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試論教育對經濟互動發展影響

試論教育對經濟互動發展影響

教育與經濟發展都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二者之間存在關聯性。本文從國際視角與國內視角研究的軌跡闡述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係的綜述,以下就是由為您提供的試論教育對經濟互動發展影響。

隨著我國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新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不斷推進,特別是高階應用型人才短缺現象將會愈發嚴重,教育如若不能承擔起繁重的培訓任務,人力資源問題必將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目前,不少地方出現了失業人員找不到工作、而應用型人才又聘請不來的情況,這凸顯了產業調整所帶來的人力資源上的需求變化。

教育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係研究軌跡

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著很強的內在關聯。這體現出教育的經濟價值。早在古希臘時代,思想家、教育學家柏拉圖不僅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提出教育與國家經濟增長的關係說。他說,“在生產工藝中有兩個部分,其中之一與知識關係更為密切”。

國際視角研究軌跡

系統地論述教育的經濟供給的經濟學者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他首次把人的經驗、知識、能力看作是國民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生產的重要因素。指出“學習是一種才能,須受教育,須進學校,須做徒弟,所費不少。這樣費去的資本,好多已經實現並固定在學習者的身上。這些才能,對於他個人自然是財富的一部分,對於他所屬的社會,也是財富的一部分。工人增進熟練的程度,可以便利勞動、節省勞動的機器和工具同樣看作是社會上的.固定資本。學習的時間裡,固然要花費一筆費用,但這筆費用可以得到償還,同時也可以取得利潤”。從而揭示了人的知識、經濟和才能是一種具有生產性的資本,對社會生產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為後來人力資本理論的創立提供了清晰的思維。

從現代經濟增長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真正把教育當成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的現代學者是索洛。1957年。索羅使用總量生產函式法。就勞動力、資本、科學技術進步等因素對1909—1949年美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進行了評估和統計,並指出資本和勞動力這些傳統生產要素作用之外,還有無法解釋的經濟增長的“殘餘”,這主要歸功於技術的貢獻,但可能也有其他方面的貢獻,實際上是間接指出了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有關教育與經濟增長相關關係最全面、最經典的理論當屬人力資本理論。舒爾茨在1960年美國經濟學年會上發表了題為“論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說,系統、深刻地論述了人力資本理論,開創了人力資本研究的新領域。舒爾茨認為資本包括人力資本與物力資本兩個方面。一則它們具有類似性,都是透過投資形成的;二則又有區別性,人力資本相對物力資本,帶有高效性、持效性、多效性、間接性和易流失性等特點,而且人力資本的所有權一般不像物力資本那樣可以轉讓。舒爾茨從宏觀角度提出了教育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和縮小收入差別的手段,系統、深刻地論述了人力資本理論,開創了人力資本研究的新領域。

舒爾茨之後,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研究呈現出多樣性。以貝克和丹尼森為代表的學者沿著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進行思考,丹尼森認為經濟增長因素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生產要素投入量,一類是生產要素生產率,知識進展能使生產同樣的產品所需生產要素投入量減少,並且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技術只有在知識有所進展時,才能發揮作用。此外,一些學者將資訊經濟學和國際貿易理論的一些原理用於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研究提出了“教育甄別”和“教育外滋效箍”等觀點,極大地拓寬了教育與經濟增長關係的研究視野。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為“新經濟增長理論”所關注。“新經濟增長理論”的建立者Romer和Lucas認為,對教育、培訓和科學研究等人力資本要素進行投資能有效解決效益遞減問題,從而實現長期的經濟增長。勞動力獲得知識,提高了邊際生產力,成為生產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