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總結
幼兒園教學反思總結
中班遊戲活動《快樂紙棍球》中就是用廢舊的材料創設幼兒感興趣的遊戲。《綱要》中提出,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益智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根據該執教老師目標的設定,本堂教學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孩子們玩的很開心,所以我對這節遊戲課印象深刻。
從我觀摩整堂課之後,感覺該執教老師的上課風格很輕鬆,比較喜歡放任孩子自主遊戲,沒有太多的去幹預孩子們的遊戲,教師的角色就是定位於引導者、組織者,其它的任務都是讓孩子們去完成,體現了遊戲課堂的自主、愉快。
對於這節健康遊戲課,我聽課後有幾點建議:
1.節奏不要過快,注重遊戲評價
馬老師執教的中班健康遊戲一共進行了15分鐘,在時間上有些短,為什麼時間過短呢,我覺得在活動過程當中的評價環節可以再詳細明確一些。在執教過程中幼兒一共進行了7次遊戲,每次之間的節奏很快,評價時也是孩子們隨便站立,這樣的後果可能導致部分興奮的孩子沒有聽,就會影響接下來的遊戲質量,所以我覺得子啊關鍵評價時是否可以讓孩子們圍坐下來,細細聽聽他人的意見建議,這樣會比較有利於教師的講解。
2.紙棍球的技能知識要重點進行強調
遊戲開始前的講解很重要,可能是之前玩過這個遊戲,所以子啊觀摩教學時並沒有看到老師有過多的講解。在開始遊戲後,孩子們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搶,有幾次可能涉及到球出界等犯規知識,我不知道孩子們是否清楚。我覺得一個完整的遊戲活動,有些講過的知識還是需要反覆重提才能讓孩子記得更加清楚。
幼兒園教學反思總結
透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教研學習及互查,使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它能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開學初,我們根據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對部分活動區域材料進行了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層次性、趣味性、易操作性。透過孩子們的活動,也充分證明了我們投放的材料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特別是我們在美工區投放的用麵粉、鹽、顏料混合在一起的繪畫材料,幼兒的作品體現出立體的效果,增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
製作區,一直是我們活動效果不佳的區域,因為幼兒的製作水平有限。這學期我們經過反覆研討,為幼兒提供了新穎的衍紙畫,新的材料,吸引了幼兒,每天選擇這個區的幼兒多了,孩子們製作出來的作品也相當漂亮。但是在具體的區角活動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在科學區中,我班小朋友利用反衝力製作的小汽車,老師們提出有不衛生的現象,這一點,使我們沒有考慮到的。根據老師們的意見,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我們可以嘗試用替代物給氣球進行充氣,不直接用嘴充氣。同時對科學區的材料進行增加它的趣味性,可以根據一些科學原理,製作一些孩子們喜愛的玩具。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發現科學原理。
問題二:圖書區的環境有些不夠安靜,這有客觀原因,也存在著幼兒在看書的過程中有不安靜的因素,這要靠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培養。教師也要及時調整一些圖書資料,吸引幼兒的興趣,能夠專注的看書。
此外,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長反思,在觀察長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裡,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枕頭的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出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總結
這堂課我覺得幼兒做得很不錯,關鍵成功的地方在於兩點:開始部分以小朋友們自己將接觸的事物引入,幼兒對此興趣很高;對於細節處我作了很好的準備:首先是孩子活動的組織,要點和關鍵的地方我作了強調:比如蘸色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慮到孩子可能會搶,對此也作了說明強調,同時準備工作也比較充分,我事先自己試了試就發現了很多問題,蘸色的顏料水分很多,水就在紙上流來流去,搞得一塌糊塗,我就比較注意,調色時保持水分較少,顏色較濃,還教給幼兒蘸好後在碗口刮一下,這樣印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成功.我們的紙吸水性差,因此不能小看這點小小的改變,如果水一多肯定是搞得很髒,孩子沒了興趣就有可能沒心思,弄得一團糟,另外我在自己嘗試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蔬菜的橫切面是圓形的,但是都是類似的形狀也不好看,我發現花菜蘸了顏料後印出來的是星星點點的,效果非常好,另外還有紙團,但是發現紙團容易爛掉,不太適合,我就去掉了紙團,由於材料的提供也比較有目的。
因此幼兒的活動非常順利,雖然是第一次跟顏料打交道,但是每組上都乾乾淨淨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較乾淨,作品也完成得不錯,看來同樣是一樣的.設計,有的小細節不注意可能也會帶來大問題,有句話說"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看來做人是如此,上課也是如此,記得曾在教研活動中將好課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當中鑲了一到兩粒劣珠,胡亂穿起,那這串項鍊的質地絕對是大打了折,我們上課要對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個數,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不能拿著人家的教案,想都不想就用了.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進入三年級階段,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學生對於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於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並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組內自行決定分工.基本上由三個角色(小稻秧,雜查,噴霧劑大夫)一個旁白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會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無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現.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每個人都盡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中去,不像以往那樣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瑣事上花費很多時間,而真正用來讀書的卻只有一小部分.
在大組交流過程中,由於有了充分準備,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在讀時也已經互相提過意見,所以當在全班範圍交流時,基本上起來表演的學生水平都比以往個人獨立發言時高.在此基礎上,我先要求同學說說他們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圍繞說說自己覺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說說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評論他人的,要求說一條缺點之前必須先說一條優點.這樣就有效地組織他們仔細傾聽,實事求是地分析,並且取長補短的作風.
總的來說,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活潑,真實"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發言水平,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一個重要保證.由此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副產品".如陳怡雯在日記中說道"聽盧雲清嗓子變調是一種享受,是那麼有趣而又誇張,卻又把噴霧劑大夫給演活了.還組織意猶未盡的同學寫了一篇童話"續集"——《小稻秧再次歷險》來寫寫小稻秧後來在生長過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險和困難,讓學生模仿與積累語言,其中不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