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嫦娥奔月》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是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說,講了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長生不老的藥昇天成仙的故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十二個生字,理解“貪婪、皓月當空、企盼”等詞語。
2、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想像,在討論中發表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養學生的理解、想像、思維、表達能力。
3、練習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為學生搭建交流的語言平臺,讓思維在碰撞中閃耀火花,達到語言文字的訓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質,激發學生對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想像,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請同學們背一背有關“月亮”的古詩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吟詩嘆月,引入課題
1、激趣:同學們,老師將在黑板上寫一個字,看到這個字,或許會使你聯想起許多詩句,或許會讓你回憶起兒時聽過的故事┅┅因為在人們的`眼裡,這個字的含義十分豐富,它有時代表著團圓、美滿,有時又代表著憂愁、分離,還有時代表著寂寞、淒涼┅┅它就是“月”字。(板書: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學生自主交流)
預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杜甫〈〈水調歌頭〉〉等。
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
2、在古代人們的眼裡,月亮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於是,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則民間故事〈〈嫦娥奔月〉〉。(板書課題)
二、潛讀故事,各抒己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文中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有關的語句多讀一讀,在句子旁寫一寫自己對他(她)的看法。
(二)學生自讀感悟,做批註
(三)四人小組交流
要求:每個同學認真地在小組裡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在別人發言的時候,要用目光傾聽,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補充。
(四)全班交流分享
1、關於“嫦娥”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
(1)嫦娥美麗善良。(2)相機理解“接濟”(在物質上援助)(3)指導朗讀
“這件事不知怎麼讓逢蒙知道了┅┅一口吞了下去。”
(1)嫦娥很機智。(2)啟發想象:手提寶劍,迫不及待的逢蒙是怎樣威逼嫦娥的?嫦娥是怎樣與他機智地周旋的?(相機理解“迫不及待”、“威逼”“周旋”)(3)指導朗讀
2、關於“后羿”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他對天上最後一個太陽說:‘從今以後,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
“后羿為老百姓除了害┅┅也隨著眾人拜在後羿的門下。”
(體會後羿是個武藝高強、為民造福的善良的人。)
“一天,崑崙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藏在百寶匣裡。”“后羿外出回來了,沒見到妻子嫦娥——怎麼也追不上。”(體會後羿與妻子感情深厚)(指導朗讀)
(五)你對嫦娥、后羿、逢蒙的看法是什麼?你能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詞語嗎?
1、出示填空
()的嫦娥
()的后羿
()的逢蒙
2、反饋交流
三、發揮想象,創造神話
1、故事的結局使人感到分離的悲涼與痛苦,同學們,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為故事編個圓滿的結局嗎?
2、學生自主想象
3、自主交流
四、課外拓展
1、回家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蒐集閱讀優秀的民間故事(國內、外都可),開個小小的故事會。
【板書設計】
11、嫦娥奔月
()的嫦娥
()的后羿
()的逢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