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論外語教學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識

論外語教學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識

[摘要]:近年來,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已日益成為外語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而外語教學作為異質文化匯入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又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因此,跨文化差異勢必會對外語教學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本文從跨文化差異和培養學習者跨文化意識的角度談在外語教學中教學策略的運用,著重討論了在這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跨文化差異對於外語教學策略運用的影響,以及教學策略中應充分引入跨文化意識。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差異,外語教學,教學策略

關於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教學活動的順序安排和師生間連續的實質性交流,指為實現預期效果所採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學行為(熊川武,1997:38)教學策略根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可以分成許多種。就其特點而言,教學策略可分為普遍性策略和具體性策略。(王篤勤,2002:10)普遍性教學策略指使用於各種型別的教學策略,包括:組織策略、激勵策略、提問策略和評估策略。具體性教學策略用於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教學行為。根據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可分為詞彙教學策略、閱讀教學策略、聽說教學策略、寫作教學策略和語法教學策略。(出處同上)

外語教學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識

2.1 聽說教學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識

一直以來,許多人都認為,在聽力教學中沒有什麼策略可言,只要多放幾遍錄音,多花一點時間在聽上,“熟能生巧”,學習者就一定能聽懂了。背景知識的介紹是一直被忽略的。然而,跨文化差異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聽力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背景知識的熟悉與否。聽者對有關背景知識的瞭解程度會影響其理解的質量。缺乏應有的背景知識通常是理解失敗的主要因素。(王篤勤,2002:117)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闢出一定的時間在聽前,充分介紹背景知識。所用的語言不限定是目的語,可以是本國語言,在聽力練習前展示給學生,或者也可以列出聽力練習中可能出現的與本國文化內涵有差異的詞進行解釋,這樣都能使學習者熟悉背景知識,提高聽力理解的效率。

會話教學和聽力教學一樣,單憑給學習者時間說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讓學習者說之前要充分告知其對話內容發生的背景,讓他們瞭解該說什麼,該怎麼說。與此同時,必要的交際策略和交際技巧教師也應儘量向學生展示。

2.2 詞彙教學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識

相同的詞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內涵會有很大的差異。對於這樣一些詞彙在文化含義上的差異,在詞彙教學的不同階段可以採用強調不同文化中詞彙含義異同,突出詞彙跨文化含義差異的教學策略。

首先,在展示階段,教師如果能夠多進行一些對於兩種文化下詞彙異同的分析和歸類,例如把英語詞彙分成,英語文化中特有而漢語文化中空缺的詞,漢語文化中特有而英語文化中空缺的詞,和英漢語中都有但文化內涵不同的詞等三類。採取或是教師展示,或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的方式,這樣教學過程應該更吸引人,教學效果也可能會更令人滿意。

詞彙教學不應只是意思的展示或用法的講解,更重要的是詞彙的運用,只有透過運用,學生才有可能掌握詞彙。(王篤勤,2002:84)在詞彙運用階段,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在展示階段中已經在學生腦海裡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即可以透過對比兩種文化下詞彙差異的方式來學習外語詞彙。在這一階段,同樣可以採用對比異同的方式。比如用英漢語中同樣的詞彙組成一段小故事,看兩者在表達的意思上是否有差別,如果有的話,差別又在什麼地方。

詞彙測評階段對於詞彙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一階段仍然可以沿襲上兩個階段的指導思想,即使用突出跨文化差異的策略。例如,給學生一篇文章,其中包含一些有著特殊文化含義的詞,讓學生寫出相應的漢語或是英語的對應詞,如果在對應文化中沒有對應詞,就把特殊的文化含義描述清楚。

2.3 閱讀教學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識

就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而言,文字元號、語音規則、語法規則、語用原則等都與母語迥異,這些方面必然對閱讀理解的速度形成障礙。(束定芳 莊智象,1996:131)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何使母語對外語閱讀的正遷移影響更大,對教師來說,應首先充分考慮兩種語言的跨文化差異,由此來靈活運用教學策略。

首先在開展讀前教學時,背景知識的介紹是必不可少的。或是由教師介紹也可以由學習者課前準備,目的是透過刺激學習者的背景知識,引發學習者思維,激發學習者對所要閱讀材料的興趣和好奇。在這一過程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十分必要。

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可以採取互惠閱讀的方式,也就是教師和學習者都參與到閱讀中來,比如,教師和學習者輪流提問,教師鼓勵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進行提問。在提問中,教師應對中西文化有差異的或是相同的地方增強敏感度,引導學習者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以增加對閱讀材料的進一步更有深度的理解。

在閱讀過程結束之後,學習者的反饋資訊很重要。多數情況下,教師會採取教師提問,學習者回答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卻把學習者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上。如果可以讓學習者互相提問,甚至是採取質疑作者的方式,這樣教學效果會更有效。因為,這會使學習者在閱讀時更仔細,更注重思考。這也體現了西方在教學中所一直倡導的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思想。這種意識的培養對於學習者瞭解西方文化也是一種有效的補充。

2.4 寫作教學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識

在外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到,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表現在寫作中,不管是文章結構的安排或是用詞的選擇還是對於文章好壞的評判標準,都是十分明顯的。那麼,在寫作教學策略中應如何體現這種思想呢?一是可以採用平行寫作的方式,這是一種模仿性寫作方式。教師可以選取一篇和學習者外語水平相當的目的語國人寫的文章,和學習者一起總結寫作特點和跨文化差異,然後給學習者一定數量的關鍵詞,讓其模仿範文的寫作方式作文,逐漸向範文的行文方式靠攏。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補全故事的方式來訓練寫作。教師設定一定的場景,以及故事的開始,讓學習者猜測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情況。在這一猜測的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習者儘量用西方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站在對方文化背景下寫作,這樣對於培養學習者跨文化意識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對教師的要求

外語教學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又能促進學習者外國語或第二語言的習得。外語教學中教師如能注意不斷縮小學習者與目的語國家的社會距離與心理距離,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就會顯著提高。(顧嘉祖,2000:451)那麼,在教學過程中縮小這些距離關鍵是不斷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有意識地啟發學生重視目的語文化和本國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感悟和辨別異同的能力。

顯然,這對教學過程的引導者 —— 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應當注重自身知識面的擴大,特別是對目的語文化。原因是教師也同學習者一樣,對於目的語文化也有一定的陌生感,同時,作為個體,教師對於目的語文化也存在著瞭解和認同的過程。因此,自身知識面的不斷擴大,更有可能給教師一個綜觀全域性的機會,先於學習者更深入地瞭解目的語文化。另一方面,外語教師應增強外語民族文化和本民族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在講授知識文化的同時加大對交際文化匯入的力度。(顧嘉祖,2000:451)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髮現和積累這種跨文化差異,培養自身的跨文化意識,不管從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不斷增加對於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達到不斷培養學習者跨文化意識的目的。

參考書目

顧嘉祖,2000,《跨文化交際 —— 外國語言文學中的隱蔽文化》[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束定芳 莊智象,1996,《現代外語教學 —— 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王篤勤,2002,《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熊川武,1997,《學習策略論》[M],南昌:江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夏徵農等,1999,《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英)皮爾素(Pearsall, J.),2001,《新牛津英語詞典》[D],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