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切脈心得體會
一、脈診總綱是陰陽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問曰:脈有陰陽者,何謂也?答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傷寒論·辨脈法第一》)這可是張仲景《傷寒論》正文開宗明義第一句話!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也是脈診的總綱。若言人之虛實,則“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言病之虛實,則“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遇疑似不定時,合色脈以萬全。察色診脈以定病位之表裡臟腑,病情之寒熱虛實,或從證、或從脈,豈是偏取沉按一法耳?
虛勞病可說是“虛”,《金匱要略》對本病尤詳於脈,“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脈象大,或者極虛,都可能是勞病的脈象;“……脈浮者,裡虛也”、“男子脈虛沉弦……此為勞之使然。”脈浮或者脈虛沉弦,也都是勞病的脈象;它如:脈浮大和浮弱而澀、極虛芤遲和諸芤動微緊、虛弱細微、脈大等等。都是要我們臨證必須脈證合參。
脈有真假,凡陽證見陽脈者多實,陰證見陰脈者多虛,這些皆為脈證相符,所謂真也;假指脈證不符,實證見虛脈,虛證見實脈。例如今之臨床教學,同學們感受最深莫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脈象,本病辨證屬虛,屬於《金匱要略》的“虛勞、亡血失精”一類,當無異議。其脈數而弦大,隨其病情加重而劇,倘透過治療,症情好轉,脈亦逐漸減弱。這正是:脈有真假,識得假時假即真。
再舉一個病例:一新加坡來南大讀博士的35歲比丘尼於2003年11月求診,彼邦地近赤道,在南京冬日特別怕冷,手足凍瘡,破潰不堪。右脈弦細左脈微,手足清冷,足部脫襪後,足前部及後跟,已有受凍的痕跡。當時,隨診學習的同學,都以為是當歸四逆湯證。結果我給出的卻是四逆散方加味。眾皆不知何故。餘謂 “諸君,厥者極也,陰陽氣不相順接,極造其偏,手足逆冷。有熱厥有寒厥。何以得知?是舌質紅絳起紅點,少津而口乾。左脈微,假象也,當舍脈從舌。”諸君問:這是“假脈”?回答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仿《金剛經》法解決疑難:“是假脈,非假脈,是名假脈。”
蓋肝主疏洩,敷布陽氣,倘肝氣阻遏,陽氣不能佈於四末,而肢冷,而凍傷。此脈右弦細左微,正是肝氣阻遏,陽氣鬱於中之脈象。12月複診,雖氣溫一降再降,而手足溫,兩手寸關皆現浮滑帶數之脈,陽氣暢達無礙矣。
切脈是觸覺,以普通人的觸覺來說,只能感覺到六種感覺:脈位(浮中沉)、脈力(力度)、脈體(長短粗細)、速率、韻律、硬度(脈體的軟硬度)。所有的脈象都是六種感覺的合體。我切脈時不考慮它是哪一種脈象,只是把病人的脈用這六種感覺來對應分析,再綜合判斷。舉個例子:懷孕的脈象,相信學中醫的都可以說出來懷孕後脈呈滑象。但什麼是滑脈呢?女子懷孕後,一人擔起自身與嬰兒兩者的消耗,所以血流量就會增加,脈體變粗,脈搏會變得有力,速率也會稍快,而嬰兒的出現又會壓迫周圍的器官,給母體帶來一定的刺激,也可以說影響了母體的氣機,母體的稍微有點氣鬱。人在受到刺激後血管會應激性的稍微收縮,血管壁會變得不夠柔軟,也就是有點弦象。總體變化是:脈體變大,力度變大,速率稍快,脈體微硬。母體的脈象變化多大與月份有關,月份越大變化越明顯。另外孕婦體質不一樣變化也會有一定差別。
切脈六感之脈位論
高位脈,病理的可見於外感,虛損,失血;實熱等。其機理是:一實證,邪正交爭於肌表,導致肌表的衛氣旺盛;邪在陽明,高熱消耗旺盛,脈象宏大時,脈位也是輕觸即得。二虛證陰津不能夠完全收斂陽氣導致陽氣的外浮。生理的可見於夏季陽氣旺盛時的洪脈,及秋季陽氣沒完全收斂時。
低位脈:實證見於陽氣鬱閉和劇烈刺激;虛證見於病人陽氣虛弱而相對陰盛時。例如寒邪直中、劇疼,病人機能低下。總之病人處於一種新陳代謝緩慢的狀態。
切脈六感論之脈力論
常人靜止狀態下,脈力適中且速率均勻質感柔和。
力過大,邪實而正不虛,正邪交爭劇烈。人患病後,機體受到刺激會自動調整以抗邪。人體抗病*的是氣血津液,氣血津液會在機體調整後比常量增加,脈搏鼓動會變得有力。
力過小,是正氣虛,氣虛無力鼓動脈道爾顯得無力。正氣虛之人可以說就是生理機能低下,生理機能低下則氣血津液執行量小,不足以把脈道鼓動的有力。
切脈六感之脈體大小論
一般來說脈體大小對應津液的盛衰,血與津液旺盛則脈道充盈,反之則脈體瘦小。但只此一點也不能一錘定音。還要與脈力和軟硬度相結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現的芤脈,脈位高(血與津液不能完全收斂陽氣至陽氣外浮)脈體並不小,只是重按與輕觸脈力差不多,並沒有隨著重按力度明顯增加的感覺。就像書上所說如按蔥管。大失血病人因機體突然供血不足,脈搏會因心臟代償而加快。失血越嚴重則心博動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險。所以僅以脈體大小不能完全確定,還要結合其它方面。需要細細體會。
切脈六感之速率論
速率快慢是以患者平時的心律為參照的,而不是西醫的60至100之間都視為正常。我們不知道患者平時心律多少,只能根據病人的身體素質估計。脈搏速率過快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熱,熱又分虛實。實熱脈搏快而有力,脈體大。虛熱脈搏快而細,脈力相對較小。無論虛實都是機能亢進的狀態。但是虛熱亢進不是真正的亢進,只能透過滋陰平衡陰陽以祛熱。二是急性失血造成的心臟代償。
切脈六感之韻律論
脈搏有正常的韻律,韻律失常可分兩類:一是絕對失常。象結代脈。二是相對失常。相對失常時脈搏的搏動間隙稍微不一致,時快時慢或脈力時大時小。這就像一個人拿著錘子打樁,開始時精力充足,打樁的速度均勻,力度相當。當他疲勞時,他就維持不了一個勻速,勻力了。絕對失常與相對失常都是心氣受傷的表現,只是輕重不同。
切脈六感之硬度論
我把硬度總結為一種刺激。外科醫生的都知道血管在做手術時被器械碰到會急劇收縮,而管壁變厚變硬。這是直接刺激,收縮比較劇烈。在人受到疼,脹,寒冷等刺激時,都會因強度大小不同脈象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硬度。
以上韻律及速率兩手錶現基本相同。其它的四種感覺兩手及三部皆可表現不同。這就關係到起病位的問題了。
為便於理解我是分開敘述的,而在辯證時都是要綜合分析的。再者切脈重在實踐。就算摸不準,也要把每個病人的脈都認真摸一遍。再結合病人的望聞問診分析。時間久了自然就有經驗了。
二、脈診易學而難精
脈診是中醫的一部分,中醫是中國文化一部分,中國文化,無論中醫、中國畫、中國書法、京劇、圍棋、氣功、太極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易學而難精。
脈診,浮沉遲數是很容易的,尤其是遲數,老師學生都會有相同的感覺。難在三部九候和微、澀、散、革、結、代、芤、牢、伏等。所以古人對於脈診的論述特別詳盡,使用譬喻、使用描述,語言也特別生動,目的要你心領神會。《內經》強調悟而後通神明:“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也。”筆者以為,這種慧悟、目明心開、神乎神,是漸進漸悟的過程,必須以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為基礎,紙上得來,終歸是淺。再者,平心靜氣,專心一意的定力是獲得慧悟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脈診必須三部合參、脈證合參
舉寸部脈微為例:一嫗寸部脈微,診為中氣下陷,以其關尺微細,其病為胃下垂。另—50餘歲男性患者寸口脈微,診為胸痺,以其關尺脈弦,此類患者病常被懷疑為冠心病,查心電圖,有的有部分導聯T波、S-T段異常,有的正常。
有病人左寸微,但右寸浮滑甚至浮上魚際,左關尺弦,診為心氣虛兼有肝陽上亢,肝風或風痰挾相火上旋。其病為冠心病並患有高血壓病(有學生問:肝陽何以弦到右寸?師答:木火過旺,金石俱焚。或許可以圓其說也)。
有一右肺癌手術、化療後患者,右寸芤,餘部細數。此患者經補土生金中藥為主調治2年,兩寸恢復對稱。
有病人脈診得寸尺俱微,關脈細弱多為陰陽俱虛。若關脈弦、沉弦、沉細弦,多為陰損及陽,見於晚期高血壓,伴心腎功能損害,或者糖尿病併發心、腦、血管病變、心腎功能、關節、神經、視力等損害。
由此可見,即使是寸口脈微,也不全然是陽虛氣虛,也有很多陰虛,甚至火旺的。
四、在望聞問切四診中,脈診是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環
中醫診病靠的就是脈證,脈證不明,有如盲人夜行,方向不明,用藥豈能奏效?中醫的“三個指頭一個枕頭”裡有大學問。孫思邈說:“夫脈者,醫之大業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為醫者哉!”(《備急千金要方》)對於脈診這樣一個重要的內容,在5年中醫大學教育中,只佔了區區20個課時,而且授者多不懂脈診,講課往往是一帶而過。造成學生在臨證時指下茫然,只好據問診而來的徵象,以成方經驗為用,這就叫本末倒置,所以治癒率不高。清代毛祥麟說:“切脈辨證立方,為醫家三要,而脈尤重,蓋脈既明,自能辨證,而投藥不難也。” (《對山醫話》)吳鞠通也說:“四診之法,惟脈最難,亦惟脈最為可憑也。”(《增訂醫醫病書》)強調脈診的重要性。所以《內經》的162篇裡,討論脈象的就有30餘篇,《難經》的八十一難,前二十難說的也是脈診。老百姓找中醫看病,俗呼為“看脈”,意思是“看脈”二字可以代表整個診病過程與醫生的學識技術高低,這說明一個好中醫必然精於脈診。上從《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入手,下從歷代脈書與名醫醫案中搜求研究,並一點一滴加以驗證,才掌握了“平脈辨證”這一中醫看病的“訣竅”而成為臨床大家。前年夏天,在省城某醫院應邀診治一個住院病人,男,36歲,高燒(38~39度)20日不退,經省城各大醫院專家會診,打針輸液均不見效,從外表來看,最大的特點是怕冷,雖在夏季的三伏天,仍然穿著羽絨服,十分虛弱,連說話的勁兒也沒有,但診其脈卻浮數而濡,沉取也有力,看其舌苔白厚似一層面粉,但舌苔中心色黃,據脈診判斷其為暑溼之熱過重、外形寒而內大熱的暑溼證,遂開方用生石膏150g,滑石粉60g,佐以黨參30g,知母30g,連翹20g,苡米30g,佩蘭10g,蒼朮15g,香薷15g,甘草10g,這個方子總的意思是清熱利溼、芳香化濁、扶正祛邪,令其4小時服1次藥,服藥兩劑燒退病癒,神清氣爽,出院回家。此案若僅從望診問診,見其如此惡寒,很容易判斷成風寒感冒,那就大錯特錯。
還曾治過一個50多歲的.婦女,患子宮大出血,弄得屋裡地下都是血,觀其面色蒼白,語言無力,脈微弱,病勢垂危,急令其用1枝高麗參切小塊開水一次送服,很快就不出血了。還有一個年輕女醫生來了月經20多天一直止不住,兼有脫肛,脈細弱,令其服一小塊人參,約指頭大,很快經血就止住了,後來又服了半枝人參,身體也好了。書上並沒有說人參有止血作用,但以上兩例從脈診來判斷,均屬氣虛,用人參補氣就能止住血,因氣是血之帥。用人參必需掌握其脈是沉細弱,倘是浮或數均不能用,那等於火上加油,兩寸沉弱也能用。但關尺很大就不能用,那就會把肝火引上來,只能加重病情。六脈沉細最好用,當然如有口乾現象,最好配上天冬、生地,叫做天地人“三才湯”,用來治療氣陰不足。還有一個怪病,是一箇中年婦女,平時她跟好人一樣,只是不能上樓或上坡,上則眩暈倒僕,十分駭人。多方醫治無效,住省某大醫院治療近1年。CT、B超等各種儀器也檢查不出病來,作心臟病試治之,根本無效,院方以“不知何病”相辭,只好出院回家靜養。當時黃師診見其寸脈大而兼實,關尺則沉遲細小,斷為氣血鬱停上焦、難於周流中下兩焦所致。上樓上坡,則鬱血上奔,衝激腦部,故眩暈仆倒;走平路則無激動,故安然無恙;下樓、下坡,則氣血下注,故亦平安。遂治之以懷牛膝、代赫石等引血下行之藥,兩劑即痊癒,結束2年之休養,隨即上班。
五、據脈以斷定生死是“其言有徵”
看生死的脈,主要是看兩尺;左尺腎水,右尺腎火。若尺部無脈(男右女左),必死。這是我的老師傳授給我的。可以徵驗。有這樣的脈,即使言行、舉動、起居如平常人,也是必死無疑。試舉一個病例:有一個女病人,第一次患病接我出診。她的丈夫抱她由房出廳,半途暈倒在地,甦醒後,扶持到廳上,當時病情嚴重,但左尺有脈,我說無礙,終於醫治好了。後來第二次患病,病勢較輕,坐在廳上言笑自若;但是左尺卻沒有脈,我判斷她必死。結果,遲半日後,即告死亡。這是看死脈的診法的一種,在這之外,還可以看脈象的彼此相生相剋,以定生死。比如肺癆久咳病人,出現數脈,甚至實大洪盛的,必死;因為洪數屬於火脈,火克金,所以它不宜出現於肺癆久咳病人的脈象中。其他各髒的病的生死脈,都是像這樣的。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它。
還有思春的脈象,表現在左關的特別弦旺上;這種弦脈,上貫寸,下貫尺。若發現如此形狀的脈波,則絕不能使用辛溫的藥劑;誤用辛溫,必發癲狂。故有此脈象,不論男女老少,都應該給予滋水平肝的療法。
脈學的理論全部來源於《內經》、《難經》《脈經》,雖是集大成之作,但我們只能得到“知其然也”的資訊,即“什麼脈主什麼病”,無法“受人以漁”。透過長期的訓練,如果你掌握了診脈的原理就不會懷疑,而且學習脈診還很快。舉幾個例子:
一病人,左關浮取弦兼有滑象,右寸近手腕凹陷處洪大而有結象,我告訴他,你憂愁且做事猶豫不決,出現胸悶症狀,患者詫異:“你怎麼知道?”我告訴他,中醫認為,左關主肝膽,膽主決斷,決斷不利則膽氣不降,少陽膽氣不降則浮弦,就久慮不決則有弦滑象,右寸近手腕凹陷處洪大而有結象主憂愁,乃氣海壅塞之象,今你左關浮取出現弦而不柔之象,定是思而不決之義;又右寸主肺,肺志在憂,今見你氣海一派氣機鬱結之象,結合膽脈,可知定是發愁所致,而且少陽不利,兼有微滑之象,必出現胸悶。於是,治療當然是和解少陽,溫膽湯加減,囑其主動減少思慮。病人笑稱我是“半仙”,其實,我所應用的東西,沒有一點跑出《內經》、《難經》。
一女病人,右寸關浮取細澀略帶緊象,直接問病人:“你胳膊痛嗎?”患者立刻笑說:就是左胳膊痛,近來有嚴重之勢。原因在於:右寸關浮取皆主手陽明,足陽明,今只見到二經細澀緊可知病在上焦,在經。上焦手陽明走行循上臂,故問其故。脈行與經脈走行是分不開的,怎能不科學?
記得在非典剛剛結束之時,碰上一個女病人發燒四個月40℃以上,患者輾轉求治,醫院出院未有結論,只是給其四片強的松來壓制高熱。剛開始只有靠摸索。對我來說只有靠脈診摸索。大醫院各種儀器、化驗指標都差不出的東西,脈診有用嗎?我堅信,有用。加上我以前從事西醫工作,知道這些儀器化驗檢查的優劣,我接診了這個病人。第一天,脈左右關沉取滑數大有力,考慮肝脾溼熱毒,四逆散加減,熱勢少減,已達不到42℃了。第二三天仍按以上方治療,但效果似乎維持不變了,脈象滑數不減,但卻得到一個資訊,患者是廚師,嗜食奇珍異獸,如貓頭鷹、蛇之類,於是認定可能是病毒,屬於《金匱要略》中的陰陽毒。合方升麻當歸鱉甲湯,再由於病人長期使用激素、抗生素,出現黴菌性陰道炎,囑其坐浴,以苦參、雄黃等藥物燻洗,一劑。第四天,熱已退至40℃以下,其餘症狀均減輕,只是脈象由原來的沉取滑數變為左右寸浮取滑數有力(沉取滑數已減),我想,熱毒由中焦至上焦、由裡到外、定是向愈之象,只是熱毒未消,仍有反覆之勢,加蜈蚣、地龍,以毒攻毒,繼續升麻當歸鱉甲湯合四逆散加減。第五天,激素已減至二片。第六天,激素剩一片,體溫37.3℃以下,其餘症狀基本消失,偶有頭痛。第七天,體溫正常,脈診只見到左右寸部浮取滑象(沉取滑數基本消失),激素已減完,症狀均消失。我從這件事深刻體會到,治病毒中醫有辦法,脈診不敢丟,而且當後來我再次研讀到《靈樞?刺熱篇》時,發現該病症狀與心熱、肝熱相似,但又不全是,而且透過我的切身體驗,感覺到《刺熱篇》整理凌亂和資料堆砌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在該篇基礎之上,結合脈診,重新完善毒入五臟致熱的病理還是有可能的,這對今後全球抵禦病毒致病,比如禽流感,有很大的幫助。
六、雙尺的浮脈
右尺:肺受風熱未解,可下及大腸從燥化,故右尺可見浮脈。右尺浮主淋濁便血,(臨床所見此時的便血者不多,一般為素有痔瘡者)此時的便血多為痔瘡所致。痔瘡者在寸與尺的交接處偏尺部有一小的點狀的感覺,小者似針尖大小,大者不過1--2毫米。此點為痔瘡的特異性脈象。治療上可分為下列幾種情況:尺部脈浮者,寸部脈一定也是浮脈(因肺受風熱未解下及大腸)。此時表裡雙解的防風通聖為正治;若脈象洪或洪數為血熱妄行,地榆槐角等驅風清熱涼血止血等可用;若脈虛弱無力為氣不攝血,可用歸脾或四君等;若脈沉緊的便血,則多為血遇寒而凝的淤血,可用四逆輩斟加活血之品。
左尺,左尺主膀胱風熱,便赤澀淋漓,《脈確》主癃閉,《古今醫統》主風水。
風水,大概相當於西醫的急性腎炎。值得一說的是急性腎炎經西醫治療後一部分患者有血尿和蛋白尿,可遷延半年或幾年(超過半年者一般均轉為慢性腎炎)。此時如能仔細診脈消除蛋白尿和血尿也不是什麼難事:尺脈見(兼)浮者,適當使用驅風昇陽(如葛根、羌活、獨活、升麻等)藥;尺脈沉細者,使用腎氣丸之類;尺脈沉緊者,使用四逆輩。常可在3--5天消除血尿和蛋白尿。
癃閉,尺脈浮見癃閉者實在不多。臨床所見癃閉相當於西醫的前列腺肥大。為老年人常見病,西醫一般用些女性激素或者乾脆就手術。前幾年有試用支架者,效果不理想。前列腺肥大者的脈象絕非是浮脈,而是實脈性質的脈象:實、緊、牢、沉等均可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