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的課後反思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的知識點展開:1.反射的定義;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3.反射的型別和異同。反射雖然是我們最平常的一種勝利表現,但要從一個體內的結果講解這一過程,就比較抽象和難理解。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使能夠對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甚至比較模糊。所以適當讓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親身體驗,既能培養學生的求職積極性,也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課堂要緊扣人與環境的關係,透過生活中的例子,概述和講解反射和反射弧等有關方面的知識。
在講解反射的概念環節,我以活動開頭。透過讓學生參與“膝跳反射”試驗活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讓他們透過自身的實驗過程當中的感受,來思考和分析兩個問題。在讓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在課堂加以引導和疏理知識,那麼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就可以歸納出反射的三個條件,自然可以歸納出反射的定義。就這樣我們就能夠透過形象並生動的傳授反射的概念,解決本堂課的第一個知識難點,也為後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第二個知識點是反射弧。首先讓學生理解反射弧是一個神經結構。我透過打比方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反射弧是一個傳輸資訊的神經結構。在瞭解反射弧是神經結構基礎上,透過日常生活得現象——碰到熱的東西手會縮,引入反射弧的組成這個知識點,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上處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透過多媒體展示“縮手反射”的圖片,透過老師的講解和引導,讓學生最後總結出反射弧的組成。並且最後讓學生透過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進一步鞏固了反射弧的組成知識。
透過對膝跳反射中腿的運動是否受大腦的控制來引入反射的型別。在講解反射型別這個知識點時,我透過三國演義中曹操說梅止渴的典故引入三個情景進行分析。分別對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說梅止渴這三個情景的反射弧進行分析。透過對反射弧組成的分析使學生了解有些反射比較簡單,有些反射比較複雜,從而引出反射的兩個型別。最後根據前面分析情景,歸納出簡單反射和複雜反射的定義。最後透過大量生活中的例子來強化學生對簡單反射和複雜發射的.區分。
最後提問學生反射對人體的意義是什麼?提示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實際例子,感受反射的完成需要的時間很短,因些人體能夠比較及時、迅速、準確地實現調節的過程,從而避免我們個體在環境中受到傷害。最後總結: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並進行課堂鞏固練習。
我認為首先在教師講課過程中,教師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時,老師的表情要隨著學生的表情不斷變化,要用心去讀學生們的表情,眼睛裡面及時給同學們可親的鼓勵,透過眼神的交流達到心靈交流的目的,使學生敢於大膽地參與課堂,給人一種平等交流的感覺。
其次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化的源頭,是主動學習的基礎。應該在教學中大膽鼓勵學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多思考問題。
最後,要及時發現學生對概念理解可能存在的問題,如學生對概念所包含的內容想象過寬。例:透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叫做反射。有些學生往往寫成應激性。反射是具有神經系統的動物所具有的,它屬於應激性的範疇,而應激性是針對任何生物體對刺激能產生反應而言的。所以發現問題後要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