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後反思步驟
反思是經驗學習的工具,經歷必須經過反思,才能昇華為經驗知識。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課後反思步驟,一起來看一下吧。
進入新世紀後,"課後反思"又是頻頻掛在教師口中的一個常用詞,如各級教研活動中,常要坐下來進行課後反思,很多幼兒園的園本教研也規定教師必須寫課後反思,領導要檢查,作為教師業務考核的一項內容。但許多一線教師對思什麼、寫什麼,無從下手;也有的老師心中有想法,但不知道自己這些想法算不算課後反思。因此,對寫課後反思還是有些迷茫的。
所謂的課後反思就是我們平常寫的課後教學小結,即教師在每上完一節課後,對自己在教育理念、教材選擇、目標的設定、教學策略的運用、幼兒學習上的問題和資訊反饋等,認真進行反思,把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教學中的失誤、教訓,以及幼兒在課上出現的困惑、錯誤,獨到的見解,教師從中受到的啟示和今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改進的想法等等,一一記錄下來。以此作為知識及時補救的依據,今後教學改革的借鑑,從而達到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有關課後反思的內容是我們進行課後反思的關鍵,也是很多一線教師迷茫的地方,綜觀網路和報刊雜誌上的提法,最普遍的是一記成功之舉,二記"敗筆"之處,三記教學機智,四記學生見解,五記再教設計。這"五記法"是道出了課後反思的主要內容,但筆者認為幼兒園的課後反思要從幼兒教育的特點出發,應有自己的特色,中小學普遍認同的五記法對幼兒園來說未免太籠統,不夠細化,也不易於操作。實際上課後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在某一具體活動上所做的所有環節進行反思,那按這樣的線索來進行,可能更利於一般幼兒教師的思維習慣。
一、對選材的反思
對教材的選用,幼兒園教師有較大的自由度,所以對教材選用是否適宜,是課後反思的第一步。反思選材的適宜與否,首先要反思活動內容的安排是否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選用,與目前班級幼兒的興趣點相吻合嗎?如若不相溶,但興趣是可以引導的,內容選得適宜,照樣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有參與活動的熱情。除了興趣以外,教師還必須考慮班級幼兒的經驗基礎。這一切憑教師事前的判斷,會有較大出入。如我在進行主題《青蟹》中,發現可以選用的題材有《認識青蟹》、《好吃的青蟹宴》、《熱鬧的青蟹節》、《青蟹殼做小動物》等,其中《好吃的青蟹宴》,我想作為青蟹產地的孩子,肯定看見過媽媽怎樣燒青蟹,吃過各種燒法的青蟹,但實際並非如此,課堂上,孩子們無話可說,只知道青蟹肉很鮮美,很好吃。整堂課成了老師的獨言堂,介紹媽媽怎麼燒青蟹,展示、介紹各種用青蟹做的美麗菜餚,究其原因,因青蟹價格昂貴,普通家庭吃的機會不多,吃的時候,也都是媽媽把肉弄出來喂到孩子嘴裡,燒青蟹的方法一般都很單一,孩子們對這一方面的生活經驗並不多,所以課上就沒話可說。
其次要反思活動對幼兒是否有教育價值,也就是說透過這個活動,幼兒有什麼收穫,能否提升幼兒的學習經驗。在幼兒的興趣和教育價值之間有時會產生矛盾,幼兒感興趣的題材可能沒有多大教育價值,有教育價值的題材幼兒不感興趣,所以必須要考慮兩者的平衡。
二、對目標定位的反思
反思目標定位是否貼切、準確,首先要看目標定位是否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再根據幼兒的學習效果來確定活動目標是定得高了、還是低了、還是剛好,不管活動的目標是重結果還是重過程,但目標必須是清晰的,是可達成的,而且是具有可操作性,能即時檢測的。在反思目標定位的過程中,有一個現象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就是一堂課裡,目標不能定得太多,重點的只要一兩條能做好就行了,很難達成也很難檢測的目標,特別像提高什麼什麼能力這樣的大目標要慎用,這樣的目標在一個活動裡是看不出明顯效果的。如中班科學活動《十二生肖》,活動目標有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簡單的推理能力。3、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4、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感知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種屬相,12年一個輪迴的規律。我們在引導執教教師反思自己的目標定位有什麼問題時,指出重點目標是哪一個,應放到第一位,目標1是本課時完成的嗎?目標2和目標3提得是否太大了。這位教師在反思時就明顯地感到,自己的目標定位有問題,太多太寬,其實真正可用的是目標4。
三、對教學策略的反思
在整個反思過程中,對教學策略的反思是關鍵的關鍵,教學策略的運用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它包括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活動呈現的方式,教師的過程指導等,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反思教學大環節的設計和程序。
反思教學環節的設計,主要回想預設的步驟是否科學,哪一個環節出現的形式時間上有問題,環節之間是否緊緊相連,步步遞進,在教的過程中,條理清晰嗎,與預設的有沒有出入,根據幼兒的表現,臨時哪些地方進行了改變,筆者在自己的課後反思中就常覺得很多時候不能按預設的方案進行,有時甚至加上一兩個大環節,有時要刪掉一些環節,對這些改動就值得反思,多問一個為什麼。如,在中班玩骰子的遊戲中,我預設了三個遊戲,但實際上幼兒在認識骰子後,一個集體遊戲,一個小組遊戲就已經足夠了,因為幼兒對遊戲興趣很高,希望能多重複幾遍,我就滿足了幼兒的要求。課後我就在想,幼兒雖然對骰子很熟悉,但對利用骰子大家一起做遊戲是新鮮的,自然希望多做幾次,如果這時候,終止正在興頭上的遊戲而進行新遊戲,反倒降低學習興趣。那在今後的設計中只要兩個遊戲設計得精一些就好了。
2、反思教學細節的設計和處理。
在幼兒園工作中很多都是細節上的工作,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也許你只是遺漏一個小小的常規問題,但是你說了與沒有說,都會出現很大的.不同,也許因為你一個不恰當的提問,課堂就會亂成一團,細節雖小卻很重要。所以在反思時,要從細節出發,從小的開始。
(1)、反思課的引題,是否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有沒有為了引題而引題,繞了半天,沒有一點實際價值,平時我們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把課裡所涉及到的物品藏起來,讓幼兒漫無邊際地亂猜一通。引題所的化時間也要注意,有些引題雖好,但如果花費了十幾分鍾,還沒切入主題,那就本末倒置了,肯定會影響後面的活動。
2)、反思提問的藝術,恰當的提問能引發幼兒積極的思維,把活動層層推入,一堂課哪些問題提得好,哪些問題提得不恰當,而使得問題丟擲後還要不斷地修正啟發,課後都應該好好地理一理。如中班故事《獅王拔牙》裡有這樣的一段問答:
師:"獅王的牙齒是誰弄掉的?"
幼:"是石頭。"
師:"除了石頭還有誰?"
幼:"沒有了。"
教師的本意是希望幼兒能明白是獅王自己糖吃得太多了,引起蛀牙才丟的,幼兒當然不會想到這一層,教師課後反思這個問題提得很失敗,要是換成獅王的牙齒是怎麼丟的?那幼兒回答時思維就展開了,不會盯著石頭了。值得注意的是一個課時裡問題的數量也有講究,問題過少,幼兒回答的機會相對就少,問題過多,容易造成重點把握不住,一般來說重要的問題五六個就夠了。
(3)、反思教師的教學機智和臨場應變能力,課堂中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譬如準備好的實驗材料突然變化了,好好的一個孩子突然暈倒了,幼兒的回答出乎意料,讓自己下不了臺,這時自己是怎麼應付的,這樣的處理好不好,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筆者就碰到這樣的一件事,在教幼兒做手工時,女孩奇奇突然暈倒在地上,同桌的小朋友說她睡著了,我近前一看,只見奇奇臉色青白,四肢抽搐,我驚出一身冷汗,馬上把她抱起,怕嚇壞其他孩子,邊走邊說:"不要緊,老師有辦法,你們安心做手工。"跑到門外,馬上把孩子放平,邊掐人中,邊大呼救命,引來其他老師,立刻打電話送醫院。事後筆者在想,碰到這樣的事,在救人的同時,是否讓其他孩子一同參與,如打120電話,喊其他老師幫忙等,是否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3、反思教學具的準備和使用。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教學具的使用是主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對整個教學過程來說是關鍵而必不可少的。反思教學具的準備和使用,首先要審視所準備的教具都用到了嗎,使用頻率高嗎,教具對教學活動是有幫助,還是作用不大,有沒有哪件教具因製作的問題,引起了幼兒的誤解或給幼兒的操作帶來不便。如有個老師製作了一個柺杖的圖片,出示後提問這是什麼,因為不夠形象,幼兒有說一塊積木,也有說一個"7"字,好不容易老師才把它引到柺杖上,這樣的教具就該值得教師反思,應該怎麼改。教具出現的形式恰當嗎,如有的課只要圖片就行,有的最好是用實物,有的則適合用課件,那就選用最適合的形式,不要圖花俏而勞財傷命。還有教具出現的時間是否恰當,遲一點或早一點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效果。特別是講故事時,教具出現的先後很重要,一開始,把用來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教具都呈現了,那後半部分的招兒就少了。考慮得更周到一些,一次製作的教具最好能多次、廣泛使用,讓教具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4、反思師幼互動中教師的回應策略。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互動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對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課堂中的師幼互動可能是這麼一些情況,幼兒對活動內容很喜歡,非常投入,教師在關鍵時刻進行適當的引導,活動的進行是有序而積極的,教師既照顧到全體,又沒有忽略個別,這可能是一種最佳的互動狀態。也有可能是老師高控狀態下的獨言堂,獨言堂也有兩種不同情況,有時是孩子跟著老師的思路有反映的安靜傾聽,這也算是一種良性的師幼互動,但有時是孩子不感興趣、無精打采,跟老師的思路不在同一條線上的無互動的狀態。但真正的課堂上,都不會這麼一致的,有的教學環節師幼互動程度高,有的低。那我們所要思考的是,在課堂上自己注意到孩子的反映了嗎,對孩子的表現所給以的回應是否恰當,其實,筆者覺得在這一方面的反思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講故事時,開講前,突然有個孩子洋洋得意地說:"老師,這個故事我聽過了。"多嘴的可能還會滔滔不絕地講下去,那就要看教師的處理了,馬上呵斥阻止,無疑會傷害這個孩子,但也不能讓這個孩子牽著自己走,既要調動他的學習積極性,又要使活動順利進行下去,可以採取請他做評判員,如果這個孩子語言表述能力很強,還可請他當錄音機複述故事。不管課堂上幼兒的反映如何,教師都沒有權利怨孩子不配合,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四、對幼兒學習狀況的反思
對幼兒的學習狀況的反思,主要看幼兒學習過程中是否出現困難,是怎樣解決這些困難的,幼兒學到了什麼,預期的目標達成比率有多高。如很多美術活動中,有些幼兒眼高手低,想畫的內容很多,但他卻難以表現,他到底是採取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困難的,是請求別人幫忙,還是自己勉強畫上不太像樣的物品,還是留下空白,教師往往關注的是畫的最後結果,或者是忙於輔導個別幼兒的學習,對大多數幼兒在學習、操作的過程所使用的方法關注不夠,這一點真應該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對幼兒的學習狀況的反思,還要看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所爆出的一些求知亮點,有沒有及時捕捉到,本次活動的開展對幼兒以後的學習會起到什麼作用,是否有利於激發幼兒生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是否有利於使集體教學活動與幼兒園其他型別的教育活動(如區角活動)融合為一體,發揮更大的教育功能。如科學活動《有趣的溶解》,教師提供麵粉、紅塘、冰糖、鹽、沙、水等物品讓幼兒探索哪種物體能溶於水,幼兒在探索過程中對冰糖能否溶於水,產生爭論,有些幼兒看到小塊的冰糖溶解了,還想辦法怎樣讓大塊的冰糖也能很快溶解,教師觀察到這個現象,課後反思裡就要寫到這是一個生成學習的亮點,大塊冰糖能否溶解可以放到科學區裡做進一步的觀察,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生成下一次探索《怎樣溶解快》。
另外,對教育理念的反思也是教師課後反思的一部分,但筆者認為作為一個普通教師,對自己在某一具體活動中的所體現出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要求是比較高的。她必須對自己的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能夠敏銳地覺察出自己在選材、目標定位、教與學的過程中,能體現教學新理念新思想,如教師的課程整合觀、師幼結合的雙主體觀、化結果為過程的教學觀等。但要求高並不表示就可以不用做,相反這正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從部分、細節入手,逐漸向整體、大方向挺進。
明白了課後反思的內容,就可動筆寫了。先要闡述自己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最大的亮點或存在的問題,接著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再總結自己的體會,經驗和感受,提出自己覺得困惑的地方,並設想自己的改進措施或解決的策略。但在做課後反思時,有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1、要有針對性。在平時的教學反思中,我們可以選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有重點的反思,每一次都是面面俱到的反思也是不太現實的。
2、反思的內容不要侷限。在反思的時候不要太片面,要從整體思考。
3、貴在及時。剛上完一節課後,總會有一些課後感受,但時間一久,記憶就會淡薄,因此,在課後要及時反思,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教學。
4、貴在堅持。寫課後反思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貴在堅持,日積月累。
5、不求數量,但求質量。課後反思不必要求多少字數,有感則長,無感則短,但要切中要點,避免形式上的反思。
6、反思後要深思。有了反思,那我們不該只是反思了就結束了,要讓它有價值。對這些反思進行深思,好的方面要思考怎樣繼續發揚,不足的要思考怎樣改進它們。如此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所以每次反思了還要繼續再反思,每個階段去看都會有不同的發現和啟示,要充分利用反思的價值。
教學活動,尤其是集體教學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完全的失敗,每一次都會有新情況,作為天天站在講臺上的老師,要有不怕失敗的勇氣,可貴的是要善於反思自己的行為,學會改正一個個錯誤,那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