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社會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100字

阿克蘇地區在我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為切實做好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關於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意見》(新黨辦發[2015]13號)精神的貫徹落實,加強專項督查工作,2015年7月25-26日,自治區黨委農辦對阿克蘇地區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做好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執行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阿克蘇地區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關於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意見精神,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堅持“保糧、調棉、強果、興畜、提質、創新、扶三產、抓創收”的工作思路,狠抓農業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強化棉、糧、果、畜四大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綜合多功能開發,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管理水平和產出效益,地區農業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態勢。上半年,阿克蘇地區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含農場)90.45億元,較上年增加11.09億元、增長13.97%,農民人均純收入3509元,同比增加236元、增長7.2%。歸納總結阿克蘇地區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具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特點:

(一)積極調整最佳化種植業結構。棉花是阿克蘇地區傳統優勢產業,但受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棉花生產綜合效益下降,為此,阿克蘇地區積極調整最佳化種植業結構,增加糧食麵積,調減棉花面積,對不適宜種植的風險棉區、次宜棉區重點調減,調減面積用於種植小麥、飼草料、瓜果蔬菜,種植結構呈現出“一減三增”的趨勢(減棉、增糧、增草、增瓜菜),“糧經草”三元結構比例趨向合理。截至6月30日,全地區農作物總播面積1166.44萬畝。其中:棉花719.34萬畝,較上年退減110萬畝;糧食作物333.4萬畝,其中:小麥219.1萬畝(冬麥178.56萬畝,春麥40.54萬畝)。退棉調減出110萬畝,新增春麥40萬畝、正播玉米30萬畝、瓜菜15萬畝、飼草15萬畝、其他作物5萬畝,退出果棉間作5萬畝。如阿克蘇市良種場將棉花全部退出用於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溫宿縣棉花面積較去年調減15.29萬畝,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畜禽養殖、特色瓜果,重點建設區域副食品生產基地。

(二)“三夏”工作紮實推進。為確保農業增產增收,阿克蘇地區加強了對“三夏”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嚴格落實搶收、搶種、搶管各項措施,“三夏”工作整體進展順利。目前,除拜城外,小麥收割基本結束,小麥收割面積達213.57萬畝,小麥平均單產432.92公斤(冬小麥平均單產452.39公斤,與上年基本持平,春小麥平均單產346.89公斤,較上年減少39.47公斤),總產95.14萬噸,同比增15.16萬噸,增幅18.95%,總產達到地區歷史性之最。隨著夏收工作的結束,阿克蘇地區針對復播時間短、季節性強的實際,搶抓農時促進復播。地委要求全地區對能復播的地塊100%進行復播,並要求相關部門積極做好相關服務工作,為復播工作圓滿完成打下堅實基礎。今年該地區計劃復播作物70萬畝,其中玉米60萬畝,瓜菜10萬畝。因受高溫天氣和水情影響,復播較去年偏晚5-7天。目前,地區復播面積79.87萬畝,其中:復播玉米71.53萬畝、薯類500畝、其他雜糧0.3萬畝、豆類0.14萬畝、蔬菜2.65萬畝、瓜類4.64萬畝、油料0.46萬畝、其他0.1萬畝。播種早的復播玉米已現行,苗齊、苗勻、苗壯,長勢良好。狠抓棉花田管不放鬆,地區先後召開了四次現場會,組織農口部門進行四次聯合督導檢查,切實落實各項管理措施,棉花長勢與結鈴情況都較好。

(三)全面推進林果提質增效。把林果示範區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由地區統一制定實施方案及技術規範,透過開展“管理周”、“施肥周”等活動推進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補植補造核桃紅棗49.04萬畝,落實兩高一優示範園1103個、18.98萬畝,低產低質改造園1069個、14.43萬畝。集施農家肥東87.61萬畝。由於技術管理措施到位,目前,核桃、蘋果、香梨掛果情況好於去年。紅棗因前期持續高溫天氣影響,掛果情況遜色於去年。

(四)紮實推進畜牧養殖增收工程。狠抓接羔育幼、“科學養畜”三級示範體系建設、肉羊繁育體系建設、安居增畜、增草工程等重點工作。上半年全地區產羔317.73萬頭(只)、成活幼畜309.71萬頭(只),同比分別增長6.81%、7.33%。落實三級示範體系示範村(場)42個、示範戶533個。外購優質生產母畜14.51萬頭(只),外購架子畜50.87萬頭(只),育肥出欄63.22萬頭(只),飼草種植97.08萬畝,生產母畜存量、牲畜出欄量、人工種草面積均較大幅度增加。

(五)穩步發展林下經濟。阿克蘇地區現有林果規模450萬畝,地區堅持“以林為先,以果為主,林上林下相統一”指導思想,充分發揮當地農民積極性,不搞行政推動“一刀切”,按照市場導向、因地制宜原則,科學合理地利用林業資源,發展適合本地特點的林下經濟,引導縣市發展林糧、林菜、林瓜、林草、林菌、林藥間作套種及林下養殖,林下經濟成為農村經濟及農牧民增收的新途徑。上半年,該地區發展林下種養殖面積達到35萬畝。如在溫宿縣託乎拉鄉、吐木秀克鎮林下食用菌示範點,充分利用菌類生長習性,在林下種植平菇,效益相當可觀。在阿克蘇市良種場採取在核桃幼林地套種桃樹並間作飼用甜菜、西瓜模式,桃子畝收入1000多元,前期套種西瓜畝收入1000多元,二茬套種胡蘿蔔畝收入2000多元,預計每畝收益在4000多元,綜合效益相當可觀,當地農民發展林下積極性非常高。

(六)積極推進設施農業發展。阿克蘇地區針對原有反季節蔬菜基地因城市擴建被大量徵佔的情況,在阿克蘇市城市遠郊及周邊縣推進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建設,上半年全地區新建設施農業面積1000畝,加快老舊溫室改造,大力發展庭院小拱棚種植,依託已建成的集中育苗點,全面推廣“大苗移栽”技術,共育各類菜、瓜苗4600萬株,基本實現了拱棚大苗移栽,縮短大田生長週期,增加畝產出效益,目前投入生產的'設施農業面積達13.8萬畝,預計產量達到26萬噸以上。如溫宿縣託普汗管理區引進有實力的專業大戶以每畝1700元價格流轉農民土地,新建大棚300畝,當年建成當年見效,流轉土地後的農民在蔬菜大棚打工不但學習種植技術,每天還有80-100元收入。溫宿縣託乎拉鄉茂盛果蔬專業合作社,組織53戶農民種植大棚500畝,形成一定的規模效益。

(七)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阿克蘇地區按照農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不斷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綜合配套服務體系。目前,全地區已基本形成了地、縣、鄉、村四級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並實現了基層農技推廣機構100%覆蓋。地區一級農技推廣服務機構達到14個;縣(市)一級服務機構3284個,其中公益性306個,經營性2978個;鄉鎮一級服務機構4842個,其中公益性730個,經營性2847個。全地區共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專業技術人員10509人,其中公益性服務機構人員4669人,農民技術員5840人。全地區基本建立起了農業科技工作“有人管、有人問”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制度。在解決了有機構、有人員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推進服務機制創新,為此,阿克蘇地區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在各縣(市)大力組建社會化專業服務隊,鼓勵引導各方開展有償技術服務。如阿克蘇市由地區、縣鄉技術人員帶領當地農民技術員組成林果專業服務隊,對林果實行託管半托管式服務,為農戶提供除澆水、施肥以外的全程系列化服務,根據服務內容不同,收取每畝80-150元不等的有償服務費用,透過這項有效措施,即提高了林果的標準化管理水平,果農增加了收益,也極大地調動了科技人員服務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二、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實現今年增收目標有一定難度。今年以來,主要農產品價格均呈現下降趨勢,今年棉花目標價格每噸為19100元,較去年減少700元,將直接影響到農民增收。畜產品價格持續走低,除豬肉價格出現連續反彈外(阿克蘇地區養豬不多),牛羊肉價格平均降幅達14%左右,生鮮乳價格、雞蛋價格均有不同程度跌幅。林果業受市場大環境不佳、產量持續增加等因素影響,預計新上市林果價格仍會處在低價位區間,以紅棗為例,去年阿克蘇五年生紅棗每畝商販給的承包價格為2500-2800元,目前商家出價為1800元左右。今年,該地區退棉後的耕地40.5萬畝用來種植瓜菜、特色作物,小宗經濟作物,從7月起種植作物陸續上市,面積產量大幅提高,勢必會引起價格的下滑。阿克蘇地區正、復播玉米麵積也有所加大,種植面積達到143.69萬畝,同樣也存在面積產量增加,引起價格下滑的趨勢。阿克蘇地區上半年種植業農民人均純收入1163.5元,距預期目標相差2296.5元。下半年受以上因素影響,農民實現1000元增收目標任務難度較大。

(二)水稻種植面積大幅縮減,水稻種植現狀堪憂。溫宿縣是我區有名的水稻產區之一。2015年全縣計劃種植水稻13萬畝,實際種植10.79萬畝,較上年減少2.46萬畝。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水稻生產用水量較其他作物大,近年來由於降雪總量減少,農作物水量供應總體不足,制約了水稻種植。二是水稻生產投入成本不斷增加,種植所需生產資料、勞動力價格上漲,整體投入成本增加,三是自治區對水稻種植取消了價格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對稻農種植積極性有所挫傷,也是導致種植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四是水稻種植比較效益低。水稻與紅棗、核桃、蘋果等果品生產效益差距明顯,農民退稻栽果樹的願望比較強烈。

(三)以農家樂為主的休閒觀光農業發展處於艱難時期,從業人員收入較以往有所減少。受經濟下行以及治理公款消費等因素的影響,加之受去年系列暴恐事件波及,外地特別是疆外來疆人員明顯減少,雖然近期社會穩定工作總體趨於向好,但外來旅遊觀光人數沒有明顯回升。據我們在週末走訪調查,每到一處農家樂,客人都是寥寥無幾,多數包廂都處於空閒狀態,老闆向我們反映,以往週日不提前預約就訂不到包廂,為吸引顧客,大部分農家樂依靠降低菜品價格吸引顧客,今年的收入較以往至少減少20%,由於經營狀況不佳,吸納打工者也較少。當前我區以農家樂為主的休閒觀光農業服務專案單一,多以吃為主,各家都千篇一律,沒有特色,無法吸引回頭客,也是經營狀況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三、對自治區下一步農業農村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對退減棉花後種植結構調整的宏觀引導。當前,我國農業面臨國際國內農產品價格倒掛和農業生產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黃箱補貼政策”執行已臨近界限,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正在推進,糧食目標價格改革預計也將提上日程,為應對這些壓力挑戰,自治區已經適時提出了調減棉花種植面積、改種其它經濟作物的具體舉措,從目前各地種植結構調整的情況看,除增加糧食種植外,都以發展瓜、菜及小宗經濟作物為主,如果規劃佈局和政策引導不好,就容易造成產品過剩甚至積壓,出現瓜賤傷農、菜賤傷農的現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國家逐步調整糧食補貼政策,有可能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因此,建議自治區應組織專門力量,就下一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尤其是種植結構調整展開專題研究,抓緊制定自治區農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性意見。

(二)大力支援發展以南疆為重點的林下經濟。目前全疆特色林果種植面積達2200萬畝,具有發展林下經濟的廣闊空間和豐富資源,特別是南疆四地州林果保有面積較大,人多地少,勞動力充裕,發展林下經濟具有較好的條件,自治區應從政策、資金、專案等方面,重點支援南疆四地州科學合理地利用林下資源,積極探索林下經濟新模式,發展多元化農林複合種植型別,引導當地農民在林下種植瓜、菜、豆、薯、草、藥、菌等,開展林禽、林畜養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使其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農民增收新途徑。

(三)建議在全疆推廣阿克蘇開展“五清”活動的經驗。在調研中瞭解到,阿克蘇為推進農業綠色生產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地區開展“五清”活動(即清道路、清渠道、清林帶、清條田、清庭院),在縣、鄉、村的統一安排部署下,組織農民利用農閒時間開展“五清”,除將有害垃圾清運填埋外,其餘統一歸集到自家田頭,堆漚農家肥,既解決了有機肥不足的問題,又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環境。建議自治區適時在全疆推廣此經驗,解決好我區廣大農村“有新房、無新村”的狀況,以此為抓手,推動我區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