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八年級美術上冊《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教案設計

八年級美術上冊《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對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賞和比較,讓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係。

2.並對“美術作品以它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

3.透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而更加喜愛美術,更加珍惜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美術是人類造型文化的載體“這一基本認識。

2.美術作品與特定時代文化的聯絡。

教具:PPT課件

教材:白紙,筆

教學流程:

匯入新課:

上課,同學們好!

今天我們的學習內容是《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我們要來欣賞美術作品帶給我們那些感受?並來分析美術與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生活,社會生產有哪些聯絡?

青銅文化

唐代人物畫

建築文化

服飾文化

新授設計:

一,青銅文化

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思考如下三個問題:

1.為什麼稱商周為青銅時代?

2.青銅器是實用品嗎?

3.青銅器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美感?

(設計意圖):

如何來理解“美術是人類造型文化的載體”這句話,讓學生帶著問題從如下幾個方面進入學習。

a司母戊方鼎

商代後期祭祀用的青銅方鼎,因其腹內刻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院,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已缺損一個,後來根據原有的又補上,耳部外側雕刻著2只相對的猛虎,張著大口銜著人頭,充滿了神秘色彩。

b人面紋銅鉞

這件銅鉞體型巨大,兩面都雕刻著五官都突起,極力誇張猙獰可怕,令人望而生畏,據史書記載,鉞是一種古代兵器,青銅製圓刃或平刃,安裝木柄用來砍殺。

c虎食人卣

食人卣是青銅器珍品,造型取自虎與人相抱的姿態,虎的後腿和虎尾支撐地面,構成卣的三足,虎前抓抱一人,人面朝虎胸蹲坐,虎口大張,齒牙森列,虎身有各種紋飾,以人獸為題材,表現了怪異的思想,虎是奴隸主的象徵,人是奴隸的象徵。

d蓮鶴方壺

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件藏於河南博物館,壺蓋呈雙層盛開的蓮花形,中間立一展翅欲飛的仙鶴,胡耳是兩隻龍型怪獸,通體雕有蟠螭紋,四角各立一小獸,構思新穎,設計巧妙,被譽為時代精神的象徵,壺是古代酒具的一種,也是禮器的重要種類之一,《詩經》中有記載“清酒百壺”,指的就是這類器物。

回到問題:

1、為什麼稱其為青銅時代?

公元前八世紀的商代和西周初期,青銅工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顯示冶銅鑄器工藝階段的到來,標誌著人類文明歷程的一個新時代。

2、青銅器是實用品嗎?

是,實用美術,顧名思義,一是實用,二是美觀,現在因為年代久遠,成為古董文物。

3、從下面選項中選擇一詞概括青銅器帶給我們什

麼樣的美感?

①柔美②優美③壯美④悽美⑤獰厲美

因為青銅器是生活用品,同時又是兵器或禮器,所以它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所以他是一種獰厲美。

(設計意圖):

透過對青銅文化的學習,瞭解這一古老器物的造型特點,造型題材以及它的多種作用,學生對於這一陌生又古老的青銅器物有了更新更準確地理解,同時也瞭解了商周時期的社會審美,社會發展程度。

二,唐代人物畫

接下來我們進入唐代人物畫階段,同樣的,邊看邊思考:

1.你從唐代的繪畫作品中看到那些資訊?

2.唐代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3.唐代社會崇尚什麼樣的審美觀念?

有一首詩,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蠶婦,宋,張俞)

這裡的羅綺者,羅綺人物指的就是:身穿綾羅綢緞的宮廷貴族

a簪花仕女圖

畫面描繪的是五個宮廷貴婦在庭院中游樂的場景,全卷共分為:採花,賞花,漫步,戲犬

b搗練圖

這幅畫的名字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練”是一種絲織品,剛織成的時候質地堅硬,需要經過沸煮,漂白,再用杵搗,才會變得柔軟潔白,全卷按照勞動工序分為:搗練,縫製,熨練。

第一幅描繪的是四個人用木杵搗練的場景,第二幅中一個人坐在地氈上整理線,另一人坐在木凳上縫製,第三幅是幾人熨燙的場景,還有一個頑皮的小女孩,在佈下面竄來竄去。畫家採用“散點式”構圖,不僅生動地圖解了這

一勞動場景和工序,還注重了細節的刻畫,比如搗練時上挽的衣袖,扯練時為了用力的微微的後傾,幾個小孩的穿插,還有唐朝熨斗的受熱過程,使整個畫面人物與場景都真實生動,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一個是隋代人物造像,一個是唐代人物造像,不同時代的審美標準。

回答問題:

1你從唐代的繪畫作品中看到那些資訊?

色彩鮮豔,線條流暢,構圖講究,顯示了唐代高超的繪畫藝術水平,同時生動地體現了當時社會高度繁榮發達的政治,經濟,文化,染織技術等,是封建文化燦爛光輝的時代

2唐代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是我國曆史上的鼎盛時期,其影響之大,以至於現在華人在國外居住的地方還叫做“唐人街”

3唐代社會崇尚什麼樣的審美觀念?

以胖為美,代表人物——楊玉環

(設計意圖):

以最典型的唐朝人物畫,引申出畫面表現出的多種文化內涵,比如政治,經濟,繪畫,紡織技術,審美水平等,再聯絡學習過的歷史知識,就能夠非常直觀和準確地從畫面上看出整個的唐代社會。從而達到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這一主題。

三,建築文化

不同地域,不同國家體現出的人文內涵也是不同的.。

問題:

1.說一說這些建築是哪個國家的?說一說他們不同的建築風格。

2.這些建築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與思想?強調了什麼精神?

a白雲觀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觀更是對佛寺的模仿,以磚木結構為主,建於山林之中,體現了人與自然融合的哲學思想。白雲觀有“全真第一叢林”的美稱,是北京最大的道觀,也是古代北方道教的中心。

b倫敦聖保羅天主教堂

建於城市,採用的是石料和水泥,並沿用了古希臘的的立柱和羅馬穹隆頂,高聳的尖頂將人的意識引入匯入天國,當你站在這樣的一個地方,陽光透過玻璃窗,投射到你面前的是五彩斑斕的光芒,你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設計意圖):

透過中西方建築的對比,瞭解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審美標準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藝術主題表現出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審美標準和理想形象。

四,服飾文化

郭沫若說:衣裳是文化的象徵,是思想的形象。

請思考:

1.你從服裝的演變中看到什麼?

2.服裝美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欣賞中提問和解答問題

a晚清女裝:中式,布料,纏足,反映了當時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影響

b民國女裝:中西式,小皮包,燙髮,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從家庭走向社會

猜一猜哪個時期的照片?

三十年代:剪髮盛行,髮式多變,旗袍更是進入盛時,稱為中國女裝的代表

c時尚女裝:現代社會,生活質量被提到首位,品味和格調使得我們的著裝更加多元化,個性化

從服裝的演變,我們能夠看到社會的大變革

(設計意圖):

服裝體現了一個社會的審美標準,從服裝能看到清末民初,到現在現代社會一路服裝的變革,以及女性所展現出來不同的風貌,都能使學生感受到文化影響了服飾,服飾代表了文化。

從青銅文化,唐代人物畫,建築文化和服裝文化四個部分來分析美術作品透過不同的載體來體現和表達出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資訊.

感受與實踐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存世的唯一一幅珍品,被稱為“活化石”,它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描繪了清明時節汴京的繁榮景象,是當年汴京繁榮景象的見證。透過這幅畫我們瞭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昨天對於今天來說,就是今天的歷史,《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幅看得見的歷史,現在請你表現現代都市,你將採用哪些元素?給大家一些提示,街道的景象,建築,人的面貌……等等

(設計意圖):

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個典型直觀的描繪了社會生活的藝術作品,學生會按照清明上河圖的指引,用構思繪畫的方式來表現現在的都市生活,用實踐的方式來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課後總結:

透過學習,大家是不是瞭解了“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這句話的含義,在人類沒有創造文字之前,我們對歷史的瞭解就是透過一些造型實物,比如:雕塑,繪畫,工藝品等,即便是有了文字之後呢,我們仍然需要透過造型實物來給與直觀的印證,所以,一件美術作品不僅具有美學價值和實用性,它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同時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地域,一段時期社會的文化及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