簡單的問題)幾乎無從插手,情等著老師來幫助解決了。所以說,要想使用資訊科技課堂充滿活力,教師和學生要互相配合,做好各自的身份和角色。
二、機房內軟、硬體的環境
這些因素主要包括:學生與電腦的數量比、電腦執行狀況、軟體安裝的是否得當、鍵盤滑鼠好使程度、機房是否寬敞明亮等。這些裝置和條件如果很好的話,能節約上課中無謂的時間消耗,在這樣的環境下上課能讓人身心愉悅,老師教起來,也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實踐起來,也不會因為機器故障而耽誤時間了!在我從教這些年中,我深有體會,當學生的數量遠超過電腦的數量,而且電腦已經出現了老舊損壞時,儘管老師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但,這並不是說在優良的軟、硬體條件下教學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只是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學生所處環境下,使用資訊科技的氛圍和程度
試想身處貧窮、邊遠山村的孩子們,他們所意識到的和使用著的資訊科技手段是多麼的落後,初次接觸電腦時,他們心中充滿神秘感和陌生感。他們在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很少使用現代資訊科技去解決問題。因此,課堂中他們即使認真聽講,認真練習了,回到現實中,很快就會被淡忘掉,效果是短暫、片面的。相反,成長在大城市裡的孩子們,他們的意識和生活中充滿著使用現代資訊科技的機會,他們透過耳濡目染或者親身感受,對於電腦的學習和使用已習以為常。因此,在課堂上,他們有時會有針對性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或向老師討教,而課後又有反覆實踐和應用的機會。長此以往,這樣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果將是明顯的,長效的。
綜上所述,要想使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果達到真正有效、高效、和長效。老師、學生、軟硬體配置、學生所處環境下使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的程度等都要合理搭配,適得其所,才能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