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初一讀論語有感

初一讀論語有感

孔子,眾所周知,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位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譽為“天縱之聖”的傳奇人物。他的倫理道德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人,更影響全人類。而孔子的代表作《論語》,更是他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這本啟迪人們智慧的書籍;書中的每一句話,都精闢到位,見解獨特,充分的表現了孔老夫子的思想——禮,智,仁,義,信。讓人回味無窮。每每誦讀,都好像看見了這位聰明絕頂,睿智無比的偉大人物。

很多人認為,文言文是枯燥的,常常讓人讀得頭昏腦漲,但是論語卻不同。它深奧卻簡單,簡單也深奧,裡面各種大道理,小認識,都是智慧的結晶,讓人受益匪淺。這也是我喜愛《論語》的原因。

《論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孔子說過的一句話——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這句話就是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譬如在平地上用土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卻是我自己要向前的。

在我第一次讀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太理解,但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之後,對這句話的感受與見解就越發深刻。

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形象的比喻,易懂卻深刻,讓人有更具體的認識與瞭解。( )

古今中外,縱觀無數名家偉人,他們各自堅持不懈的事蹟,都印證和踐行了孔子的這句話。

就比如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他的一生有許多成就,都是因為他持之以恆的不懈精神。而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這位只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六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在數學領域裡艱苦卓絕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65年,陳景潤終於找到了一條簡單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當他的成果發表後,立刻轟動世界。在他不懈努力的幾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終於取得巨大成就。

而此時的陳景潤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毫不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不止是陳景潤擁有這樣的精神,還有許多人們也是如此,就像愛迪生,這個人盡皆知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想必人人都知道,他和一個精選的助手苦心孤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時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艱辛與失敗,一會兒他以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會兒又知道錯了。但愛迪生從來沒有動搖過,而再重新開始。大約經過五萬次的試驗,寫成試驗筆記一百五十多本,方才達到目的。五萬次的試驗,十年之久的時間,這是要多麼驚人的毅力才可以堅持下來。愛迪生的鍥而不捨,不得不讓人佩服啊!

不論做什麼,都要持之以恆;即使你做得不好,但只要你堅持下來了,你就要比那些做得再好卻半途而廢的人要好得多。

只有堅持下來的,才會取得巨大的成就。信念與毅力,是支援你堅持不懈的籌碼;只有懷著遠大的志向,堅持下來,才得以成功。

孔老夫子的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