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的教師讀後感
最近讀了韓興娥老師編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文中韓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示了她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讀此書不僅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我的教育觀帶來了更多的啟迪。這本書既沒有精彩的語言,也沒有華麗的詞藻,但韓老師所展現的一些方法,簡單而又實用,尤其是“氣定神閒笑談一年級新生”、“寫話、作文教學”這兩個章節正好為我現在所任教的低年級提供了幫助,讓我對語文教學更加充滿了信心。
一、讓課堂靜下來
“定能生慧,靜能通神。”韓老師告訴我們從入學開始我們得利用一切機會、一切手段,強化一個觀念:安靜。作為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課堂能安靜,可是應該怎樣教育這些活潑愛動的娃娃們呢?這也是我經常思考併為之頭痛的問題。面對著吵哄哄的教室,即使我聲嘶力竭的批評或是用手中的教鞭不停的敲打著桌子,也只能獲得一時的平靜。靜下心來想想,其實老師說話太多、聲音太大反而不利於創設安靜的氛圍,一上課老師就開啟話筒、亮開嗓門,以後要求學生安靜就很難。所以,我要求自己輕言細語、心平氣和的與孩子們交流。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受韓老師的啟發嘗試了多種教學組織方式,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比如:1、念兒歌。透過一首首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記易背的兒歌提醒孩子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該怎麼做。如:上課讀書、聽課前背誦《做得正》做得正,像口鐘。站得直,像棵松。走路時,挺起胸。寫字前背誦《愛護眼睛》。寫完字後背誦《誰把文具送回家》等。只要老師先起頭,所以孩子都跟著有節奏的背起來,教室裡剛才的吵鬧聲也隨之轉化成了動聽悅耳的讀書聲。比起枯燥的教導,孩子們更喜歡這種方式。2、聽輕音樂。在上課前,放上一小段音樂。這是讓孩子們靜下心來學習的一種好辦法。上課鈴聲響後,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孩子滿頭大漢、氣喘吁吁的跑進教室,雖然已經回到座位上了,可從臉上興奮的表情裡不難看出,他們還沉靜在剛才激烈的遊戲當中。此時,如果馬上上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何不讓他們靜靜聆聽音樂,平復一下情緒,將他們的思緒拉回到課堂上來呢!當孩子們在課中休息或書寫時,我也習慣放上一段音樂。一首首優美的鋼琴曲、交響樂響起時,不僅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能自覺的保持安靜。如果發出一丁點的吵鬧聲,都會視為不和諧的音符。
二、低年級寫話晚起步
“閱讀要早,開筆要遲”,這是韓老師一直奉行的`理念。清朝名將曾國藩也不讓兒子過早地作文。他認為兒童的精力應花在讀書和背誦上。書讀多了,需要表達的時候,自然會表達的。我非常贊同他們的觀點。有的老師急於求成剛教完拼音就要求孩子們寫句子、寫話,到了一年二期又忙著佈置日記。一年級孩子那雙嫩嫩的小手寫字很慢,寫會課本上要求默寫的生字已經不容易了。再要做這些,根本無法獨立完成,幾乎都是依賴家長,有的是家長念一個字寫一個字,不會寫的字還得告訴他們該怎麼寫,筆順甚至都教錯了;有的乾脆由家長代勞了,家長想到什麼寫什麼。寫出來的東西語言成人化,缺乏童趣。說實話,再讀此書之前,我也跟風似早早的就開始佈置寫話的家庭作業,交上來的作品,有一部分孩子寫得相當精彩,我還滿心歡喜。可到了課堂上再讓他們寫一寫,卻是語句不通、錯字成堆,完全是兩個樣。由此可見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不必太早,大量的閱讀、背誦更重要,也就是韓老師書中提到的“課內海量閱讀”。於是,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正嘗試著在學習教材的同時,集體背誦《日有所誦》上的兒歌、古詩,一天一背一首,有精力的孩子不拘泥於一首鼓勵往後背。背得越多,獎勵的獎品越多。要相信一年級小孩子在背誦這件事上個個是“天才”。我想,一定要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背誦潛能。另外,我還會每天抽出部分時間,給孩子們聲情並茂的朗讀優秀的讀物。透過班級QQ群與家長交流,給他們推薦適宜現階段所讀的書籍並鼓勵家長們每晚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總之利用各種手段讓他們愛上閱讀。正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我相信有了厚厚的閱讀積累做鋪墊,不愁他們寫不出精彩的語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讀書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讀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把韓老師的教學方法借鑑到自己的課堂中去,讓課堂教學變得簡單、充滿智慧。充分利用課內時間進行“海量閱讀”,多讓學生積累一些知識,做到日積月累,一步步登上閱讀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