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對高職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影響的論文
一、高職學生核心價值觀分析
就當前來看,高職學生的價值觀主流是符合社會要求的,其價值取向呈健康向上的狀態。與所有受過一定教育的90後年輕人一樣,他們追求民主、自由、公平、效率,法律意識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有些高職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方面與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發生了偏差。如在人生觀上,有些學生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思想嚴重,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自己,當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區域性利益、精神利益與物質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們往往從利己角度偏向於選擇個人利益、眼前利益、區域性利益、物質利益,對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產生不同程度的動搖、困惑及焦慮。在價值觀上,有些學生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嚴重。認為金錢是萬能的,將金錢和地位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對社會上一些人不擇手段賺取金錢持讚賞的態度。認為“有錢就有一切”,“現代社會中貢獻大小決定著收入高低”,與人攀比,不能正確看待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道德觀上,有些學生的道德觀念偏離了正規,導致道德行為失範。不遵守公共道德,不文明現象隨處可見,考試作弊、隨便曠課、對他人漠不關心,甚至有小偷小摸行為等。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特指在歷史上積澱下來成為傳統,並且已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禮儀制度、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不同層面的豐富內容。
一般認為,與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相比較,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第一,頑強的再生力和無與倫比的延續性。第二,“大統一”與文化的多元性並存。第三,以發達的政治倫理學說維繫整個封建社會秩序。四,實踐理性和入世思想淡化了名族的'宗教意識。五,重政治,輕科技。六,樸素的整體觀念。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現代化大潮的衝擊,讓人們越來越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有很大的必要對其進行探討分析,探尋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根源。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著哲學的、科學的、倫理的、政治的、文學的、藝術的、宗教的等等各個方面的思想觀念,有著儒墨道法釋等眾多流派,但其中對我們後世最具影響力的又莫過於儒家思想。
四、以優秀傳統文化塑造現代大學生價值觀
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品格的形成就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這一土壤中的。生於斯長於斯的當代大學生,其行為習慣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等的形成和發展必然為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所影響。
(一)傳統文化塑造大學生正確的誠信觀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誠信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的儒家。早期的誠信與宗教密切聯絡。《尚書·太甲下》中記載:鬼神無常享,享於克誠。此處的“誠”主要是指篤信鬼神的虔誠。在傳統文化中,誠是“天之道”,是道德的本體和自然的規律,人們的道德修養必須遵循“天之道”,這是做人不可移易的法則。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範,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對即將步入社會生活的公民——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借鑑中國傳統誠信思想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以傳統美德引導學生在市場經濟社會堅守誠信,求真務實。
(二)以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觀念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事業進取精神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對自強不息、剛健有為作出明確表述的是《易經》。《文言》中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兇,先天而天拂違,後天而奉天時。”《象傳》中則進一步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天體執行無休止,永遠向上的規律,要求人們積極有為,敢於進取。《易經》所反映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精神,並以此激勵著數以萬計的仁人志士為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事業終身奮鬥。當前,我們正在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步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在這樣的形勢下,傳統文化中的那種刻苦學習、接受現實、努力拼搏、自強不息,對大學生將來建功立業、成長成才,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面對生活中種種挑戰,可以使大學生不屈服,始終保持一種信心、鬥志,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在大學生教育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對於教育當代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光大,人類文明的不斷向前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