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的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瞭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2、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歸納相關的文言現象。
3、領略兩則故事中的旨趣。
4、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自學能力。
5、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瞭解,提高閱讀品位。
【教學重點】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歸納相關的文言現象。
2、領略兩則故事中的旨趣。
【教學難點】
1、《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雙方的辯論思維。
2、莊子和惠子之間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話說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風起雲湧;賢哲奔走,百家爭鳴。聚徒講義,著書立說,遂有蔚為大觀的諸子散文。《論語》平實質樸、諄諄善誘;《孟子》筆力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哲思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讓我們一起走近莊子,感受先生的大智與幽默。
二、自主學習彙報
1、關於莊子。
2、關於《莊子》。
3、字詞。(把你認為重要的字詞推薦給大家)
4、課文內容。(朗讀或說出你初讀的妙悟)
(學生可以自選專題彙報交流。)
教師參考:
1、關於莊子:
莊子(約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人,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過宋國蒙地方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相傳,莊子自幼聰明好學,與惠施為同學、摯友,曾南遊楚越,探訪古風,率性認真,崇尚自然,非毀禮法,傲視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禮聘其為相,被他拒絕,從此終身不仕,退隱江湖,以編草鞋為生,寓言傳道,著書十餘萬言。
2、關於《莊子》:
⑴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後學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讚“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⑵ 《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構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⑶ 《莊子》散文對後世的影響:《莊子》在先秦諸子中,無論就他的思想或大風來說,都是屬於南方一系,即楚國文化的代表,所謂“莊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李白縱浪恣放的詩篇,直承《莊子》且不說,後如柳宗元論文,主張“參之在老以肆其端”,龔自珍《病梅館記》那種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感,顯然汲取了莊周《秋水》篇的精神。
3、字詞:請學生把自認為重要的字詞寫到黑板上。
4、課文內容(朗讀或說出你初讀的妙悟)。這一專題此時無須講透,可視學生具體情況調整教學深淺度。
三、自學《惠子相梁》
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直譯課文;
2、歸納相關文言現象;
3、把握故事的寓意。
教師參考:
1、課文直譯: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嗎?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鵷鶵,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歸納相關文言現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裝句“惠子相梁”,應為“惠子相於梁”,即“惠子在梁相”。詞語方面:如“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
(這一環節可以結合直譯予以關注。)
3、莊子講鵷鶵故事的用意是什麼?鵷鶵的故事裡,鵷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chī)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餘味不盡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點並交流
學生的每一點發現都必須珍視。示例:
1、情節出人意料。朋友來賀,不喜卻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義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敘,一針見血。
2、人物形象鮮明。惠子利慾薰心,莊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貼切。巧借鵷鶵故事尖銳地批評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動傳神。鴟衛護“腐鼠”,醜態十足,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五、佈置作業
1、積累字詞(課後練習二);
2、直譯第一則故事。
3、課後練習三:做好出演課本劇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