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趴著的落葉》的課後反思

《趴著的落葉》的課後反思

今兒天時地利人和。陽光明媚,秋風習習,落葉少許,多而不疊。葉子趴、躺的姿態很悠閒,正是調查統計"落葉落下時趴著的多,還是躺著多"的好時機。我們鳧山小學"一葉知秋"社團的同學們明確了葉背、葉面後,一齊走出校門,調查葉子落下時的姿態。(校園內太整潔了,幾乎看不到落葉。)教學大體程式為:

一、明確葉面葉背的涵義

教學時,我拿著一片落葉,以手掌的手心手背為例,說明哪是葉子的葉面,哪是葉背。並且讓學生指出葉子的葉面和葉背,告訴學生葉面朝上就是“躺著”,葉背朝上就是“趴著”。這個環節是必須要有的,學生不會判斷葉面和葉背,也就不能順利進行這次調查統計活動。

二、猜一猜

在調查之前,先讓學生猜測,猜猜葉子落下時是趴著的多還是躺著的多?有的學生說躺著的多,因為躺著很舒服;有的學生說趴著的多,因為在路上看到的都是趴著的?葉子落下後,到底是生命情況呢?科學需要證據,事實勝於雄辯。一會我們去調查統計一下就知道了。

三、說明統計方法

“一葉知秋”社團的學生有五年級、三年級的還有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對於統計的知識掌握參差不同,所以,統計方法也需要告訴學生。“正”字統計方法大家不陌生。我課前設計了統計記錄表,讓學生拿著記錄表,邊統計邊記錄。

四、分組觀察統計,得出結論

強調好紀律後,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校門,孩子們以組為單位,分散觀察。他們邊觀察邊記錄,時不時跑來告訴我“老師,我發現趴著的多!”“老師,我在那個地方發現的'躺著的也不少!”“老師,這片是趴著嗎?”“看!這片是躺著的!”孩子們散而不論,觀察得非常認真。木凳子上坐著幾個老太太,她們或許被我們感染了吧,也指著腳下的葉子說“這個是趴著的,這個也是趴著的!”她們還撿了幾個葉子,拿著端詳著。幾個來接孩子的家長,不斷走近我們,一會看看孩子們撿了什麼,一會看看孩子們寫的什麼,當然他們更想聽我講了什麼。“現在的老師多有耐心!”我聽了這句話,暗暗高興。孩子們觀察得差不多了。我們就集合走到校外西側的長廊下,開始總結交流。有的學生說:“一共觀察了85片落葉,其中葉面朝上的25片,葉背朝上60片。結論是葉子落下後大多葉背朝上。即大多趴著。”有的學生說:"一共觀察了57片落葉,其中葉面朝上的21片,葉背朝上36片。結論是葉子落下後大多葉背朝上。即大多趴著。"還有的學生說:“一共觀察了43片落葉,其中葉面朝上的16片,葉背朝上28片。結論是葉子落下後大多葉背朝上。即大多趴著。“還有學生,共觀察了190片落葉,其中葉面朝上的50片,葉背朝上140片。所有同學的觀察,結論是一樣的,即落葉多大趴著。為什麼呢?好多同學提出了問題。

五、分享資料,探究原理

為什麼葉子落下時大多趴著呢?我發放了資料卡,讓學生閱讀,然後分享。葉子為什麼大多趴著呢?簡單的說是因為葉面重,葉背輕。為什麼葉面重,葉背輕呢?和葉子葉面背面組織有關,葉面葉背組織有什麼區別呢?前者柵欄組織,後者海綿組織?為什麼組織不同輕重不同?是因為柵欄組織密度大,而且葉綠素合成營養多,水分也多,所以重。重的一面先落地。

六、專家指點,豁然開朗

對於這個內容的教學我很得意,答案也是費勁周折在圖書館的一本書上找到的。所以,課上我很明確告訴了大家落葉趴的道理。上課後,當我把美篇發給肥城教研室孔令強主任時(我知道他研究過落葉哪面朝上的問題),他說:“事實一個,解釋可以有更多個!”我不明白,但是感覺他有話要說。於是接著請教。孔主任說“形狀”。“形狀?”葉子落下時哪面朝上,和形狀有關?我繼續打破砂鍋問到底。他說,有關係,但是也不確定,還需要研究。我問他活動中給學生提供的答案正確嗎?他說,不可信,有爭議,需要再研究。在孔主任的指點下,我明白了,對於這次調查而言,應該把重點放在觀察調查本身上,原因呈現多種,暫不下結論。這樣很客觀,還能激發學生繼續研究的興趣。專家就是專家,一語中的。我想下次我會告訴學生,落葉趴下的原因還有沒有其他,鼓勵學生繼續去調查研究。其實就是如此,科學教學就是讓孩子們經歷觀察的過程,培養探究興趣。正確答案對於觀察能力,興趣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答案不確定的時候,更要慎重下結論。另外,調查前學生觀察了銀杏葉,兩週沒見,銀杏葉已經全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