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遊戲》公開課教學方案
篇一:繪畫遊戲教案
教材分析:
《繪畫遊戲》一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遊戲中瞭解線的表現力。透過遊戲讓學生體會線的感情色彩,嘗試用線表現自己的心情,並且逐步體會到繪畫是情感的表訴,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展現。透過本課的教學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創造精神。透過嘗試新的繪畫方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
學情分析:
心理學家對兒童美術發展進行評定研究後指出,七、八歲左右的孩子是“美術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塗鴉仍然他們的天性,是一件極快樂的事。他們的繪畫是一種出於本能的創造性遊戲,是非常主觀化的。孩子們會出於自己心靈和觀念上的一種愉悅,無拘無束的塗抺出非常迷人的作品。兒童的這種繪畫心理發展現狀與本課的設計達到高度的協調,孩子們一定會被激發起強烈的繪畫熱情。本課的繪畫形式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陌生而又新鮮的,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一定非常濃郁,但首次接觸繪畫的情感表現力的討論,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相信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會在今後的繪畫創作的表現力和藝術欣賞的理解力上都能得到飛躍性的提高。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繪畫遊戲的基本方法。會利用隨意線條形成的圖形想象新增形象。
2、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透過遊戲讓學生體會線的`感情色彩,嘗試用線表現自己的心情,並且逐步體會到繪畫是情感的表訴,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展現。 教學重點:體會線的感情色彩,嘗試用線表現自己的心情。
教學難點:利用隨意線條形成的圖形,想象新增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學資源:
教具:課件、兩塊黑板
學具:紙、筆、粉筆
設計思路及理念:
本課的設計我以感受——嘗試——表現——想象——感悟為主線。透過引導學生感受線的感情,嘗試用不同是線表現自己的心情,嘗試用線表現音樂中的感情,讓學生充分想象創造形象編故事,最後結合藝術欣賞讓學生感悟繪畫與遊戲,藝術與感情的聯絡。給學生創設一個對於繪畫語言——“線”的從直觀感受到理性理解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觀看線條動畫影片匯入、激發興趣
首先教師播放線條動畫,請學生仔細觀看,並彙報看到了哪些形象?這些生動有趣的形象是由什麼構成的?這些構成影象的線條有什麼特點?
二、藝術欣賞,感受線條的美
教師介紹西班牙畫家米羅。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朋友,他可是世界上著名的畫家哦!他就是用這樣的線條來表達自己情感的,你們想認識他嗎?請跟我來吧。教師與同學一同討論畫面的內容、線條、色彩及所共同步入米羅的世界。
教師:請你看看這幅畫好看嗎?說說理由。
教師小結:線條可以表達感情,畫面中不同的線會傳達給人以不同的心情。認識線條(直線、曲線、折線)揭示課題--繪畫遊戲。
板書課題:繪畫遊戲
三、想象練習
出示學生熟知的三角形和圓形,讓學生聯想,說說想到了什麼?
四、比較三幅圖,哪幅分割得最恰當。
請學生觀察這三幅圖,說說那幅圖分割得最恰當,並說說理由。
五、充分想象,新增形象,指導繪畫方法。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第二幅畫面,發揮想象,充分聯想,看看能新增什麼?教師以畫中的一個輪廓為例啟發學生充分聯想,再用粉筆線上條中隨意的點幾個點兒,或畫幾條線,以啟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讓我們把它們變出來吧!在充分想象後,
教師展示添畫的方法並完成作品。
六、完成作業
(1)作業要求:
① 在一張圖畫紙上隨意畫線,最好一筆畫完,注意疏密關係。 ② 利用自己畫好的或與別人交換的圖形,聯想進行添畫,注意巧妙利用隨意形。
(2)教師輔導要點:
①隨意形的疏密關係。
② 新增內容是否生動。
③ 調整畫面的整體感覺。
七、作業展示
學生自評、互評結合。
按照作業要求評價作業。
分析創新表現內容。
教師總結:
今天的這節課我們都做了些什麼?學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篇二:《繪畫遊戲》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繪畫遊戲”是人美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4冊第二課的內容,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遊戲中瞭解線的變化。根據線條的隨意變化產生的形狀進行想象設計,然後添畫上各種具體的形象或抽象的幾何圖形。
本科教材意圖透過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其勇於創新的精神。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美術學習的遊戲樂趣,嘗試新的繪畫表現方法。
在現代繪畫藝術大師中,有許多以線的表現形式為代表的著名畫家,他們的作品也充滿和體現了他們和兒童一樣稚嫩純淨的趣味和靈感。巧妙有趣的形象、天真變幻的色彩。如:西班牙的胡安·米羅大師們的作品與的優秀作品體現多種表現方法,形式、內容也多符合適齡兒童的心理特徵,使學生能夠聽得懂、看得明的學習內容。
由於器材資源限制,教學只能應用傳統的輔助手段。
教學目標
認知:瞭解繪畫遊戲的基本方法。
智慧:會利用隨意線條形成的圖形,想象新增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畫。
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習利用隨意線條形成的圖形,想象新增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學難點:
巧妙地利用隨意形,新增生動有趣的形象。
教學準備:
著名大師作品、優秀學生作品圖片、幻燈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啟情匯入
1、引課:採用數字兒歌遊戲出示簡筆畫和直觀幾何圖
形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開拓想象空間。
2、演示幾種不同的線條(直線、曲線、折線等),讓學生體會不同線條的不同感受。
3、引趣:(1)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各種線條在確
定的位置隨意勾畫,並告訴學生儘量畫滿,線條有疏有密並應用不同的線條。
(2)引導啟發學生在畫面中尋找像什麼的地方(努力多找),然後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進行刻畫,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二、探究發展
1、播放米羅作品,組織學生欣賞,並要求學生從畫面的構圖、線條、色彩方面進行語言描述。
(1)構圖:畫面完整、飽滿。
(2)線條:有變化、有疏密、有交叉並形成可疑形象。
(3)色彩:對比鮮豔,塗色均勻飽滿。
2、演示幾種不同的線條(直線、曲線、折線等),讓學生體會不同線條的不同感受。
3、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出示三幅畫面分割不同的圖示,讓學生觀察、討論、分析,你認為畫面哪一部分新增的有想象力、形狀巧妙?
4、時出示幻燈,將未完成作品與學生共同完成,啟發學生髮表自己不同的看法,開發想象空間。
5、欣賞學生作品,說說喜歡哪一副,喜歡哪裡?為什麼?
三、操作實踐
1、作業要求
(1)在圖畫紙上隨意畫線,最好一筆畫完,注意交叉、疏密關係,並充分利用多種線條。
(2)利用自己畫好的圖形進行觀察想象或同組之間相互補充想象添畫。注意巧妙利用隨意形。
(3)按自己的情趣塗色,注意飽滿均勻。
2、教師輔導
(1)畫面完整。
(2)線的疏密、交叉。
(3)新增內容的趣味。
四、展示評價
1、組織學生說一說自己作品的意思,給自己的作品起個名字。
2、按作業要求自評、互評。
3、誰在本課學習中表現最積極。
五、拓展延伸
組織學生欣賞其他大師的作品並用語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