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基本操作程式論文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人們發現案例教學法對分析能力、人際關係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授、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知識保留的永續性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就案例研究、研討會、課堂講授等九種管理類學科教學方法的教學功能的評價結果,對各國有關專家的意見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案例研究在這九種學習方法中,對分析能力的培養居第一位,在知識傳授、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知識保留的永續性方面居第二位,在態度轉移和人際關係培養方面居第四位。為了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如何在教學中做到“知”和“做”的有效結合,是近幾年應用型本科院校努力的方向。作為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和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型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
2005年開始,某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就面向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理財班專門開設了財務管理案例課程,且在其它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強調適當引入案例,透過案例教學,提高對財務管理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本文將結合幾年的教學探索經驗,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如何透過案例開展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財務管理課的課程特點
雖然財務管理學科在西方19世紀已經初步發展,但該學科在我國的發展時間不長。直至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為人們所認識,我國各高校才逐步開設了財務管理課程,成為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在教學中,體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
財務管理課程的開設需建立在金融投資學、管理學、會計學與統計學等學科的基礎上,也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
(二)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與經濟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
財務管理是研究企業資本運作的學科,主要討論了企業籌資、投資、運營與分配等財務活動的基本環節。而實務中,這些財務活動的展開,離不開現實的外部宏觀環境與企業自身微觀環境的影響。
(三)注重實踐教學
目前,社會對財務管理人員在專業素質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集中體現在財務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上。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理論聯絡實際”,即從我國國情出發,開展教學工作。
因此,透過演繹推理來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難以達到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標。因此,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在財務管理課堂教學中提倡基於社會實踐的案例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決策能力,增強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二、財務管理案例教學基本操作程式
在目前的財務管理教學實踐中,案例教學程式一般由以下幾個基本環節構成。當然在具體各環節的操作中,案例教學的開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教學內容、教學設施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
(一)教師提供案例,並對學生進行案例引導
在財務管理案例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選擇適合學生的案例,運用於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認真熟悉案例的內容和相關背景資訊,系統掌握剖析案例時用到的相關理論知識,提前分析案例涉及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其次,要對課堂進行充分設計,包括:案例討論應達到的效果,向學生提出的問題,預計可能發生的情況等。需要討論的案例需要提前發給學生,讓其有充分的時間為案例討論的開展進行課前準備,撰寫發言提綱。我們在開展案例教學中,一般提前兩週將要討論的案例發給學生,並對討論的形式和內容做出佈置,指導學生查閱、蒐集與案例相關的資料。
(二)學生討論並研究案例
該環節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並強調學生的主角地位。教師的主要職責是透過充分的課前設計,營造良好的自由討論氣氛,引導、鼓勵學生去思考,把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使案例討論緊緊圍繞中心問題展開。學生透過相互辯論,聽取他人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決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本環節的操作中,教師應課前預計可能發生的情況,防止出現單邊互動。
(三)完成案例分析報告
撰寫報告是案例教學的最後環節,也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案例討論結束後,教師歸納本案例所運用的知識點、討論的難點及重點,指出學生討論中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以及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問題。在教師做完總結後,應要求學生在課後根據自己的觀點獨立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在這一環節的具體操作中,教師應明確分析報告的基本格式和規範,要求學生在報告中應提出並論證本人(或本小組)的.觀點,並圍繞自己的觀點展開分析,用大量的資料和事實支援自己的觀點,同時總結案例分析討論中的得失。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實現條件
(一)案例的收集、加工與整理是案例教學開展的基礎
選擇合適的案例來開展教學,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學取得預期成效的關鍵環節。關於教學案例的來源,我們主要以“典型性、實用性、針對性、綜合性”相結合為原則,透過多種方式,收集整理相關案例。
1.我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利用優秀教材、網路資源收集可借鑑的教學案例。一是透過檢索關於案例教學的研究和經驗總結等教研文獻。一些文獻包含了典型案例分析的目的、要求掌握的知識要點、相關文獻連結、參考資料、問題設定等,為我們開展案例教學提供了重要參考。透過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二是透過一些案例教材、會計師協會組織及會計考試培訓等網站、一些財務類案例大賽的試題上,獲得時效性較強的資料。三是透過常見的站,如搜狐財經、和訊網等,收集我國上市公司的本土化的綜合性財務資料,針對性地運用於財務管理課堂各財務活動環節內容的教學中,提高學生在以後就業崗位上的應用能力。
2.利用學校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而形成的鮮活案例也是我們教學案例重要來源。一類是企業為學校提供資料,學校為企業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方案。如受當地某中小企業委託設計企業財務制度、某大型民營企業的企業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等,都為我們開展案例教學,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案例題材,增強了案例的實踐性。二是教師透過參與社會實踐,將在企業中收集的實際財務資料,透過整理,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
3.此外,我們還採取了學生自行設計案例的方式。透過各種渠道,按教學要求讓學生自己收集編制案例,不但豐富了案例庫,而且還提高了學生檢索、查詢、利用網路資訊的能力。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僅僅在課堂上推薦一些網站要求學生瀏覽、學習,往往收效甚微。而我們以練習、測試的形式,要求他們查詢相關案例,不僅能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促進了他們在整理案例過程中,自發形成對財務活動的思考。
(二)教師的教學技能與實踐操作能力是財務管理案例教學開展的關鍵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而教師的角色則組織者、實施者和控制者,是掌握全域性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必須瞭解和掌握大量的會計、財務管理和統計方面的實際資料。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瞭解國家的方針政策,熟悉會計與財務管理實際活動發展變化的全過程以及較強的分析能力。在案例討論中,有時候會遇到學生提出的棘手問題,可能會阻礙討論的順利進行,這也對教師控制全域性,善於引導,營造良好的自由討論氣氛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提高教師財務管理案例教學能力可以多種途徑相結合。從高校管理層面來看,應針對學校現狀,制定鼓勵政策。如,提供教學培訓機會,鼓勵教師開展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科研工作,鼓勵教師編寫案例。從教師自身來看,可透過參加理論與案例教學培訓,參與企業實地調研活動,提高案例教學所必需的綜合素質。
(三)現代化教學技術是案例教學開展的保障
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現代技術解決財務管理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將財務管理案例中的影象、文字、表格、資料等資訊快速的傳遞,並實現圖文並茂、生動有趣、易於理解,從而使案例教學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如案例教學中的案例背景陳述、小組討論、學生案例設計與PPT製作等環節,均離不開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因此,我國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研究中,積極籌建或完善模擬型、多功能型、網路化的案例教學實驗室是案例教學開展的物質保障。
(四)恰當的教學規則設計是推進案例討論教學目標實現的動力
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制定一定的規則,並在案例討論開展前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激勵和約束。這種規則既包括針對個人或者討論小組的行為規範,也包括案例教學的激勵考核制度。我們在實踐教學中採取了將學生成績與其所在小組成績和個人表現掛鉤,分別賦予小組成績和個人表現一定的權重,計算學生成績。在鼓勵學生增強團隊合作的同時,激勵學生在課堂上自我表現的積極性,減少某些學生的“搭便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