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分析《西遊記》中孫悟空之本真人生論文

分析《西遊記》中孫悟空之本真人生論文

摘要:孫悟空在《西遊記》中是個靈魂人物,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他歷經的三個階段,求仙學法、大鬧天宮、西天取經。這樣的三個階段其實正是我們人生必經的三個階段,悟空的執著和誠信給他帶來了人生的輝煌,同時也透過他自身的努力,完成了一段偉業。

關鍵詞:孫悟空;本真;人生

中圖分類號:I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5—0025—01

人盡皆知的中國古代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人生就像是命運安排了的,但是挖其源頭孫悟空人生走向一共本著三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在進行著,這就是我要論述的觀點:孫悟空之本真人生。

一、孫悟空之求仙學法

孫悟空是吸收了日月之精華而誕生的能夠通人語、有靈性的石猴。這樣的定性,已決定了孫悟空本身的特殊性,他的出生本身就與眾不同,自然而然會有很多區別於他人的地方。他是猴類,但是他有著人類的很多共性,當他知道可以去某個地方學習仙法的時候,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尋到仙境,是這份求知的誠心感動了菩提祖師,是一份對知識技能的渴望與執著讓他擁有了一身的本事,這樣的人生起點,註定了孫悟空今後的人生必然是不同尋常的。長生不老、七十二般變化是他的財富,同時也是他今後人生的籌碼。其實孫悟空的人生始點是輝煌的,也是在人生初始階段最該做的事情,我們固然說孫悟空後來又多麼的神奇的經歷,類似於上天入地,下海鬧天等等,但這些都是他在很懵懂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的人生目標,並且很好的實現了的,他的毅力是不能夠比擬的,他認真的態度更是應該值得歌頌與讚揚的。今天這個人物被我們所熟知、喜愛,不僅僅在於他是一個神奇的化身,而是在他的身上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本真的人生從一開始便已決定,孫悟空的人生給我們很多驚喜,同時也有很多借鑑與回味。

二、孫悟空之大鬧天宮

在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應該是每個人有了理想,並且為之奮鬥的階段。孫悟空學了仙法回到了花果山,這個時候的悟空是滿載而歸,成了花果山上名副其實的頭領,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界,面對自己讓人羨慕的本領,悟空渴望擁有一個沒有束縛並且完全自己掌控的人生,而這也是在人生前進的步伐中不得不領悟與認識的階段。悟空之所以會鬧天宮,是因為他不羈的個性,他由最開始的小小願望,最後變成了想要打破舊的制度的先行者,並不是他空有本事,胡作非為,而是為了那些錯誤的制度在進行著真切的鬥爭,在以實際的行動在進行著掌控自我的命運的掙扎。但是在這個大的背景環境下,是不能夠因為一個人的反對而瞬時改變千百年不變的原則與制度的,這就是封建社會的寫照。這種打破是一時的,孫悟空並沒有真正的改變什麼,森嚴的宮廷制度還在繼續,而這個敢於打破舊制度的先行者只能等待五百年的禁錮、五百年的風吹日曬,這樣的結局讓這個不羈的少年認識到了他的不受拘束的結局就是要受到如此殘酷的懲罰。此時的悟空成長了,當他見到觀音使者,知道自己有希望離開的時候,是那樣的開心;當他從五指山上跳出來,跪在唐僧前面的時候是那樣的'感動。這固然是他的本真個性在五百年的壓迫下得以壓抑,但同時,這也是本真在現實人生中得以昇華的結果,而他的改變與昇華,也都正是建立在他本真個性的基礎之上的。

三、孫悟空之西天取經

去西天取經是悟空贖罪的方式,同時也是他重獲自由,立地成佛的一個機遇,所以悟空選擇了護送唐僧去取經,其實悟空在重獲自由的同時,他完全可以選擇放棄這樣的安排,但是他沒有,他一心的保護著師傅,一直達到大雷音寺求取佛經,這很好的證明了悟空本真中的優良品性。西天之行,他一直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護好師傅,同時面對不一樣的困境解決不一樣的難題,不惜自己的人情和臉面,哪怕是求也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像是那些仙界的人看了他總會躲上幾躲,但是這都沒有中斷悟空做事的步伐。他的恩怨分明,我們看的很清楚,他在答應了觀音菩薩取經的那一刻,那麼他就會信守承諾,直至取經結束為止,這樣的毅力和執著是悟空的本性,這也證明了悟空的成功在於他的那份與身俱來的品質,並不外界賦予他的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成功的取經歸來,悟空得到了認可,並得到了鬥戰聖佛的稱謂,面對這樣的結局,我們可能更多的是皆大歡喜,終於在排除一切萬難之後,一行四人達成了任務,實現了堅持了幾年的夢想,這是一份完滿的答卷,對於悟空而言,更是讓他在人神鬼三界有了更高的認可,同時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份收穫,透過努力執著得到了一份獎勵更是一份榮譽。

結論:孫悟空這個人物是在《西遊記》中被我們熟知的,今天透過各種傳播手段,他的人物形象已經深入了大家的身心,他的人生經歷雖然僅是幾個階段的解讀,但是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生的幾個重要的必經階段,他在幾個階段中的人生經歷使我們看到了這個人物的全貌,正是他在戲謔的人生中活出了本真。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葉朗。中國小說美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