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透過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在活動中長久保持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間保證。特別是這則故事,用語近似現代文,更可以少講多讀,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掌握幾個文言實詞去、湯等的解釋。
⑵掌握2個通假字為知的理解。
⑶理解課文內容,並能複述故事。
⑷準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語氣。背誦全文。
2.情感目標:
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懂得片面看問題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哲理。
3.能力目標:
⑴掌握透過誦讀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⑵學會用多種方法概括文章內容,培養表達能力。
⑶透過思考能形成自己的觀點,並能言之成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教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教過程]
一、匯入課文。
師:在我國古代春秋末期,有位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他是?
學生齊答:孔子。
師:孔子說過很多精闢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的啟迪,能背一兩句嗎?
學生一一作答。
(參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那麼孔子是不是一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人呢?剛好,《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二、解題。
螢幕顯示課題:兩小兒辯日。
師問: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生答:兩個小孩辯論關於太陽的問題。
師:太陽有什麼好辯論的?下面我們來看課文到底講的怎樣一回事。
三、熟讀課文。
1.試讀。
⑴師:讓我們先自己把課文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麼。
學生自由放聲朗讀。
⑵師:好,讀過後你感覺如何?
學生暢談自己的體會,並提出讀書時的疑問。
2.老師帶領學生認讀生字、難字,螢幕顯示出字形、字音。
3.集體朗讀全文。
4.學生聽範讀,聽後再自由讀一遍,接著再集體讀。
四、課文翻譯。
1.複述故事。(即翻譯)
讀了這麼多遍,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吧?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重新講一遍呢?
2.故事複述完後,讓學生提出翻譯時遇到的困難,老師即可有針對性的進行幫助解釋。
螢幕上顯示出全文和重點詞註釋,學生對照註釋自己口頭上進行翻譯。然後請二名學生,一讀一譯交叉進行。
(重點詞解)
以:認為。去:距離。湯:熱水。決:判定。孰:誰。
(兩個通假字)
為:同謂,說。知:同智,智慧。
五、理解課文。
師:你們翻譯的非常好。老師這兒還有一個難題--填一張表。
(螢幕顯示出表格)
人物日始出日出時
小兒甲觀點
理由
小兒乙觀點
理由
填好這張表並不難,但老師的要求比較多,請注意看要求:(螢幕顯示出)
①用原文填寫;②用一個字填寫;③口頭敘述;④用現代語言填寫。
一個表格要求有多種方式填寫,所以老師請你們同桌之間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一表多填,一舉多得,既有讀文、譯文的檢測,又有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有合作創新的體現。)
六、課外延伸。
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如何回答這兩個小孩的疑問?
參考:
其實,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日出時,背景是遠山、樹木等,因而顯得大;中午時,背景是廣闊的天空,因而顯得小;日出時,光線斜射地面,因而溫度低;中午時,光線直射地面,因而溫度高。
(這個問題點到為止,不宜過多糾纏。)
七、寓意啟示。
1.師:這兩個小孩根據自己的理由得出了相反的結論。面對他們的疑問,孔子有辦法解決嗎?(沒有)孔子因為當時科學水平的限制不能解答這個問題,他就表示不能決也。回到開始我們提出的`問題,大家說,孔子是不是一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人呢?(是)從這一點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強不知以為知。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師:孔子這麼一個智慧極高、知名度也極高的人,還會遇到解答不了的難題,甚至被他人笑話,這一點對你又有什麼啟發?
--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
3.師:我們再來看這兩個小孩。這兩個小孩一個根據視覺、一個根據觸覺來判斷,被表面現象所疑惑,得出相反的結論。從這點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
--認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會有不同的結論。看問題要克服片面性,客觀科學地分析事情。
4.師:雖然這兩個小孩因為片面地看問題而得出不正確的結論,那他們有沒有值得我們稱道的地方?
--肯定他們好學多思,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
八、誦讀、背誦。
1.朗讀練習。
師:好,下面我們再朗讀課文。這次的要求可跟開始不一樣了。開始是瞭解課文內容讀,現在課文內容我們已經熟悉了,就要重點練習如何朗讀了。現在你們按照朗讀的要求,從語氣聲調、停頓、重讀等方面自己進行朗讀練習。必要的地方用筆做做標記。
學生放聲自由朗讀。
2.規範朗讀。
師:好,停一下。大家自己已經讀得差不多了。下面請同桌之間就語氣、停頓、重讀這些問題交流一下意見,互相朗讀給對方聽,然後老師請人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朗讀時都要注意什麼問題。
學生交流後老師指名學生說出注意點並示範朗讀,其他人評論。
參考:
我以日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
日初出時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說的是根據,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
孔子不能決也,陳述語氣。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後,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使有對比色調。
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同上。
3.集體標準朗讀。
4.背誦表演。
師:好,大家熟悉了文章之後,有沒有發現這個故事主要是透過什麼展開的?
生:對話。
師:這個故事的特點就是透過兩小兒之間的對話來展開的。正好,我們就可以分角色來表演。既然是表演,就應該先把臺詞背下來。誰見過演員拿著劇本上臺的?同時,在演之前,我們還要做回編劇。看螢幕。(螢幕顯示出第2-6段的文字)第2段一兒的話不是直接引用的,為了表演方便,我們先改成對話。你看該怎麼改呢?第6段也是,我們應如何說孔子的話?
參考: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
孔子曰:吾不能決也。
師:第一輪,女生扮一小兒,男生扮另一小兒,老師來旁白。咱們看看哪個兒背得最好。
給足時間試背。
背誦後互相評價,除了要準確流暢外,還要從朗讀要求上作評價。
師:下面,就要請你們進行個別表演了。還要上臺來,這就不光是語言上要演,表情上還要配合,做好還要加上相應的動作。你們先醞釀醞釀,同桌之間先分配角色預演一下。
學生準備好後,分別請兩對上臺表演,其他人旁白。
5.集體背誦。以此結束本課。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小兒A小兒B
觀點:晨近午遠觀點:晨遠午近
理由:大則近,小則遠理由:涼則遠,熱則近
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