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主題探究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各學段的學習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其中“數與代數”主要包括:數的認識,數的表示,數的大小,數的運算,數量的估計;字母表示數,代數式及其運算;方程、方程組、不等式、函式等。“圖形與幾何”主要包括空間和平面基本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性質、分類和度量;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和投影;平面圖形的基本性質的證明;運用座標描述圖形的位置和運動。“統計與機率”的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處理資料,從資料中提取資訊並進行簡單的推斷和簡單隨機事件及其發生機率。“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由此可見,初中數學的學習內容還是比較複雜的,“數與代數”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圖形與幾何”需要學生具有空間想象能力,“統計與機率”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綜合與實踐”更是需要學生具有綜合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採用動畫、幻燈片等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淺出地化解教學難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圖形與證明”時,涉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圖形的性質和判斷,教師首先可以找一些生活中接近這些形狀的事物,透過圖片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然後開始課本上知識的學習,這樣能夠讓學生領悟到幾何的意義和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而不只是單純地瞭解這些圖形的性質。
二、確定目標,制定學習計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精研教材,把握每個階段的學習特點以及程度的漸進性,並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特點來合理安排教學任務,細化到每單元中;教師應該把握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對於較難知識點的學習應該多安排一些課時,並進行強化訓練。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腦進行教案設計。在編寫教案時,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查詢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其引入到實時課堂中。這樣就能使教學內容富有時代性和開放性,在上課時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就能完成每一階段的教學目標。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在課前應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索引國際上一些數學家對這一問題是否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還存在著有待解決的世界難題,可以將這些背景資料作為教案的前言部分,也可以搜尋國內其他學校的.教師的優秀課件或者參考本校內其他教師的教學成果,在參考上述種種資料後,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製作相應的課件。課件應該體現明確的教學目標,並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注重創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育的宗旨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訓練,而且是情感的體驗與態度的培養。數學教學目標應該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注重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遊戲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絡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例如,在講“統計的簡單應用”時,這一課程明顯體現了“綜合與實踐”的教學主題,其中有的教學內容是“中學生視力情況的調查”。教師可以就“調查本班同學視力情況”這一活動開展教學,學生可以分組統計每位同學的視力資料,然後根據調研結果推斷整個學校的情況,再上升到全國的中學生。在研究結果時,教師可以利用EXCEL表格繪製相關統計圖,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幫助學生論證資料結論,這樣就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總之,多媒體資訊科技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是教學方式的巨大革新,具有很大的教學優勢。數學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