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的優秀教學實錄
設計理據:
王榮生老師將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分為定篇、例文、樣本、用件四類,旨在解決語文教學“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問題。此四分法,目前已為語文教育界廣泛接受。
同一選文,被處理為不同型別時,在教學中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此一課中,《風箏》被處理為例文來教。)王榮生老師在《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中,對例文的界說及教學要求作了如下闡述:
所謂“例文”,就是說明“共通的法則”和“共同的樣式”的“例子”(例文)──這是取用夏丏尊的說法。例文,是教材中“選文”的基本定位。學習例文,並不在於學習例文字身,而是在於學習那些“共通的法則”和“共同的樣式”。某一篇例文到底“例”的是什麼“共通的法則”“共同的樣式”,是課程規定好了的。教師教這篇“例文”,只是教課程內容規定的某一個側面,其他的方面則不必兼顧。“例文”教學,近似於“一課一得”。(“例文”中的“文”,不等於“篇”。它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個片段。)
教學實錄:
一、教師簡單匯入。
師:今天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第10課。咱們一起很好聽地把課題讀一遍,好不好?
生:好!
師:第10課,預備,起。
生:第10課,風箏。
二、訓練學生朗讀1、2、3,獲取課文言語形式秘妙。
1.請一位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教師指導朗讀。齊讀,師生對話提取語意焦點。
師:大家把書本開啟,看到課文。先請一個同學讀課文,就讀課文的第一個自然段。看到自己的書本──李卓林。就請你讀,讀吧。第一個自然段。
李卓林: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師:讀得還挺好的,是吧?
生:是。
師:聲音大,又沒有打結巴。好孩子,你站起來──這句話,不要讀那麼快,慢一點,像老師這樣[舒緩地]: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你看,老師讀的時候,不是那麼急,你再讀一遍,好不好?來,童年的時候──
李卓林: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比之第一次,稍微舒緩了一些。]
師:你看,把速度稍微放慢一點,就顯得更好聽。我再請一個同學讀一讀,就這個女孩子,來,你來讀一讀,就這一段。
鄧豐怡: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師:坐下。你看,剛才她有意強調了一下,就顯得讀得更好聽──“最大的快樂”,這個地方的語氣語調讀得很舒服。這樣吧,咱們一起把這個小小的段落讀一遍。注意,舒緩一點讀,不要讀得那麼快。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預備,齊。
生: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師:你看,你們把速度放慢一點,舒緩一點,就讀得很好聽。這一段很短,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資訊。郭宇芳,好孩子,來──它告訴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呀?
生:做風箏,放風箏。
師:坐下。這個資訊很重要,大家一起說一遍──這一段,它就告訴咱們,我們這些孩子童年時候最大的快樂是──
生:做風箏,放風箏。
2.再請兩位學生朗讀,教師指導朗讀。齊讀,師生對話提取語意焦點。
師:非常好。就是這一段,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出示幻燈片一]。剛才同學們朗讀的時候,這一段齊讀讀得很好,速度舒緩一點──接下來,我再聽兩個小朋友讀,其他同學都要看到書,不要看到我。黃雯穎,你來讀一讀第二段:在蘆塘裡拔幾根細葦──舒緩一點,讀。
黃雯穎朗讀第2自然段。
師:讀得怎麼樣?
生:好。
師:讀得是不錯的──但是,老師還是覺得快了一點,能不能稍微放慢一點?慢一點讀,鄧鎧晴,你來。
鄧鎧晴朗讀第2自然段。
鄧鎧晴:在魚塘裡拔幾根細葦──
師:不對,在蘆塘裡,再讀。
鄧鎧晴繼續朗讀第2自然段。
師:你看,這次,鎧晴讀的時候,速度比雯穎放得更慢一點,是不是?
生:是。
師:好像這朗讀聽起來就更有味道──不要讀得太快了。這篇文章就是作者坐在那裡,靜靜地、緩緩地想,就這樣讀,那個文章才讀得有味兒。那麼,接下來,我再請一個同學讀一讀下面的第三個自然段。注意,慢一點讀,好不好?來,我們去放風箏。
江善琪朗讀第3自然段:我們去放風箏。一個人用手託著──
師:慢一點讀,一個人用手託著──再來。
江善琪繼續朗讀,出了點問題。
師:重讀這個地方,你不要慌,那線一緊一鬆,再讀。
江善琪繼續朗讀。
師:她有幾處讀得蠻好聽呢!第一處讀得好聽的地方,“站在遠遠的地方”,她是這麼讀的,咱們把這個小短句讀一遍,站在遠遠的地方,預備,齊。
生:站在遠遠的地方。
師:停。她讀得特別好聽的,就是最後一句,村裡人說的那句話。江善琪,你跟大家把這句話再示範一遍。剛才聽你讀,就讀得蠻好聽。再聽一遍,人家怎麼讀的。村裡人看見了,讀。
江善琪再次第3自然段最後一句。
師:羨慕的語氣讀得多好。來,我們把這句話再讀一遍。村裡人看見了,說,預備,起。
生朗讀這一句。
師:好。剛才江善琪讀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她很會設身處地去想,就是這一個地方,她讀得很有點意思: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
許佳域:放。
師:遠遠的地方,你這樣說前面那個人聽都聽不到。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
許佳域: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
師:聲音恐怕小了哦!遠遠的地方,那個人都看起來像個黑點了,應該怎麼說呢?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
生[大聲地]:放。
師:好的,要讓人家聽見,是不是?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
生[大聲地]:放。
師:你看,就是這樣一個味道。這個“放”字,很遠啊!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
生[一起大聲地]:放。
師:對了,就是這樣讀的。這才叫把課文讀出一點小小的味道出來了。這樣吧,剛才老師讀的時候,還是發現同學們讀書讀得蠻快。這篇文章,你一點要舒緩一點讀。你看,我剛才說到鎧晴,她讀的時候,讀得很慢,是不是?那聽起來,就聽得挺舒服的。咱們在下面,把這第2段和第3段練習一遍。怎麼聯絡?開口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好速度──我給你們起個頭,是這樣的,“在蘆塘裡拔幾根細葦……我們精心做著”,不慌,不忙,不緊,不慢,讀的時候呢,那個表情還在那裡。2.3兩段,哪兩段啊?
生:2.3兩段。
師:對,你們在下面自己讀自己的,不要一起讀。聽到沒有?
生:聽到了。
師:舒緩地練習一下,練習一遍就坐好。待會兒,我要聽你們讀的。開始,自己讀自己的。
生自由練習朗讀。
師:我剛才聽了一組的同學朗讀。絲蕊和後面那個綺琪的速度控制得很好。這樣吧,我們讀書讀得很快的同學呢,就跟著人家練習一下,舒緩一點讀,不要急,好不好啊?
生:好。
師:就這兩段,不要急,好好讀,看到書。老師起個頭,小朋友讀好。在蘆塘裡拔幾根細葦,再找來幾張紙,我們便做起風箏來。
生齊讀。
師[在“遠遠的地方”處截斷]:停,這裡你們沒有人家江善琪讀得好聽哦。站在遠遠的地方,繼續讀,起。
生繼續齊讀。
師:不錯。同學們還是做了努力的,放慢一點速度,讀得挺好聽的。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說,第2段,第2段,看到書哦!第2段,寫了我們去幹什麼?絲蕊,你說說看。
陶絲蕊:去做風箏。
師:坐下。是不這樣?
生:是。
師:是。好像很多同學都明白了。那我再想問一問,這個第3段,寫得又是我們去幹什麼呢?刑博寧。
刑博寧:第3段寫了去放風箏。
師:坐下。是不是的呢?
生:是。
3.出示幻燈片,師生對話,描述第1段與第2.3段語意焦點所存在的.聯絡,提出工作概念──“總起段”。
師:是的,是吧?好,我們現在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剛才看的這三段,[出示幻燈片二]你看一看,第1段說我們這些孩子在童年的時候最大的快樂是──
生:做風箏,放風箏。
師:接下來,第2段就開始寫──
生:做風箏。
師:第3段接著寫什麼呀?
生:放風箏。
師:你們看看這個圖啊,想一想,這幾個段之間,它們有沒有聯絡啊?
生:有。
師:一看就知道好像有聯絡,是吧?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練習呢?我聽小米說說看。隨便說,不要緊,你覺得是一種怎樣的聯絡?
米卿芮:是一種……[說不出來,面有難色。]
師:不好說,是吧?反正是有聯絡是不是?坐下。有沒有同學說,我能大概說說看?有沒有聯絡?有,是不是?你們現在來看一看,它們之間好像有個等式──你說,第幾段加第幾段等於第幾段呢?好,尚義,你說說看。
鄧尚義:第1段+第2段=第3段。
師:是這樣嗎?
生:不是。
師:坐下。你(郭宇芳)說說看,好孩子。
生:第2段+第3段=第1段。
師:是不這樣?
生:是。
師:哦,這當中有個等式的呢。你看看,第1段說了做風箏和放風箏,第2段和第3段也同時就寫了──
生:做風箏和放風箏。
師:第1段好像很大,是不是?後面兩段的內容加起來就等於它。這樣的段落很重要。同學們,知不知道這樣的段落叫什麼段?以前有沒有學過?
生:沒有。
師:那現在老師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這種段落,像第1段這樣的,看老師寫──它叫什麼名字。
生:總段。
師:不是總段,還有啊!這樣的段落就叫──
生:總起段。
師:再念一遍,不把這個名字忘記了。這樣一種段落,它的名字叫做──
生:總起段。
師:我們現在再來看一看:總起段裡面寫了做風箏,後面就一定會寫到──
生:做風箏;
師:總起段裡面寫了放風箏,後面也一定會寫到──
生:放風箏。
師:是啊,所以這個段,很重要。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人的話,你說總起段相當於它的什麼部位?
鄧鎧晴:頭。
師:相當於什麼?
生:頭。
三、過渡,組織學生進行言語實踐。
1.教師讀缺少開頭的小文章《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學生傾聽,嘗試補寫一個“總起段”。
師:相當於頭,是吧?如果一篇文章,沒有頭,它就好像不太完整了,是不是?
生:是。
師:記住:總起段的內容,等於後面的段落相加哦。現在,老師這個地方現在恰好有一篇小小的文章。它就沒有總起段,它就少了一個什麼啊?
生:頭。
師:現在,我們嘗試寫一下,看能不能為它加上一個總起段?先別寫,先聽老師唸完它,好吧?
[發作業紙]
師朗讀自己的下水文《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注意用其中的“順口溜”和“口令”激趣。
師:現在這篇文章缺個總起段,老師讓你們為它寫個總起段,你準備怎麼“說”呢?有的同學想好了,我們一個一個來試。聽好,你看人家怎麼給它一個總起段。
江善琪:童年的時候,我最喜歡玩“跳皮筋”和“一二三,木頭人。”
師:坐下。你們聽清楚了沒有?
生:聽清楚了。
師:她的這個總起段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為什麼你們說她說得對?
生:因為她把下面的兩段寫出了。
師:她把下面寫的這些東西都說到這句話裡面了,是吧?
生:是。
師:下面的第二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呀?
生:跳皮筋。
師:第三段寫的是什麼呢?
生:一二三,木頭人。
師:對。她說了,她是這樣表達的,還有沒有同學說,我也說得差不多,我也說一次。許佳域有沒有想好?沒有啊?有沒有同學試一下呢?鄧鎧晴能說,你來說說看。
鄧鎧晴:小時候,我最愛玩的遊戲就是“跳皮筋”和“一二三,木頭人”。
師:你看,人家兩個同學交代時間的方式不一樣。江善琪是說“童年的時候”,她交代時間怎麼說的啊?
生:小時候。
師: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師:都用得很恰當。還有沒有同學說,我還想說一下。程柯,你怎麼加這個總起段呢?
程柯:我剛上小學的時候,我最喜歡玩的遊戲是“跳皮筋”和“一二三,木頭人”。
師:這個總起段加得好,不過要去掉一個字,把那個“我剛上小學”的“我”去掉──剛上小學的時候,再說一遍。
程柯:剛上小學的時候,我最喜歡玩的遊戲是“跳皮筋”和“一二三,木頭人”。
師:坐下。對不對?
生:對。
師:各個人對總起段都有自己的說法,可能大致相同,也可能有些小小的區別。這樣吧,老師給你們三分鐘的時間,應該可以把這個小小的段落寫好。現在你們就安安靜靜地寫,自己寫一個,寫寫看。你們寫一寫,我看一看,如果不會,我再教一下。
[學生動筆寫]
師:這個同學寫完了,就坐在座位上,給大家念一下,大聲念。
生:小時候,我,去……
師:不打結巴,再來,不要緊張。
生:小時候,我去上學,我們最愛玩的遊戲就是“跳皮筋”和“一二三,木頭人”。
師:還不錯,人家有人家的說法。這個同學說得不錯的。餘璐,寫完了嗎?
餘璐:寫完了。
師:餘璐很自信地說“我寫完了”,我估計寫的是對的,你再大聲跟同學們展示一遍,最後一個機會就給你。
餘璐:三年級的時候,我最喜歡玩“跳皮筋”和“一二三,木頭人”。坐下。
師:這個同學又採用裡另外一種交代時間的方法,人家怎麼交代時間的?
生:三年級的時候。
2.作業:學生以“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為題,寫一篇小文章,要求使用“總起段”開頭,並必須使用“快活”這個詞語描寫遊戲時候的心情。
師:不錯啊!今天,我們學了這麼半天,學了半個小時,我想問一問,你們學到了一點什麼東西?知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一點什麼東西?綺雯,你說。
生:總起段。
師:學到了總起段,是吧?寫文章,開頭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它設定一個總起段。好孩子,坐下來。她都知道了自己學到了什麼。大聲點說給我聽一聽。
生:總起段。
師:這就是風箏這篇課文帶個我們的一點小小的知識。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在第1段為它寫一個總起段。接下來,老師佈置一點小小的作業:同題作文《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讀一讀,第一條要求。
生:一,使用總起段開頭。
師:二,在文章中使用“快活”這個詞語。
生:二,在文章中使用“快活”這個詞語。
師:一定要用,不要不用。不要寫完了,老師在你的文章中找不到一個“快活”。用好這個詞語,好不好?
生:好。
師:還有八分鐘左右,大家就靜靜地寫一寫,不講話;老師也走過來看一看,也稍微指導一下。
[學生寫同題作文,教師巡行,個別指導。]
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說“跳皮筋”。一下課,我們就跑出教室,三四個人一組,在走廊上佔一塊地方。兩個人把皮筋一牽,就可以跳了。跳的那個人一跳起來,我們就一起念:“周扒皮,皮扒周,周扒皮的老婆在杭州,杭州杭州沒解放,周扒皮的老婆賣冰棒……”跳呀跳,念呀念,我們小小的心兒就快活起來。
再說“一二三,木頭人”。這個遊戲在走廊上玩不了,只能在大課間的時候去操場上玩,因為它需要一個很大的地方。玩法很簡單:一個人遠遠地站在前面大聲喊“一二三,木頭人”。他在喊的時候,後面的那群人就張牙舞爪地向前走。不過,“人”字一落,大家就必須站住──得像木頭人一樣,一動不動。誰要是沒站住,搖過來,晃過去,哈哈,他就會被捉出去替別人喊話了。不過,每次被捉住的那個人都是哈哈大笑,滿臉快活──從來沒有誰會垂頭喪氣,叫苦連天。
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
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說“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說“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