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臘八節

臘八節的簡介

有關臘八節的簡介

農曆十二月初八(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