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插圖開始流行以後一系列的插圖術語也隨之誕生》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題。
書 籍插圖開始流行以後,一系列的插圖術語也隨之誕生,如“繪像”、“繡像”、“全像”、“出像”、“補像”、“全圖”等。每一個術語都代表著一種插圖方式, 這些術語和插圖方式的變化,與當時的審美風尚息息相關。就明刻本插圖而言,主要有“全像”(全相)、“出像”(出相)、“繡像”等幾種命名方式。
本文著重探究“出像”(出相)這一插圖方式。
關 於出像(出相),魯迅先生的界定是:“宋元小說,有的是每頁上圖下說,卻至今還有存留,就是所謂‘出相’。”《漢語大詞典》的解釋也是如此,“有的書籍, 書頁上面是插圖,下面是文字,謂之‘出相’”。戴不凡先生則認為,“舍建版而外,明人刻小說戲曲恆多整頁之‘出像’、‘全圖’”,即整頁的插圖謂之“出 像”和“全圖”。前兩種解釋與全像(全相)的概念接近,後一種解釋認為“出像”與“全圖”的意思相同。關於“全圖”,魯迅先生的解釋是“有畫每回故事的, 稱為‘全圖’”,《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舊時線裝本通俗小說,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節圖畫的,稱‘全圖’”。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和《漢語大詞典》對於 “全圖”的解釋也與戴不凡先生的觀點有分歧,一者指向整頁插圖方式,一者指向每回故事情節的插圖。
“出像”的命名方式多出現在金陵富春 堂、世德堂、文林閣和廣慶堂所刊刻的曲本中,徽州、建陽和杭州等地刊刻的曲本中也偶有以“出像”命名的。萬曆元年(157 3 ),富春堂刊刻了《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這是較早以“出像”命名的明刻本,全書採用單面整幅的插圖方式,共1 26 幅插圖,每一幅插圖分別對應一段內容,並在插圖右上角以直列式標題的形式呈現出來,世德堂萬曆二十年(15 93)所刻《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遊記》的插圖,採用了雙面連式橫幅大圖的版式,崇禎年間刊刻的《崢霄館評定出像通俗演義魏忠賢小說斥奸書》和《新鐫出像批 評通俗演義鼓掌絕塵》插圖則採用單面整幅的版式。也就是說,小說中“出像”插圖的方式是單面整幅或雙面連式,用一到兩幅插圖表現每一出的精彩情節。就戲曲 而言,萬曆辛巳年(1 581)富春堂刊刻的《新刻出像音註釋義王商忠節癸靈廟玉玦記》是現存較早的以“出像”命名的戲曲本子,稍後的有世德堂萬曆十四年(1 586 )刊刻的《新刊重 訂出像附釋標註裴度香山還帶記》、《重訂出像註釋裴淑英斷髮記》,以及萬曆十九年(158 9)刊刻的《新刊重訂出像附釋標註月亭記》。這些本子的題名是以“出像”進行標榜,插圖為單面整幅的版式。《玉玦記》共3 6 折,30 幅插圖,《還帶記》共4 0 出,24 幅插圖,《拜月亭記》共43 折,10 幅插圖。細查這些插圖發現,插圖所表現的情節都是與每折的內容相對應的。又因為在曲本傳抄、刊刻的'過程中,“出”與“折”往往是通用的,“出”也就具有了 “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節圖,那麼“出相”就有了表現每出故事情節圖的意思。當然,這並不是說有多少折內容,就有多少幅插圖,插圖往往表現的是比較 精彩的內容和章節,平淡的情節一般並未透過插圖來表現,所以插圖與每一折的內容之間也並不一定會完全做到了一一對應。如果說《玉玦記》中的3 6 折,安排了3 0 幅插圖,還是力求一一對應的話,那麼到《拜月亭記》中,4 3 折僅有10 幅插圖,則是重點表現精彩情節了。以《拜月亭記》為例,這1 0 幅插圖的標題分別是“世隆自敘”、“瑞蘭自敘”、“兄妹逃軍”、“隆蘭遇強”、“世隆成親”、“興福離寨”、“汴城聚會”、“試官考選”、“官媒送鞭”、 “成親團圓”,均是書中最精彩的情節,也是後世選本中選用最多的幾折。
由此可見,“出像”插圖最初時是採用單面整幅的方式,用一到兩幅插 圖表現每一出的精彩情節,後來慢慢出現了雙面連式橫幅大圖的版式。可能由於商業競爭和書坊主趨利的關係,書中“出像”插圖的數量開始減少,已經無法和每一 出內容一一對應了,只是挑選其中最精彩的情節進行表現,而平淡的情節則一帶而過,出現了幾齣或幾折內容用一幅插圖帶過的現象。
(節選自《古典文學知識》2 015 年第181 期)
1 .下面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 .對於“出像”的界定,魯迅先生認為宋元小說中的每頁“上圖下說”,就是所謂的“出像”,這與《漢語大辭典》的解釋基本相同。
B .戴不凡先生認為,“明人刻小說戲曲多整頁之‘出像’‘全圖’”,整頁的插圖就是“出像”和“全圖”,他認為“出像”和“全圖”的意思相同。
C .關於全圖,魯迅先生的解釋是“有畫每回故事的,稱為‘全圖’”,這與《漢語大辭典》的解釋類似,都是指向整頁插圖方式的。
D.魯迅先生對“出像”與“全圖”的理解不同,在他的理解中這兩種插圖方式的指向是不一樣的。
2 .下面說法不能作為劃線句“‘出相’就有了表現每出故事情節圖的意思”的論據的是 ( )
A .在曲本傳抄、刊印的過程中,“出”與“折”往往是通用的,“出”就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節圖。
B .《玉玦記》總共36 折,安排了30 幅插圖,插圖所表現的情節力求與每折的內容一一對應。
C .《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全書採用單面整幅的插圖方式,共1 26 幅插圖,每一幅圖分別對應一段內容情節。
D.並不是有多少折內容,就有多少幅插圖,插圖與每一折的內容並不一定完全做到了一一對應,這些插圖往往表現的是劇本中比較精彩的內容和章節。
3 .下面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 .小說中的“出像”插圖的方式是單面整幅或雙面連式,如《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遊記》的插圖為後者,每一幅圖分別對應著一段內容的精彩情節。
B .《新刻出像音註釋義王商忠節癸靈廟玉玦記》是現存較早的戲曲本子,稍後的還有《新刊重訂出像附釋標註裴度香山還帶記》等本子,它們的插圖為單面整幅的版式。
C .《拜月亭》中有 “世隆自敘”、“汴城聚會”、“兄妹逃軍”、“隆蘭遇強”等10 幅插圖,這些圖僅與書中最精彩的情節一一對應。
D .“出像”插 圖隨著時間推移數量開始減少,出現了幾齣或幾折內容用一幅插圖帶過的現象,這與商業競爭和書坊主趨利或有關聯。
參考答案
1.C(魯迅先生和《漢語大詞典》對“全圖”的解釋是指向每回故事情節的插圖。)
2.D(該項強調插圖與每一折的內容並不一一對應,不能論證劃線句。)
3.B(《新刻出像音註釋義王商忠節癸靈廟玉玦記》是現存較早的以“出像”命名的戲曲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